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抓久治嚴管理 鎮村舊貌換新顏


達川鎮嚴格按照省市區全域無垃圾專項治理行動的部署要求,以促民生、惠民生,全力提升群眾生活質量為出發點,積極創新工作機制,狠抓任務落實,衛生管控長效機制初步形成,全域無垃圾專項整治成果顯著。

(一)強化組織領導,靠實工作責任。以全域無垃圾專項整治作為“一把手”工程來抓。及時召開會議,成立領導小組,制訂下發了《達川鎮全域無垃圾三年專項治理行動工作實施方案》,與各村各單位簽訂目標管理責任書,進一步明確責任分工,實行網格化管理,探索建立“路長制”,將監管責任延伸到每一個角落, 形成了“主要領導全面抓, 分管領導具體抓,包村領導分片抓,重點區域專人抓”級級有責任、層層抓落實工作格局,保證了環境綜合治理紮實有效的開展。

常抓久治嚴管理 鎮村舊貌換新顏


(二)強化基礎建設,加快治理進度。一是爭取上級資金。圍繞“三清五改六拆三治”整治重點,對“髒、亂、差”等衛生死角進行集中整治,人居環境面貌較以往有明顯改觀,為了保證全域無垃圾專項治理行動有序推進,爭取上級專項資金27萬元。二是組建環衛保潔隊伍。成立了一支91人的環衛隊伍,人員力量得到充分保障。同時制定了《達川鎮保潔員管理制度》,按照網格分佈清掃保潔,落實責任人員,量化工作任務,明確工作職責。三是強化業務技能培訓。根據環衛工人的作業環境和工作實際,從道路保潔作業、設施擦洗清掏、垃圾收運等方面教授環衛工人作業標準與技巧。同時,還從職業態度、職業技能、職業紀律、職業榮譽等方面講授如何加強環衛行業管理、提升環衛工作素質,並提醒環衛工人根據實際情況安全作業。

常抓久治嚴管理 鎮村舊貌換新顏


(三)聚焦重點問題,抓好難點整治。一是著力打造衛生管理示範線,圍繞張崗路、109國道、三條上臺主要幹道,加大整治力度,綜合運用清掃、綠化等辦法,把公路沿線打造成美麗鄉村建設示範線。全鎮主要道路沿線栽植紅葉李、碧桃、金絲柳等觀賞價值較高樹種3359株。二是充分發揮樣板示範帶動。對標示範線樣板點,著力把整治重點向鐵路、河道溝渠及背街小巷延伸,大力改善鐵路、河道沿線和背街小巷的環境風貌。自全域無垃圾專項治理行動以來,共出動人員85344人次,出動各類機械車輛11912車次,清理“三堆”7871堆,清運垃圾9300噸,剷除小廣告12041條,清理河道溝渠126公里,清理河道淤泥及垃圾364噸,整治沙廠7處。三是嚴格落實垃圾“日產日清”管理機制。每天早晨8點,環衛車輛走街串巷,及時清運當天垃圾,確保垃圾收集箱不外溢,周圍不亂堆。四是規範佔道經營行為。全面整治周邊環境,清理轄區轄區中心街道兩側店外經營、佔道經營、戶外廣告,勸導車輛亂停亂放,讓我鎮形象得到全面提升。

常抓久治嚴管理 鎮村舊貌換新顏


(四)強化宣傳引導,提升文明行為。在鞏固環境整治成效的基礎上,積極將全域無垃圾專項治理行動融入到各項工作中,在各類會議上對全域無垃圾專項治理行動整治工作進行強調部署。同時,利用橫幅、廣告牌、微信公眾平臺、電子屏等宣傳媒介廣泛宣傳開展達川鎮全域無垃圾專項治理行動整治工作,不斷提高群眾的知曉率,調動群眾參與的積極性,讓群眾逐漸形成“專項整治共同參與、美麗環境人人受益”的思想共識。全域無垃圾專項治理行動整治工作在新華網、光明網、蘭州日報等各大媒體共宣傳報道信息12篇。懸掛宣傳橫幅85條,張貼宣傳噴繪30餘幅,製作宣傳欄14塊,印刷各類宣傳彩頁5000餘份,手繪黑板報15塊,電子屏幕4個。同時,通過達川之夏文藝匯演,保潔員自導自演小品《晨光進行曲》演身邊的事,感動身邊的人,廣泛宣傳了人人動手垃圾少,全域文明幸福多,取得了良好的宣傳效果,進一步提高了廣大村民的環保意識。

常抓久治嚴管理 鎮村舊貌換新顏


(五)不斷完善硬件,形成長效機制。不斷完善環衛硬件設施,積極探索建立“鎮級垃圾中轉站+村級垃圾收集點”的垃圾收集處置模式,有效緩解了村民亂扔、亂倒、亂堆的問題。一是合理增設垃圾收集裝置。為有效防止亂倒行為,方便群眾傾倒垃圾,規範治理模式,在張崗路(吊莊村-上車村)兩側增設8個勾臂式垃圾箱,標明垃圾傾倒口,引導村民定點傾倒。

二是建設垃圾中轉站。2018年積極爭取資金,在達家臺建立一座佔地600平方米的垃圾中轉站,每日轉運垃圾8噸多,基本形成垃圾處理“戶分類、村收集、鎮運轉”為主的管理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