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黃牛”的對與錯

【ticket monger】票販子,以黑市價格倒賣車票、酒、外匯、本票等物品的群體。

現在的黃牛已經發展成為了一個行業,他們通過各種辦法、關係,大量購進緊俏商品(現代黃牛也使用高科技電腦設備搶購)再加價賣給那些十分需要的人。

比如春節前的火車票、茅臺酒、煙票等等。

然而,一場史無前例的疫情讓口罩成了世界的緊俏商品,甚至從來沒有過的,給予“戰略物資”這麼高的地位和稱號。

口罩“黃牛”的對與錯


原來,你要找女朋友,人家問你做什麼工作,你都不好意思說,而現在徵婚,只要告訴對方你是做口罩的,她一定會想到你在印刷廠是印“鈔票”的!

“口罩”這個東西,除了要感謝這個疫情,還要感謝的就是“黃牛”。

口罩在之前若干年,老百姓是不習慣帶的,“黃牛”更不會看他一眼,但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一切偶然背後都是必然,人類社會有個基本規律:每隔一段時間,總會有一種東西出現,用來打破原有的平衡。

有兩種東西可以加速人類變革,一種是戰爭,一種是瘟疫。

當“口罩”在某種特定環境下,變得稀缺,變得熱門,“黃牛”當然會比老百姓更早察覺到。一月底,二月初,當該病會“人傳人”的消息一經發布,當普通人開始二三十個購買口罩時,“黃牛”就開始十箱二十箱的購買囤貨了。

說實話,我在大年二十九下午,路過藥店,當時只有三四個人在購買穩健牌口罩,獨立包裝10只,18元每包。

我隨口問了店員:“這口罩怎麼這麼貴的?要1.8元一片?”

她的回答,剛漲價,原來1.2元的,地上堆了2大箱。我真“後悔”沒有把這兩大箱當時買下來,估計至少幾千只,3塊一片賣,也可以輕鬆賺上一萬元。結果當我第二天,也就是大年三十中午,再去藥店想再買二十個的時候,被告知被一年輕小夥全部買走了,因為反正都是賣,當時全國各地也沒有限購,早點賣完,都想著回去過年了。

你看看,被一小夥買去了。

口罩“黃牛”的對與錯


我在這裡大膽的告訴全國觀眾,這次的“黃牛”已經完全年輕化了,更多00後,90後牛氣沖天的進入“黃牛”這個行業了。

你在某魚就可以看到,掛出來賣3M和霍尼韋爾的,很多都是整箱的,而且頁面裡面還有賣遊戲裝備,鞋服的產品。

用數據說話,我初步統計,某魚裡面有幾類賣口罩的。第一類,隨著疫情結束,很多真正的購買者不想再放著口罩了,放著是種浪費,他們拿出來就掛在某魚了,但是他們往往參照黃牛掛出來的價格,甚至低出黃牛價的20%左右,這一類,顯然出手很快,只要品相正常三天之內就被賣掉了。

第二類,小黃牛,他們通過藥店進貨或時刻緊盯著某魚低價吃進,立刻掛出高價,等待機會賣出。

第三類,大黃牛,大黃牛通常和大公司或經銷商直接聯繫,關係密切,更是牛氣沖天。你反正試一下,愛理不理,口氣很粗的基本上是大黃牛,他們貨量充足,拿到手的價格低,不怕囤貨,而且有內部消息,什麼時候放貨,清清楚楚,如果淘寶、京東官網下週正價要開賣了,你去看某魚價格就立刻降下來了,降得又快又專業,和股市得到內部消息一樣的。

現在我們來聊口罩黃牛的對與錯

我個人認為,小黃牛的存在是有利於大品牌發展的,縱觀世界上任何大品牌,不論LV、CHANEL、愛馬仕、茅臺酒、限量球鞋,熱門的汽車品牌,豐田的麵包、豐田越野車等,都有大量的黃牛介入,他們是憑藉對產品的判斷和自己的資金真金白銀投入的,是有風險的。

而大牛,完全可以操控市場,利潤空間巨大,對社會及普通消費者的傷害是很大的,而且也傷害了大品牌真正粉絲對品牌的熱愛。

就像現在,口罩產量每天2億多隻,市場即將過剩,如果全球疫情3個月內控制,那麼6個月之後,現有口罩企業將30%停擺,難道賣不出去,你也天天生產,難道熔噴布不要成本嗎?

在全民不缺口罩,隨處可以買到大量口罩的同時,為什麼還是有5個左右大品牌官網沒有任何動靜!很多粉絲在留言群裡傾訴,等待了2個多月,除了搶到些2017年的庫存產品,為什麼大品牌開足馬力24小時生產,就是不賣給消費者呢?

說白了,他們根本不缺消費者,他們上千萬上億隻口罩都被各國機構,大經銷商訂購完了,官網只是一個擺設,現在都有機器人自動回覆,網站連維護人員都可以不要!

口罩“黃牛”的對與錯


醒醒吧,真正擁有大品牌的群體,很多根本不用花錢買,單位幾十萬上百萬的採購,按固定時間發給員工使用,可以說是福利!很多拿到福利的用一部分,另一部分少量也掛網上賣。

所以,大品牌,你們真的要感謝千千萬萬為你們付出的“黃牛”!

瞭解更多精彩內幕,關注“口罩防護行業內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