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著重給你介紹,網絡效應作為護城河的兩種形態:用戶,和生態,以及我們如何在商業進化的道路上,利用網絡效應,守住自己的利潤。
用戶護城河
第一,用戶。
請問,你可以用你中國移動的手機,給聯通的朋友發短信嗎?
啊?可以啊。當然可以。難道不可以嗎?
是的。確實可以。很多人把短信互通,當成“這還用問”的理所當然。但是,很多人並不知道,移動和聯通之間的短信互通,從2002年5月份才正式開始。
2002年之前,我想買個手機號碼,加入一家運營商。請問我會怎麼選?
不能互發短信,當然選我朋友們都加入的那個運營商啊,這樣才又方便又便宜。移動用戶多,那我加入移動。你加入移動後,你的朋友呢?因為你的加入,就更會加入移動。
這就是“用戶”這條護城河的神奇之處:用戶越多,就用戶更多。
2002年5月,國家出臺政策,要求移動、聯通必須互發短信,刺穿這個“網絡效應”。
你猜然後怎樣?移動把向聯通發的短信,定價為0.15元一條。而發給“自己人”,定價為0.1元。吸引你留在護城河內,做“自己人”。
記者問,為什麼發給聯通的貴?答:跨網成本高。
真的是跨網成本高嗎?聯通把向移動發的短信,定為0.1元一條。同樣跨網,聯通就便宜。為什麼?移動用戶,你們都到我的護城河裡來吧。
小靈通一看,趕緊把短信定為8分錢一條。來吧,都來吧,我的護城河更舒服。
後來,所有運營商之間的短信,統一為1毛。自此之後,消費者不用再去考慮身邊人用的什麼網絡,而只關心各自的服務等級。
運營商之間的這場“諸神之戰”,本質上是搶挖“用戶”這條護城河之戰。
那我沒有運營商那麼大呢?是不是也能挖這條“用戶越多,就用戶更多”的護城河呢?
如果你是一個旅行機構,可以不僅僅考慮經營目的地資源、旅行體驗,更要同時經營同行者之間的深厚感情。用戶們一旦從陌生走向熟悉,產生彼此依賴的網絡效應,下一次一個人“說走就走”,其他人就會“You jump, I jump”。
生態護城河
第二,生態。
你有沒有用過世紀佳緣或者百合網?
當世紀佳緣上的男生女生都不多時,一個男生上來搜索有沒有合適的結婚對象,發現沒有,就覺得網站沒價值,走了。
一個女生上來一搜,也沒搜到,也走了。他們倆都走了,這個平臺的價值就下降了。其他人上來搜,發現更沒價值了,也不來了。
男女雙方的數量,彼此刺激著,越少就越少。
假設不知道為什麼,有一天,世紀佳緣上的用戶突然多得不得了。
這時一個男生上來一搜,哇,這麼多條件匹配的女生啊。於是,他會留下來和幾個女生聊一聊。一個女生上來一搜,也發現匹配得這麼多,於是也會留下來,和幾個男生聊一聊。
這時,平臺的總價值因為他們倆的留下,越來越大。其他人上來搜,就更願意留下來了。
男女雙方的數量,彼此刺激著,越少就越少哦,越多就越多。
“越少就越少,越多就越多”,這中間一定存在一個臨界點。過了這個點之後,用戶就會自我增加,易守難攻,形成護城河。
這就是男女雙方彼此刺激形成的“生態”,又叫“雙邊網絡效應”,或者“多邊網絡效應”。
生態的護城河,成就了很多企業,比如說微軟的開發者和用戶之間,淘寶的買家和賣家之間,小米的萬物互聯的設備和海量用戶之間。
用戶,是單邊網絡效應;生態,是多邊網絡效應。
怎麼變成利潤
那麼,從線段型商業,到中心型商業,再到去中心型商業,我們到底應該如何深挖網絡效應的護城河,把時代砸在我頭上的紅利,變成利潤呢?
堅持深挖,深挖,直到挖到一個特殊的位置:臨界點。
因為一旦挖到了臨界點,用戶和生態就會像擁有生命一樣,自我成長。而你,就能拿走桌面上所有籌碼,贏家通吃。
挖網絡效應這條護城河,真正的勝利不是發生在終點,而是發生在臨界點。
怎樣才能首先挖到“臨界點”?藉助“資本”這隻鐵鍬,給遊戲加速。
怎麼加速?
