疫情中有人精心防護,有人偷偷摘口罩:安與危只隔著一條墨菲定律

早晨上班,同事小林跟我訴苦,問我她是不是防範病毒有點過頭了。

小林說,她每天早晨都是戴好口罩和一次性手套出門,包裡裝著酒精消毒噴霧,口袋裡還會額外裝一幅一次性手套,按一次電梯就扔掉一隻。

而且在電梯裡,如果只有她自己還好,一旦超過兩個人,她就會感覺要被病毒包圍,精神特別緊張,呼吸的節奏都會被打亂。

雖然我們所在的城市已經連續一個月沒有新增病例了,但小林還是覺得自己可能隨時置身於危險之中,所以還是按照嚴格的防護外出。

可是,當她出了門,走在大街上,總能看到有人把口罩褪到下巴處,打電話或者吃東西。和他們相比,小林的防護措施算的上是膽戰心驚、草木皆兵那種。她無法理解,那些不好好戴口罩的人,如何做到面對危險如此坦然自若。

聽了小林的訴苦,我也深有同感,自己何嘗不是一直在戰戰兢兢的做防護呢,看到那些不戴口罩的人,說不上來是羨慕還是憤怒,羨慕他們能夠呼吸新鮮空氣,憤怒他們不顧自身安全,且可能危害大家健康。

心神煩勞之際,來到辦公室,剛剛坐下,第一眼就看到書架裡的那本《墨菲定律》,我頓時茅塞頓開:

安全和危險之間,不就是僅僅隔著一條“墨菲定律”嗎?

疫情中有人精心防護,有人偷偷摘口罩:安與危只隔著一條墨菲定律

一、什麼是“墨菲定律”?

墨菲定律(Murphy's Law)指:

如果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方式去做某件事情,而其中一種選擇方式將導致災難,則必定有人會做出這種選擇。根本內容是:如果事情有變壞的可能,不管這種可能性有多小,它總會發生。

墨菲定律的理論來源於一條數理統計規律:

假設某意外事件在一次實驗(活動)中發生的概率為p(p>0),則在n次實驗(活動)中至少有一次發生的概率為P=1-(1-p)^n。由此可見,無論概率p多麼小(即小概率事件),當n越來越大時,P越來越接近1。

現在,拋開這個晦澀難懂的公式,看看這條統計規律延伸出的管理智慧,是如何被1949年的美國空軍上尉愛德華·墨菲實際應用到安全管理中:

愛德華·墨菲認為,做任何一件事情,如果客觀上存在著一種錯誤的做法,或者存在著發生某種事故的可能性,不管發生的可能性有多小,當重複去做這件事時,事故總會在某一時刻發生。也就是說,只要發生事故的可能性存在,不管可能性多麼小,這個事故遲早會發生的。

就像當年愛德華·墨菲嘲笑他那個運氣不好的同事:“如果一件事有可能被做壞,讓他去做就一定會更壞。”

墨菲定律有四個主要內容,分別是:

  1. ·任何事都沒有表面看起來那麼簡單;
  2. ·所有的事都會比你預計的時間長;
  3. ·會出錯的事總會出錯;
  4. ·如果你擔心某種情況發生,那麼它就更有可能發生。
疫情中有人精心防護,有人偷偷摘口罩:安與危只隔著一條墨菲定律

二、會否成為兵敗赤壁的“聰明”曹操,取決於是否瞭解“墨菲定律”。

《三國演義》中的赤壁之戰,是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史詩級戰役之一,也是三國期間著名的“三大戰役”之首。

曹操為了讓不習水性的北方士兵適應水上作戰,聽從龐統建議,把船用鐵鎖連在一起,讓士兵和戰馬在船上自由穿梭,如履平地。

可是,鐵索連船有個致命的弱點,就是怕火攻。但曹操似乎並沒有意識到這個危險,或者說意識到了但並沒有做及時和萬全的準備,最後導致火燒連營,敗走華容道。

眾所周知,曹操是非常聰明的一個人,他之所以兵敗赤壁,主要犯了以下三個錯誤:

1、忽視“木桶效應”,自造致命短板。

疫情中有人精心防護,有人偷偷摘口罩:安與危只隔著一條墨菲定律

木桶效應講的是,一個由多塊木板拼起來的木桶,桶內盛水多少,取決於最短那塊木板的高度。

曹操只想著把“北方士兵適應南方水戰”這塊短板拉長,卻忽視了最危險的那塊“木船最怕火燒”短板,導致在這場戰爭中,把致命缺陷暴露出來,葬送數萬軍隊於大火之下。

也可以說,曹操根本沒有料到,在意外情況出現的情況下,自己的軍隊如此不堪一擊、混亂至極。

2、強行屏蔽風險,對自身實力過度自信。

疫情中有人精心防護,有人偷偷摘口罩:安與危只隔著一條墨菲定律

曹操此行兵敗早有預兆,他的大後方在北,卻揮兵南下,冷兵器時代致命的糧草問題成了曹操的心腹大患,《三國志·孫權傳》記載:

