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一個多月,農村就剩這4件“煩心事”了,每年都是這樣

接下來的一個多月,農村就剩這4件“煩心事”了,每年都是這樣!


明天就已經是冬至了,冬至是我國傳統的農曆節日,尤其是北方更加註重這個日子,每年到了這個時候家家戶戶都會買些肉和菜用來包餃子,這寓意是讓我們在寒冷的冬天可以衣食無憂,不用受嚴寒之苦。現在大多紫外打工的農民差不多冬至一過就已經停工了,這也意味著農民們都要開始回家過年了,可離過年還有一個月的時間,這一個月裡有些煩心事,讓人膈應。


接下來的一個多月,農村就剩這4件“煩心事”了,每年都是這樣


第一,被問到收入。如果說農民們回到家鄉,最怕被問到什麼事,差不多就是這件事了,一般回到家裡碰見個熟人,聊了幾句,接下來無非就是,“今年怎麼樣阿,掙了多少呀?”對於這個問題,有很多人就比較頭疼,你說少了吧,人家就會小瞧你,覺得你能力不行。說多了吧,萬一碰到一個借錢的也沒法說。


接下來的一個多月,農村就剩這4件“煩心事”了,每年都是這樣


第二,拿去做比較。每年回家都會有不少人在後面議論,“誰誰誰在外面混的怎麼怎麼樣,那你家孩子一個月掙多少呀?”有太多的人會遇到這種問題了,有不少人就喜歡和別人作比較,被問到的往往會很尷尬,這種情況也沒辦法避免。最好還是想好一個應答的方法,避免尷尬。


第三,一年到頭沒掙多少錢。有些農民想的特別簡單,覺得自己曲城裡工地上工作,一天三百多塊,雖然掙不了上萬,但掙個六七千也是很容易的。這種想法未免有些太樂觀了,別說六千塊錢,一個月能掙個五千就不錯了。覺得自己過年回家能拿出不少錢,可每次回家的時候也拿不出來幾個錢。


接下來的一個多月,農村就剩這4件“煩心事”了,每年都是這樣


第四,被人“關心”。每次過年回家,身邊總有一群人在你身邊,以“關心”你的樣子去說一些傷人的話,比如“你混的不錯呀,今年也應該能掙了十多萬塊錢吧”“和你一起打工的人都在城裡買了房了,你咋還不買呢”這些話聽起來像是關係,其實就是以看熱鬧的情況一樣,等你把你的情況告訴他們,既不會引起他們的同情,甚至還會把你的情況到處去說,成為他們的談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