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少女》:當“天賦”變成束縛,家長要如何幫孩子解脫?

在生活中,家長們如果發現自己的孩子在某一方面展示出了過人的天賦,或者是在某個領域像宛如神助一般,能夠完成其他同齡孩子做不到的事。那麼,這時候家長會選擇對孩子展開什麼樣的教育呢?

前幾天,朋友給我推薦了一部有關孩子天賦和教育的電影——《天才少女》。這部電影講述的就是關於一個有著極高數學天賦的小天才瑪麗的故事。故事圍繞著瑪麗的舅舅弗蘭克和外婆伊芙琳在其母親去世之後爭取其撫養權的情節展開。舅舅和外婆爭奪瑪麗的撫養權背後,實際上蘊含著的就是兩類家長在面對天才孩子時的不同教育思想。舅舅希望她自由自在地快樂成長,而外婆則想讓她充分發揮自己的天賦去為人類做貢獻。

《天才少女》:當“天賦”變成束縛,家長要如何幫孩子解脫?

影片中,外婆憑藉更好的培養條件成功爭取到瑪麗的撫養權,並像對待有著一樣天賦的女兒那樣嚴格地培養瑪麗。在伊芙琳的自身講述中,我們能夠看到她的所謂天才培養計劃是多麼地可怕。在看到瑪麗的母親黛安的驚人數學天賦之後,伊芙琳就強制切斷黛安進行所有的娛樂、社交、遊戲……並將她囚禁在家裡開發潛力。甚至在面對女兒最終抑鬱去世的事實,她依舊振振有辭,認為黛安身上的天賦決定了她應該充分發揮自己的作用。

當"天賦"變成"束縛"。

影片中,外婆伊芙琳對待黛安和瑪麗的天賦,就好像看到獵物一樣,眼睛發光,一股勁地就想著如何利用。伊芙琳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看中的只有她們的工具價值,卻忽視了她們在天才的外表下還有作為人的情感需要。這恰恰與生活中許多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一樣。儘管孩子沒有像瑪麗一樣的天才數學頭腦,但是卻在某個領域有著自身的優勢和天賦。於是家長們紛紛抓著孩子的這個閃光點,恨不得將這個點放大成"燈"。

《天才少女》:當“天賦”變成束縛,家長要如何幫孩子解脫?

但是有著異稟天賦的孩子儘管在某些方面能夠擁有更大的優勢,但是生活中他們與普通孩子一樣,該經歷的挑戰該擁有的快樂都是必要的。反而,越是天賦高的孩子,越是具有敏感的內心。就像是影片中的瑪麗一樣,她始終明白外婆的愛是功利性的,是自己優秀的天賦和與價值換來的。而舅舅才是那個一直以來原原本本愛她這個人的人。還好,結局舅舅弗蘭克將瑪麗從"囚籠"中解救了出來,讓瑪麗能夠過正常快樂的童年生活。

人生只有一次,教育也沒辦法從頭再來。家長對孩子的培養決定了他們能否最終發揮自身的天賦,取得成功的人生。當孩子的天賦變成家長強加的束縛,這樣的天賦對孩子來說未必就是一件好事了,或許束縛的最後還會扼殺掉孩子的天賦。

你知道嗎?這樣的行為其實就是在"束縛"孩子。

1、阻止孩子嘗試其他事物

很多家長認為發現並牢牢抓住孩子在某方面的天賦進行教育,這樣才能幫助孩子收穫到更好的未來。儘管教育講究對症下藥,但是很多家長卻過於將重心全部放在這件事上,而阻止孩子進行其他事物的接觸和探索。

在這樣的教育下,孩子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就得不到很好的開發。在其他方面的知識能力也會更加薄弱。就好比影片中伊芙琳不讓黛安接觸其他事物一樣,而黛安也因為年幼無知而遭到欺騙,最終生下了瑪麗。

2、讓孩子過早接觸抽象高深的東西

急於求成是很多家長在教育過程中很容易犯的一個錯誤。從而過早地讓孩子進行更深層、更抽象的知識學習。儘管孩子在這些方面具有優勢,但是他們畢竟精力有限,而過於強調這方面的學習,只會增加他們的心理壓力,同時遏制他們在其他方面的發展。

《天才少女》:當“天賦”變成束縛,家長要如何幫孩子解脫?

