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見鍾情,四年情書娶她到手,結婚兩年就背叛


民國有兩大赫赫有名的家族姐妹花:出了兩位總統夫人的宋氏三姐妹,聲名與之比肩的張氏四蘭。

葉聖陶曾評價張氏四蘭:“九如巷張家的四個才女,誰娶了她們,都會幸福一輩子。”

今天咱們說的這位,就是張氏四蘭排行第三的民國才女張兆和,她曾任《人民文學》編輯,學貫古今,丈夫是不世出的才子——沈從文。

一見鍾情,四年情書娶她到手,結婚兩年就背叛

張兆和沈從文夫婦

正是遇上沈從文,張兆和踏上了悲苦淒冷的情感路。

01 名門才女被窮小夥俘獲

張兆和出身名門世家,曾祖父歷任兩廣總督,父親是蘇州中學校長,又與大教育家蔡元培相厚。

父親不僅自己求知若渴,對子女的培養也很重視,很早就把女兒們送去新式學堂接受教育。

排行第三的張兆和純真聰明、矯健篤厚,18歲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上海的中國公學讀書,當年即奪得女子全能冠軍。

張兆和雖皮膚黝黑,但容貌俊灑,又兼成績出眾,在中國公學贏得異性追求者無數,男生們悄悄送她綽號“黑牡丹”,是學校裡當仁不讓的文體雙修才女。

1928年9月,在文壇嶄露頭角的年輕作家沈從文,受校長鬍適聘請來中國公學任教。沈從文在課堂上,第一次見到了萬眾矚目的張兆和,從此情根深種。

羞澀自卑的沈從文不敢當面表白,他開始給張兆和寫情書,一封追著一封,幾乎一天一封地寫給張兆和,訴說著愛慕和思念。

一見鍾情,四年情書娶她到手,結婚兩年就背叛

沈從文寫給張兆和的情書內容


張兆和一開始對沈從文並沒有特別的情愫,如果說真有什麼不同,那也是源於沈從文的身份,之前收到的情書都來自於同學,現在收到的情書來自於老師,僅此而已。

沈從文的情書孜孜不倦地飄來,張兆和像處理以往所有情書一樣,只看不回,看完就收到抽屜裡,打算像對待所有情書一樣——冷處理。

張兆和沒有隻言片語的反饋,很多追求者最後都知難而退了,只有沈從文,固執又絕望地堅持著。沈從文身體不太好,屢屢被拒心情抑鬱,經常流鼻血,這時更是面色蒼白像個紙片人。

善良的張兆和終於鬆動了,她在日記中寫道:“他到如此地步,還處處為我著想,我雖不覺得他可愛,但這一片心腸總是可憐可敬的了。”

好女也怕痴男纏,沈從文四年如一日的堅持,到底感動了張兆和。

其實張兆和,人特別憨厚歡脫,從小她就跟家裡的幾個姐妹不同,姐妹們喜歡崑曲,喜歡裡面花花綠綠的服飾,喜歡婉轉柔情的唱調……而她對此統統不感冒,她喜歡又颯又英的花木蘭,天生豪俊爽利。

越是單純的人對愛情的期望越純樸,張兆和所求不多,不過是一生一世一雙人,簡單純淨渡紅塵。

答應沈從文的追求後,張兆和來到了沈從文從教的青島,帶著對純美愛情的無限希望,準備跟這個痴情男人開始互相扶持的人生。

若那時張兆和知道,沈從文非其所託,不知她還有沒有勇氣隻身奔赴而去。

02 簡純的愛情跌碎在婚姻的現實裡

1933年9月9日,沈從文和張兆和在北平的中央公園舉行了婚禮。

婚禮非常簡單,既沒有儀式,也沒有主婚人、證婚人,更沒有置辦新婚物品。

沈從文老家在湘西鳳凰,他這一輩兒已經家道中落,結婚時沈從文還是個窮教書匠,每個月領著有限的薪水,日子過得捉襟見肘。

張兆和的妹妹回憶倆人婚禮說:“婚房中也沒有什麼陳設,四壁空空,無一般新婚氣象,只是兩張床上各罩一錦緞,百子圖的罩單有點辦喜事的氣氛,是梁思成、林徽因送的。”

張兆和不是對沈從文一見傾心,沈從文也不是家財萬貫,能催動她走入婚姻的動力,只能是沈從文四年如一日的情比金堅。

結婚後日子捉緊,沈從文又好聚會應酬、收藏古董字畫,花錢的地方格外多。張兆和體諒沈從文的拮据,主動放下大家小姐的奢侈氣派,褪下華服換上藍粗布袍子,收起風雅洗手做湯羹,從樸素的日子裡體味凡俗的煙火氣。

張兆和為沈從文做的改變,沈從文並不領情。他覺得張兆和不打扮,整日一個尋常家庭婦女形象,有失體面。沈從文甚至當面埋怨張兆和:“你何不染髮,穿點時髦的衣裳呢?”

