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一故事」項城秣陵鎮老何營為何改名骨頭冢?傳說是這樣的

秣陵鎮五里之外有個村子名叫骨頭冢

,村頭有一座冢子,現高7米,佔地一畝半,也叫骨頭冢。為什麼這裡村子和墳冢都叫骨頭冢呢?說起來還有一段感人的傳說呢!

「一村一故事」項城秣陵鎮老何營為何改名骨頭冢?傳說是這樣的

相傳,西漢末年,王莽簡歷新政後,欲對漢室劉姓的後裔斬盡殺絕,以免劉姓東山再起,復興漢室。劉秀自南頓衙府(父親劉欽在南頓任縣令)去南頓參加綠林起兵。“昆陽之戰”殺死莽將王匡,便遭至王莽大軍的追擊,劉秀帶殘兵逃到老何營時,那殘兵敗將也途中岔道,就剩一個“光桿司令”。

劉秀眼看要追兵抓住,他靈機一動,一頭轉到一個姓何的家裡。這家主人老何,見劉秀鑽入自家屋內,又看他是綠林打扮,看到他分明是個好人,立即就扣緊了大門。老何問清原理,曉得了劉秀是推翻王莽的義兵,為咱老百姓造福的,連忙喚來兒子與劉秀換衣裳,以免敵軍追來捉住了他。

這時,大門被莽軍砸開了,眾兵闖了進來,老何一把將劉秀推進裡屋。莽軍頭目一眼看見穿著劉秀衣服的何家兒子,伸手抓住:“好你個劉秀,還跑不!”眾兵架起何家兒子就走,到了村外,莽軍一刀將何家兒子人頭落地,掂著人頭回去請功領賞,有把握撈個“侯王爺”乾乾。

「一村一故事」項城秣陵鎮老何營為何改名骨頭冢?傳說是這樣的

王莽追兵走開後,劉秀從裡屋走出來,謝過老何一家連夜逃跑了。次日,莽軍頭目不知怎的,知道這不是劉秀的人頭,帶兵又匆匆趕回老何家,走進老何家,老何一家幾口都在哭哭啼啼。

莽軍頭目氣得面似豬肝:“他媽的,給我交出劉秀!”“不知道”,老何答。莽軍頭目惡狠狠地說:“交不出劉秀,我這個侯王爺幹不成,你也白想活命!把他一家統統給我宰了!”一聲令下,老何一家人頭落地,鮮血橫流,目不殘忍,圍觀的老百姓,沒有一個敢吭聲。


「一村一故事」項城秣陵鎮老何營為何改名骨頭冢?傳說是這樣的


劉秀推翻王莽政權後,於公元25年做了皇帝。他做皇帝還起了個年號叫“建武”。建武十九年一天夜裡,劉秀夢到老何,老何說:“萬歲要替俺報仇,請你清查一下,是誰殺的俺全家”。

劉秀驚醒來:噢,這個老何當初要不是他,哪有我劉秀的今天啊!於是,劉秀專程來到南頓縣衙,往老何營來酬謝老何救命之恩。


「一村一故事」項城秣陵鎮老何營為何改名骨頭冢?傳說是這樣的


南頓縣令陪同劉秀皇帝到了老何營,聽了村裡老何全家被害的經過,傷心淚下。他親手將老何全家的屍骨撿到一塊,埋到村東頭,以皇室的葬禮封一個大土冢,從此人們就叫它骨頭冢。

看一村風景,品一村故事。你們村叫什麼名字?有什麼故事傳說?盛情誠邀你來參加《項城一村一故事》,私聊小編,下一個就是你們村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