3、不理會孩子的內心情緒

伊芙琳缺乏對女兒的共情,所以才會在看到女兒的手稿時聲淚俱下。這時候我們才知道,一直以來她並非不愛女兒,而是她的愛忽視了女兒真實的內心感受,她對女兒的教育培養很多時候都是在按照自己的想法進行。如果伊芙琳能夠關注並且及時為黛安排解消極情緒,那麼或許她最終就不會選擇離開人世了。

當天賦變成束縛,家長應該怎麼幫助孩子解脫?

首先,正確地引導孩子的天賦發展。

比起伊芙琳,舅舅弗蘭克在面對瑪麗的天賦時,並沒有剝奪她的童年。此外,在瑪麗六歲時,弗蘭克就讓她學習《高等代數的演變》,通過這樣的引導來尊重瑪麗的天賦。他讓瑪麗白天和成年人一起學習,下了課則和同齡人一起玩。這也是因為他不想讓瑪麗因為自己的過人之處而失去友情和真誠待人的品質。

《天才少女》:當“天賦”變成束縛,家長要如何幫孩子解脫?

其次,不要一昧按照自己的標準來培養孩子。

如果將孩子的一生當成比賽,那一定是一場馬拉松。起跑或許能夠給予孩子優勢,但是在這場比賽的過程中,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充滿足夠的能力,能夠堅持下去跑完全程。這時候如果家長只是在旁邊一昧地讓孩子加速跑,衝過障礙。而忽視了孩子在這個過程中的能力補給,那麼他們很可能就會因為能力不足而癱倒在地。

而這場馬拉松的主角始終是孩子本人,如果他們自身都缺乏了前進的動力,單靠家長的鞭策,他們也只能成為一具沒有靈魂沒有追求的軀體。

再者,天賦的培養需要具有計劃性。

天賦變成能力,是一個長久且充滿變數的過程。它要求家長們在能力培養的過程中需要具有遠見和計劃性。結果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應該層層遞進。從一開始的鋪墊,再到慢慢地深入,最後一步一步地實現目標。也只有在層層遞進中才能讓孩子發現其中的樂趣,從而真正地享受過程。

《天才少女》:當“天賦”變成束縛,家長要如何幫孩子解脫?

將孩子的天賦發揮到最大值,就像是冬天堆雪球一樣,只有先找到一個支撐點,再慢慢用雪將它變大,最終再慢慢將它堆成一個球。但值得注意的是,這裡的"堆"並不是家長們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創造形象,而是讓雪在空中飄落,自然地落在這個點上,再慢慢形成形狀。而家長們的作用就是幫助雪球最終形成更好看的模樣。

最後,學會和孩子共情。

理性的指導固然很有必要,但是情感上的共情更是教育過程中至關重要的一步。很多時候我們會發現,決定和孩子相處的好壞取決的最重要因素是情緒,而不是言語。當我們能夠感知到孩子的情緒,能夠理解孩子的情緒,能夠對他們產生共情。那麼在教育的過程中我們就不會一昧站在自己的立場去做為了孩子好的考慮。而是能夠更大程度地給予孩子理解和空間。而所謂共情是一種雙向的行為,當孩子感受到家長的理解,那麼他們也就能夠反過來理解家長的想法和舉動。

《天才少女》:當“天賦”變成束縛,家長要如何幫孩子解脫?

培養孩子的天賦是一個沒有捷徑的事情,它既需要孩子本身的動力支持,又需要家長的理解和正確引導。因此我們對於天賦往往用的是"培育"而不是"創造"。而天賦始終也只是一塊奠基石,真正能讓孩子走上成功道路的還需要他們在一路上的不斷學習和提升。因此,家長們切莫急功近利,讓奠基石變成讓負重的大石。

我是吳媽育兒師,也是5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