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原G20協調人呼籲,大國間要協調抗疫,對欠發達國家的援助也需加強

本文大概1500字,讀完共需

2分鐘

作者何亞非系外交部前副部長,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本文刊於4月7日中美聚焦網,原標題為《堅定信心攜手應對全球危機》。

當前,國際社會面臨全球公共衛生危機、經濟危機和金融危機三大危機疊加的驚濤駭浪,其嚴重性遠遠超過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機以及隨之而來的經濟衰退,已經構成對人類生存的威脅,是對各國國內和全球治理體系和能力的嚴峻考驗。

3月26日,G20緊急召開歷史上首次視頻峰會,就如何應對和戰勝三大危機進行磋商協調,中國國家領導人為此提出四大倡議,主張加強疫情防控國際合作、穩定世界經濟。G20領導人發表了聯合聲明,並啟動5萬億美元振興經濟計劃。

中國最早遭受新冠肺炎(Covid-19)襲擊,經過全國人民近兩個月的艱苦奮鬥,初步逆轉了疫情,不僅為其他國家贏得時間,還提供了有益的抗擊疫情經驗。但是,隨著疫情持續在全球蔓延,已波及180多個國家和地區,確診病例累計超50萬,死亡兩萬多例。中國再次面臨疫情因外來輸入捲土重來的高度風險。

外交部原G20協調人呼籲,大國間要協調抗疫,對欠發達國家的援助也需加強

圖源: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

各國迄今應對疫情措施步步升級,效果不一,主要問題出在全球治理的“無序”和“碎片化”,大多各自為政、缺乏協調,或者參雜地緣政治考慮,缺乏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同舟共濟”精神。

中國除了繼續做好自身抗擊疫情外,已經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展開國際援助,四批援助共涉及89國、四個國際組織,包括給世衛組織提供2000萬美元緊急捐款,第五批正在落實。

目前,各國亟需落實G20特別峰會精神,共同戰勝疫情:

一是堅定信心、團結合作。病毒無國界,危機涉全球,沒有國家可以獨善其身。無論是抗擊全球疫情,還是提振經濟、應對金融危機,沒有各國的團結與合作,只會事倍功半,而其中大國的團結與合作至關重要。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國際合作,而且要對國際合作有新的認識。

這一點在2008年應對世界金融危機時已有充分體現。27日,中美兩國領導人通了電話,表達了合作應對疫情的意願。希望美方能夠積極落實,摒棄地緣政治和意識形態的偏見,加強兩國在雙邊和多邊領域的合作,為共同戰勝三大危機做出努力。當兩國面臨“灰犀牛”迎頭來襲時,中美合作不僅對兩國非常重要,而且攸關全球能否真正攜手合作,轉危為機。這是中美對人類的歷史責任。

二是加強各國特別是主要大國的宏觀政策協調。為應對三大危機,各國已經出臺了不少嚴格的防控疫情措施、提振經濟的貨幣和財政政策,其強度和廣度都前所未有。需要確保各國政策相互支持,形成合力,而不是相互踩腳、相互抵消。宏觀政策協調不能只說不做,G20決定、承諾的必須付諸實施,歐盟在G20視頻峰會後召開了自己的視頻峰會,協調防疫措施,歐盟和中國、東盟和中國等都需要行動起來。

尤其需要關注的是三大危機對全球化以及全球供應鏈、生產鏈的短期和中長期影響,現有供應鏈的調整和完善勢在必行,如何調整才符合各國共同利益、避免供應鏈斷裂影響世界經濟的正常運營?這需要進一步深入討論和協調,其目的是在適當調整的基礎上維護和鞏固現有全球供應鏈,而不是推倒重來。

三是維護全球治理體系並做必要調整,特別是全球公共衛生體系、世界貿易體系和全球金融體系,使其更加符合當今全球化發展、應對全球性挑戰集中爆發的需要。在抗擊Covid-19全球蔓延的戰鬥中,要堅定不移的支持世衛組織,加強其應急協調作用。跨國企業、行業組織、媒體智庫等在全球治理、應對危機中的作用不容小覷,同樣需要納入合作協調的範圍。

四是要格外重視國際體系、全球治理體系的薄弱環節,加強對中小發展中國家、欠發達國家的援助和支持。不管是防控Covid-19疫情蔓延,還是面對經濟衰退和金融危機,這些國家都面臨更大的風險。國際社會現在關注焦點大都在發達國家,這無可非議,然而,更多非洲、拉美、亞洲的弱小國家自身無力抵禦Covid-19的侵害,無法承受經濟和金融危機帶來的嚴重困難。

從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出發,我們需要花更大精力、動員更多資源,把這些國家納入全球應對三大危機的範疇,幫助它們渡過難關。如果忽視這些國家,即便危機在發達國家得到控制,也會捲土重來,要牢記世界是互聯互通的,不可能相互切割。

外交部原G20協調人呼籲,大國間要協調抗疫,對欠發達國家的援助也需加強

外交部前副部長驚呼,有人想推全球供應鏈脫軌危害中國

外交部原G20協調人呼籲,大國間要協調抗疫,對欠發達國家的援助也需加強

外交部前副部長:後疫情時代,應對美國“趁火打劫”將是重點

外交部原G20協調人呼籲,大國間要協調抗疫,對欠發達國家的援助也需加強

【前瞻】外交部前副部長:2020年全球治理的四大挑戰

外交部原G20協調人呼籲,大國間要協調抗疫,對欠發達國家的援助也需加強

【專訪】幫美國抗疫,也等於幫中國自己,不怕美國忘恩負義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陽)成立於2013年1月19日,是重陽投資董事長裘國根先生向母校捐贈並設立教育基金運營的主要資助項目。

作為中國特色新型智庫,人大重陽聘請了全球數十位前政要、銀行家、知名學者為高級研究員,旨在關注現實、建言國家、服務人民。目前,人大重陽下設7個部門、運營管理4箇中心(生態金融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中俄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近年來,人大重陽在金融發展、全球治理、大國關係、宏觀政策等研究領域在國內外均具有較高認可度。

人大重陽

新浪微博:@人大重陽

你“在看”我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