首先,你要把產品做得足夠好;但這遠遠不夠,你還要把產品免費;免費還不夠,你就要靠補貼;補貼還不夠,你就要比別人補貼得更快。
大量的資本,推動著創業者向著“臨界點”一路狂挖。百分之一的創業者,率先挖到臨界點,獲得“網絡效應”降臨帶來的最終勝利。而賭對的資本,也將獲得百倍的財富。
那沒賭對的資本呢?
別為他們擔心。資本玩的,其實是一個概率遊戲。他們下注的,遠遠不是這一個項目。他們可能下注了100個項目。
這些項目中,只要有1個率先挖到了臨界點,就能獲得百倍的成功,足夠收回其它99個項目的損失。如果因為眼光好,你投中了2個,或者3個,那就可以賺得盆滿缽滿了。
這是一枚在空中翻滾的,令人驚心動魄的硬幣。硬幣的一面,是九死一生的創業;另一面,是千金一賭的資本。
什麼是網絡效應?
網絡效應,就是某種產品對一名用戶的價值,取決於使用這個產品的其他用戶的數量,用戶越多,越有價值;越有價值,用戶越多。
網絡效應有兩種基本形態:基於“用戶”的單邊網絡效應,和基於“生態”的多邊網絡效應。用戶和生態,是擁有生命的,自我生長的護城河。
那我應該如何利用挖網絡效應這條護城河,把商業進化的紅利,轉變為利潤呢?
記住四句話:
你首先要意識到,這是一個99死1生,贏家通吃的遊戲;
真正的勝利,不是誰先到達終點,而是誰先到達臨界點;
速度,是這場戰爭中,克服運氣(也就是概率)的最佳武器;
和投資人合作,用資本換取速度,戰勝概率。
你有沒有聽說過一個概念叫“C輪死”?就是說很多互聯網公司,拿不到C輪融資,最後死掉了。你認為這是正常現象,還是代表互聯網行業有“泡沫”呢?
在C輪融資之前,創業公司需要先經過天使、A、B三輪:
在天使輪,公司需要理清自己的業務邏輯;
在A輪,公司需要保障自己的產品模型可以通過資本的助力來擴張市場;
在B輪,公司需要驗證已經具備市場接納度的產品擁有順暢的商業模式;
在C輪,如果公司的產品模型和商業模式經受住了市場的檢驗,說明公司已經具備了規模化的賺錢能力,所以這通常是資本上量的最後一輪融資。
而之所以很多互聯網公司拿不到C輪,說明在A輪已經跑通了具備市場需求的產品模型,但找不到符合產品模型的盈利模式,導致公司的發展空間不明朗。
比如說,包括美圖秀秀在內的工具型應用,本身就存在盈利難的問題。
1.廣告收入方面,移動端應用佔多數,狹小的手機屏幕缺乏合適的廣告位,並且很大一部分都需要提供給自身功能,對廣告商吸引力較小。為避免傷害核心的用戶體驗,廣告投放也較為有限、謹慎。
2.增值服務方面,不僅用戶已經形成免費使用的習慣,而且免費服務也已經足夠滿足大多數用戶的需求,所以市場對增值服務的需求較小。
3.硬件收入方面,為了增加用戶使用頻率,更深入地與用戶捆綁,美圖2013年推出美圖手機。
美圖手機在競爭激烈的手機市場表現平平,一方面美圖手機定價在2000元以上,缺乏價格優勢,另一方面OPPO、VIVO等手機也具備良好的拍照功能,美圖手機的差異化定位優勢不足。
據美圖招股說明書披露,自2013年以來,廣告收入佔比逐漸降低,硬件收入佔比逐漸上升,但是每年二三十萬的手機銷量目前還難以支撐起美圖的商業化訴求。
乏力的盈利模式使美圖難以實現自我維持,嚴重依賴外部融資,彷彿一個自身缺乏造血功能、依賴“輸血”的病人。這樣的美圖顯然是危險的,對盈利模式的探索仍然任重道遠。
從資本角度來說,這是概率遊戲。到了C輪沒有跑出臨界點的企業,與資本是有嚴格的退出機制的,此時C輪投入就為AB輪買單了,這冤大頭誰做?
從企業角度看,資本是加速器,為什麼很多人對這個加速器顯得非常的慎重?