一見鍾情,四年情書娶她到手,結婚兩年就背叛

沈從文九妹來看望他們,右一為沈從文九妹


不知道聽到這句話的張兆和心裡得有多寒涼。婚姻裡女人從來不怕付出,只怕付出所有對方全然看不見。

誰不知道精緻華服的生活好,誰又會覺得生活富足不如貧賤度日更舒適。

因為一個人從富足探足寒素,沒想到這人卻嫌棄你的窮酸,只會讓人滋生真心錯付的哀涼。

與張兆和沈從文情況相仿的,還有錢鍾書楊絳夫婦。楊絳從新派富裕的前衛家庭,嫁到破落守舊的錢鍾書家做媳婦,日子拮据時楊絳也是放下大家閨秀的身段,挎著竹籃去集市上買菜。

錢鍾書體諒楊絳,知道她一個書香小姐出門難為情,特地陪著楊絳一起去,甚至擔心楊絳勞累,錢鍾書悄悄關起衛生間的門洗衣服。

楊絳回憶說:“當然洗得一塌糊塗,統統得重洗,他的體己讓我感動。”

一樣的婚姻不一樣的命運,張兆和的婚姻裡,缺的就是沈從文的那份體己。

沈從文的不體諒涼了張兆和的心,沈從文嫌棄她俗,她就越發俗給他看。沈從文再給張兆和寫信,張兆和的回覆一律圍繞柴米油鹽,沈從文不是喜歡附庸風雅嗎,張兆和就在他的信中挑語法錯誤。

沈從文沒有去感受妻子的小情緒,反而向外尋求安慰,終於給這段婚姻埋下了一生難以消解的苦果。

03 男方涉足婚外情徹底粉碎婚姻壁壘

1935年,結婚不到兩年時間,沈從文去拜訪他的老鄉熊希齡,熊希齡不在家,家庭教師高青子接待了沈從文。

高青子即是插足張兆和婚姻的第三者,高青子的出現,徹底終結了張兆和對婚姻的所有希望。

彼時沈從文已經發表了一系列作品,聲名鵲起,在文壇獨領風騷。

高青子以一個迷妹的姿態,毫無遮掩的闖入沈從文的生活。

第二次見面,高青子特意打扮一番,她穿著“綠地小黃花綢子夾衫,衣角袖口緣了一點紫”。這身打扮是沈從文小說《第四》中,女主人公的出場裝扮,如此不加掩飾的用意,沈從文自然一目瞭然。

有了小迷妹不單純的崇拜,沈從文並未考慮張兆和的感受,沒有選擇敬而遠之主動避嫌,而是聽之任之,甚至是很享受這種崇拜,從若有若無到明目張膽的迎合。

沈從文利用自己的關係以及能力,幫助高青子上稿。沈從文當時是《國聞週報》的編輯,由高青子執筆沈從文操刀修改的小說《紫》,就發表在《國聞週報》上。

高青子的這篇小說,與其說是小說,比如說是對沈從文的公開表白信。小說中的很多情節,都和張兆和、沈從文、高青子三人的原型匹配。

就算再遲鈍,張兆和也發覺了異樣,她向沈從文求證,沈從文沒有掩蓋自己對高青子的喜歡,甚至有點沾沾自喜的承認了,他覺得自己喜歡高青子這件事,與張兆和做夫妻並不衝突。

張兆和當時正在坐月子,聽沈從文一席話,氣得抱起兒子回了孃家。

張兆和想找的丈夫,是能幹乾淨淨清清爽爽過一輩子的人,而不是心猿意馬、朝秦暮楚的多情種子。

甚至後來倆人鬧矛盾,沈從文稱張兆和永遠是一個自由人,如果張兆和有理想的對象,隨時可以離開,張兆和給他的回信都很篤厚:“來信說那種廢話,什麼自由不自由的,我不愛聽,以後不許你講……此後再寫那樣的話我不回你信了。”

世人都說張兆和不懂沈從文,沈從文又何嘗讀懂了張兆和。

1939年6月沈從文和高青子在西南聯大重逢,此時張兆和遠在北京。這倆人過從甚密,高青子在西南聯大的工作,也是沈從文從中牽線促成。在這個時期,沈從文還以他和高青子的戀愛為原型,創作了情慾小說《看虹錄》。

得知沈從文和高青子死灰復燃的戀情,張兆和對沈從文徹底死了心,即便後來追隨到昆明,張兆和也與沈從文過上了實際分居的生活。

一見鍾情,四年情書娶她到手,結婚兩年就背叛

晚年的張兆和對沈從文更多像朋友


如果說之前的喜歡是婚姻磨合,那這次的婚外戀就是明知故犯。

懺悔能堵住知錯能改的窟窿,卻從來填不上明知故犯的黑洞。張兆和從此餘生,再沒真正原諒過沈從文。

也許是這段婚外情太囂張,解放後沈從文因這部小說被批判,境遇每況愈下。沈從文經歷抑鬱、精神分裂、再到割脈自殺……這些都不能讓張兆和解開心結。

沈從文自殺搶救過來後,被送回家休養。張兆和為了避開沈從文,很快申請去華北大學深造。

張兆和不知道自己該怎麼面對沈從文,婚內出軌就算了,還把自己的婚外情寫成豔俗小說,內容充斥赤裸裸的情慾,被認識不認識的人拿來,茶餘飯後津津樂道,這就是她的婚姻呵。

世人都覺得張兆和絕情,沈從文都那樣了,她還不肯原諒他,可是又有誰體諒過張兆和心裡的苦?

沈從文的晚年疾病纏身,張兆和與他雖然情分不存,還是選擇了照顧他的生活起居。

送走沈從文後,張兆和整理他的遺稿,她說:“從文同我相處,這一生,究竟是幸福還是不幸?得不到回答。”

不管沈從文是幸福還是不幸,張兆和一定是不幸福,如果人生能夠重來,她一定不會再選擇這個敏感又多情的人。

2003年張兆和病臥床榻,有人拿沈從文的照片給她認,她看著照片,迷茫又空洞地說:“有點熟悉,但記不起來!”

記不起來也好,不是一類人,紅塵誤終身,今生與君絕,來世不續約。


作者:曉鶴,人生一世如白駒過隙,不喜歲月靜好,獨慕碼字奔波。寫走心的文字,過有趣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