“公燒其餘船引退,士卒飢疫,死者大半。”

不僅如此,瘟疫也成了擾亂曹操大軍的大問題,《三國志·曹操傳》寫道:

“公至赤壁,與備戰,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軍還。備遂有荊州、江南諸郡。”

此外,曹操的軍隊內部並非鐵板一塊,南北軍人混雜、自有和招降軍人摻在一起,戰鬥力不可謂強。

這些風險,早已預示曹操此行必敗,可曹操還是以八十萬大軍倨傲,對自己的實力過於自信。

3、鋌而走險,讓擔心的事情發生。

疫情中有人精心防護,有人偷偷摘口罩:安與危只隔著一條墨菲定律

赤壁之戰前,謀士程昱非常清楚地提醒了曹操鎖船的缺陷,這一點在三國演義中也有記載:

操升帳謂眾謀士曰:“若非天命助吾,安得鳳雛妙計?鐵索連舟,果然渡江如履平地。”程昱曰:“船皆連鎖,固是平穩;但彼若用火攻,難以迴避。不可不防。

程昱的擔心絕對不無道理,也許是曹操看風平浪靜,決定鋌而走險,未料到突然勁風來襲,大火以超乎想象的速度蔓延。程昱這句話,也算是一語成讖。

歷史各不相同,經驗皆可借鑑。

反觀我們疫情之下的生活,病毒就像是赤壁之戰中的那把火,不知道什麼時候會乘著疾風捲來。我們雖是聰明的“曹操”,也要提防那股妖風,時刻防範,否則被病毒侵入,五臟六腑恐怕比大火中的曹操戰船還要難受許多。

疫情中有人精心防護,有人偷偷摘口罩:安與危只隔著一條墨菲定律

三、提高“警惕力”,分類管理風險,告別人禍和焦慮。

墨菲定律最後一條主要內容是:“如果你擔心某種情況發生,那麼它就更有可能發生。”可以理解為,如果你認為某個方面可能出問題,那麼這個出問題的可能性會非常大。

簡言之,有風險的地方,出問題是正常,不出問題是僥倖。

1、避免接收錯誤信息,製造虛假“沉錨效應”。

疫情中有人精心防護,有人偷偷摘口罩:安與危只隔著一條墨菲定律

對於事物的第一印象,是心理學領域“沉錨效應”,而這種印象對於人們心裡活動具備巨大影響,往往對行為有指導作用。

對於疫情防控,或者對於其他所有事件,我們要儘量確保自己所接受的信息來自權威渠道,而不是小道消息。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我們對這件事的認知處於一個相對合理、比較真實的狀態。

對於疫情延續時間的判斷,更不能以身邊的人是否不戴口罩、是否鬆懈防控意識為判斷標準。更不能人云亦云、跟隨大流、放棄自己堅持的防護措施。

正如墨菲定律第二條內容:“所有的事都會比你預計的時間長。”

2、改變陋習,避免習慣性“不在乎”出錯。

疫情中有人精心防護,有人偷偷摘口罩:安與危只隔著一條墨菲定律

除了第一條“沉錨效應”會影響人們的行為以外,人格對行為的影響更為顯著。“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從心理學角度來講,人格一旦形成,就很難改變。

對於疫情之中偷偷摘下口罩的人,大多平時就對各種風險滿不在乎:開車不打轉向燈就並道、闖黃燈、吃飯不注意衛生、冬天滿頭大汗就往外跑……等等小細節,細品即可發現。

但是,“江山”只是表現人格,是表現給大家看的,可能受到各種因素和心理的影響。而大多數人“本性”並不壞,只要能夠認識到疫情防控的重要性,避免因情緒偏激出現逆反心理,糾正“不在乎”導致的出錯,將極有可能逆轉成為以身作則的好同志。

3、提高警惕、採取更嚴密防範措施,避免為別人犯錯而付出代價。

疫情中有人精心防護,有人偷偷摘口罩:安與危只隔著一條墨菲定律

出門在外,如果兩個人都帶著口罩,相當於每個人都有兩層防護,只要有一方摘下了口罩,就變成了單方防護,而且這種防護效果遠遠不如兩個人都帶著口罩的時候。

如果我們改變不了別人的行為,那就勤於觀察、提高警惕,從自身出發,用更加嚴密的防護措施,來應對不注意防護的人所帶來的風險。

也許我們永遠叫不醒那個“裝睡的人”,但是我們可以把自己武裝起來,依靠自己的努力,安全度過疫情期。

疫情中有人精心防護,有人偷偷摘口罩:安與危只隔著一條墨菲定律

黑暗總會過去,黎明即將到來。

靜待疫情消滅,等待春暖花開。

希望每一位讀者,都能夠知道墨菲定律背後的道理,更希望每個人都能夠在疫情結束前保持足夠的警惕,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保證萬無一失。

畢竟拿健康和疫情對賭,我們輸不起,也完全沒必要輸。

疫情中有人精心防護,有人偷偷摘口罩:安與危只隔著一條墨菲定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