就像一個體質差的人,吃了很多的高能量補藥(春),結果是越補約好?還是越補越差呢?而資本方是很難了解你的真實體質的,能檢測體質的只有自己。這就好像創業初期就手握大量資金,做的最後才發現項目有先天性的缺陷。
瑞幸盤前暴跌85%,公司公佈調查顯示偽造交易價值大約22億元。消息一出,一片譁然。我們在這裡暫且不探討瑞幸的財務問題,而是來說一說瑞幸通過“燒錢+補貼”的「閃電式擴張」。
「閃電式擴張」這種商業模式之所以能夠成立,在於互聯網的一大壁壘“網絡效應”。用戶越多,越有價值,越有價值,用戶越多,一旦用戶總數突破一個臨界點之後,就會最終進入贏家通吃的狀態。
我們所熟知的滴滴、美團、拼多多等等,都是利用網絡效應成功的案例。但是我們也應該思考,瑞幸到底有沒有網絡效應。
在我來看,瑞幸其實不具備「網絡效應」,而是「規模效應」。
渠道漏斗公式:銷售 = 流量 * 轉化率 * 客單價 * 復購率。
我們將瑞幸的現狀帶入這個公式中可以發現,瑞幸通過燒錢開店、發大量優惠券,贏得的是流量,但是輸在了轉化率、客單價和復購率。在註冊獲得一杯免費咖啡的轉化之後,很大一批消費者產生了一種消費習慣是:沒有優惠券就不進行購買。
而瑞幸為了拉動復購率這個指標,又只有短信提醒消費者,送你一張1.8到5折不等的優惠券。進而又客單價一直處於較低的水平,週而復始。
對於突破零界點,需要這樣一個過程:產品足夠好️產品免費️用戶補貼️比別人補貼快。
乍一看,瑞幸似乎在這上面每個節點上都做到了,但是從結果上看不夠好。瑞幸有沒有機會繼續下去?
可能機會仍在,因為,瑞幸的補貼策略在用戶中其實積累了較好的口碑,如果瑞幸在未來能夠適當轉型,基於目前這麼門店所產生的「規模效應」,仍有機會一搏。
在這個時候,我們更多的不是對瑞倖進行嘲諷。
閃電戰是一種能力,但是用高昂的代價使用這種能力,必然是為了獲取一種先發優勢,深挖護城河,比如網絡效應護城河,或者品牌護城河,
但是,咖啡沒有網絡效應護城河,品牌也絕不是可以“閃電”建立的,所以,投入無法積累,維持增長,必須持續投入。
作為近些年來的新物種,他帶給了我們許多驚喜:有對行業的挑戰,也有對固有認知的挑戰,在這裡,也希望瑞幸未來能夠努力度過這個最艱難的時期。
平臺需要選準併成功製造第一場“騷亂”,才能形成期待的網絡效應。一般來說,定位哪一方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取決於平臺提供的服務屬性。
阿里的使命是“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所以他必須先找到供給方作為平臺的第一批用戶,由此造就了中供鐵軍。
今日頭條的口號是“你關心的才是頭條”,所以平臺首先用各種運營策略來吸引內容消費者,而用機器和算法提供內容,聚集一定人氣之後,頭條開始鼓勵大量的內容生產者積極為平臺生產內容,雙邊網絡效應繼續帶動增長。
婚戀網站一般要先找到一批女性會員,才能吸引到男性會員,然後形成正反饋。
網絡效應,就是某個品牌或某個APP,用戶越多,越有價值;越有價值,用戶越多。就是馬太效應。
網絡效應主要體現在互聯網公司中。互聯網公司天然具備連接用戶快、滲透用戶廣、公司管理半徑小、邊際成本低的特性。不但免費使用,甚至通過補貼爭奪用戶。
比如,微信、淘寶,一個總部,基本上可以輻射整個中國甚至全球,而且,100萬個用戶使用和1億個用戶使用,成本沒有非常明顯的變化。只有這樣的公司,才能夠形成網絡效應。
反觀傳統行業,是無法形成網絡效應。傳統行業人員密集、管理難度高、半徑大、邊際成本高。
就拿餐飲業來說,是高度分散的行業。雖說中國餐飲市場已經達到4萬億,但沒有一家餐飲企業可以像互聯網一樣,佔據70%的市場份額,甚至連1%都不到,比如,中國餐飲企業老大海底撈,2018年總營業額170億,市場份額僅為0.004%。
而且隨著海底撈開店加快和增多,反而會降低坪效和復購率,而固定成本不會相應降低。
關鍵還有一點,消費者的飲食習慣,不會一天三頓吃火鍋。平均半個月吃一個火鍋已經是算高頻了。而互聯網APP,則可以每天使用,甚至使用時長高達幾小時。
所以,網絡效應只適應於絕大多數互聯網公司,而不適應與絕大多數傳統行業。傳統行業的護城河依然是規模效應、管理優勢和品牌。
閱讀更多 凌風商業手記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