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说贫富阶级的你,真的感受过阶级的落差吗?

我们现在,埋怨社会,说的最多的词就是“贫富差距”

这是我们当下对古代“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最好“传承”。

今天在这里不是要传播什么激化观点,或者什么负面情绪,而是生而为人,总得有一天需要用一种相对客观的眼光去看待这个所谓的“不公平世界”

天天说贫富阶级的你,真的感受过阶级的落差吗?

也许这就是人生吧!

在美国疫情期间,一些名人自曝没有任何症状时也能接受检测,而普通人只能苦苦等待检测机会。

当记者问有钱有势的人是否优先检测时,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记者会上当众回应,“也许这就是人生,有时候是会发生这样的事”。

可气吗?

但那又怎么样呢?这些令我们气愤的事,在实际感知中它离我们其实是很遥远,作为公众,我们发表评论,抒发观点,却对这些“大现象”的实际发展,影响的简直微乎其微。

我们更多的的时候只是作为一个沃尔特·李普曼口中的《幻影公众》一般,惶惶吼叫这那些实际上离得我们远远的“东西”。

天天说贫富阶级的你,真的感受过阶级的落差吗?

我们满眼羡慕的看着身边的那些“富人”,整天或羡慕或嫉妒的口气说着不公的感叹。

但这些东西的存在对我们真正的生活又能带来什么呢?

你还是得照旧上班,照旧吃饭,照旧睡觉。

卖惨哭穷只是一种无奈的自我安慰

我看过一篇关于名校哈佛穷学生与富学生的报道文章,里面的一些对话认知让我对所谓的贫富之间的关系认知有了新的认识。

天天说贫富阶级的你,真的感受过阶级的落差吗?

当富学生们开party、搞社团、去周游时,穷学生们却在为下一阶段的学费生计发愁,在被富学生邀请时,他们发泄式的说出了:

“你们的一次party可能要花去我几天甚至一周的生活费用,占用我多余的打工时间,因为只有那点时间我才能赚到刚刚够我生活的钱!”

但对此,富学生却只能说一句:

“我很抱歉!”

这个时候贫富关系的冲突并不是谁对谁错,只是两种不同的立场尖锐碰撞。

他的富有与你无关,你的贫穷也不是他造成的。

你不能因为你的贫穷立场,就把人家的行为定义为享乐主义,他也不能因为自身富有,来否定你坚韧的生活方式。

人生本来就是一条条平行线,过多的烦恼都是在与我们自己用自己所在线的思维去看待其他人的世界。

不去揣度别人,不去怀疑自己。

天天说贫富阶级的你,真的感受过阶级的落差吗?

就像我理所应当的认为那些一顿饭可以吃下我一个月工资;花上万去买个手办;耗费大量钱财买私教;那些明知道价格虚高还继续购买商品的人都是“冤大头”一样。

当人一旦真的在在他们所处的位置,心态其实也就完全不一样了。

所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其实就是这样的道理。

金钱并不是真正的阶级落差

真正的阶级落差,其实让人有一种无力的绝望。

就像我们看待王思聪一般,在一边羡慕的同时,其实还要几分蔑视的意识在其中,我们会觉得我要是有个首富爸爸,我也不一定做得比他差。

这不是真正的阶级落差。

真正的阶级落差,是在外部条件比我们好同时在内部条件也远远的超过我们的人,在富有的标签下,这种人的学识涵养、待人接物、勤奋认真、人生态度都出挑的让我们有一种不得不认同的“无奈”感。


天天说贫富阶级的你,真的感受过阶级的落差吗?

即便拥有和它一样的富有,我也做不到他那样优秀,这,才是真正的阶级落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