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帝只是撤藩並不想殺吳三桂,為何61歲高齡還要造反

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康熙帝做出撤藩決定,平西王吳三桂表面上同意,但並非真的甘心被撤藩,所以一直拖延時間,等到準備好了以後,於當年十二月造反,殺了雲南巡撫朱國治,開始了三藩之亂。吳三桂造反的時候,已經是61歲了,雖然這個年齡在今天來看並不算大,但在古代可以說是很老了,很多人都活不到這個年齡。

康熙帝只是撤藩並不想殺吳三桂,為何61歲高齡還要造反

其實康熙帝並不是殺藩,那麼61歲高齡的吳三桂為什麼不安享晚年,還要出來折騰一番,起兵造反呢?

大家都知道,康熙撤藩成為吳三桂造反的直接原因。如果從康熙撤藩的手段來看,選擇武力撤藩是非常危險,建文帝當年撤藩,結果丟了皇位。可康熙認為,"撤亦反,不撤亦反。不若及今先發,猶可制也",先下手了之後在想別的問題,只要腦子快,辦法總比問題多。

康熙帝只是撤藩並不想殺吳三桂,為何61歲高齡還要造反

但是對於吳三桂來說,從吳三桂降清,再到弒殺永曆帝,早已遭到天下千萬人的辱罵。好不容易鎮守雲南,想獲得個世代封王封地,結果康熙還要讓他的努力和犧牲灰飛煙滅,這明明就是要了吳三桂一生的心血,哪裡談得上安享晚年?

康熙帝只是撤藩並不想殺吳三桂,為何61歲高齡還要造反

吳三桂一直以"雲南王"自居,夢想成為像明朝世守雲南的沐家一般。但結果是他經營雲貴一帶十幾年,已經初步達到自己的目標時,朝廷突然要撤藩,要剝奪他所有的權力,使他的一切努力白費,心理落差太大,他自然是接受不了。

而吳三桂造反失敗也是有原因的,對於他而言,並不是真正的想要謀反當上皇帝,只是想要有自己的地方,而他之所以失敗,主要是因為這三點

康熙帝只是撤藩並不想殺吳三桂,為何61歲高齡還要造反

其一,吳三桂在戰略上出現了問題,61歲的吳三桂其實並沒有多大的胃口了,他只想把雲南分離出來然後自己做個土皇帝,自立門戶。後來因為被玄燁所逼還開始大肆的攻打清廷。在最開始的時候吳三桂總是能夠以少勝多,很快,他就佔領了清朝土地的一半,這時候他又停下來,決定不再繼續擴充領土,可能人一老就沒有那麼多的追求了吧。我們在上面就說過清朝滿族人其實因為打仗已經損失不少了,所以清廷屬於外強中乾型的,所能拿出手出去和吳三桂對抗的已經是最後的家底了,吳三桂並不知道這些,也是他最大的戰略上的問題。

其二是吳三桂年齡大了,身後並沒有什麼可以承擔起責任的繼承人。

其三是內部問題,其餘兩藩互相內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