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舊小區改造 究竟“難”在哪兒?

老舊小區改造對老百姓來說是大家都歡迎的好事,但由於改造老舊小區涉及到被改造小區的每家每戶,同時改造又是特別複雜的一項工程,因此在改造過程當中,很容易產生一些矛盾。有的居民同意改造,有的不同意改造;有的要求加裝電梯,有的不同意加裝電梯。那麼,老舊小區改造究竟“難”在哪兒呢?如何解決這些難點呢?

在4月16日下午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黃豔介紹了今年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的計劃。2020年老舊小區改造計劃已確定,共涉及700萬戶居民,涉及面積至少30億平方米。

如何發動群眾參與?從被動改造到主動改造

老舊小區的改造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工程建設工作,更是一個廣泛發動居民、做好基層治理工作的窗口。同時,改造內容又特別繁雜,從水電氣路到房屋、環境,還要補充完善公共服務,建立長期運營管理機制。所以,改造老舊小區的首要任務是發動群眾參與共建。

黃豔認為,找到“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非常難。通過街道、社區等基層黨委政府的入戶調查等全方面發動,跟居民達成共識,會很耗時間和精力,但是隻要建出來了,樣板效應非常好,示範作用非常大。從各城市社區的改造經驗來看,只要有第一個做成功的,後面基本上是附近居民都會去找政府,提出訴求“為什麼我們小區不改造?”“我們能不能申請進行改造?”所以發動居民參與的示範效益是非常有效果的,發動群眾參與改造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

改造的資金從哪兒來?多渠道籌集改造資金

老舊小區改造只用政府的錢是不可持續的,尤其是完善類和提升類項目,因此只能採取多渠道籌集改造資金。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要建立政府與居民、社會力量合理共擔改造資金的機制。

黃豔介紹,從試點地區經驗來看,政府資金是重點支持基本類的改造,而對於加裝電梯、停車設施、改造後建立物業服務等內容,居民可以適當出資,這就需要跟居民達成一致。比如加裝電梯,居民如果不出資的話,就無法進行改造。

“另外,在試點地區,通過很多社區公共服務產品,包括養老、托幼、助餐、快遞物流、便民店等,能夠吸引專業機構和社會資本,讓社會資源參與進來。但是如果要全面推開的話,需要各地具體探索是否可行。” 黃豔補充道。

涉及部門多統籌協調難怎麼辦? 設立共管工作機制

小區的改造內容特別繁雜,涉及到非常多的行業主管部門,需要和不同部門、單位統籌協調,比如說管線單位、產權單位。黃豔介紹,在這個方面,各個地方也形成了一些機制,政府一把手抓改造老舊小區這件事,建立起了政府統籌、條塊協作,各部門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針對老舊小區專門設立了這樣的工作機制,對加強工作協同、推動形成工作合力發揮了很大作用。

改造成果如何保住?提升社區管理和共治

為了保住改造的成果,需要形成一種機制。黃豔強調,不僅能夠讓老百姓、讓市場參與改造,還要結合改造提升社區的管理和治理,改造完之後把小區的長效管理機制建立起來。

改造老舊小區這項工作,要從小區改造的起始階段就應該發動群眾、促進居民達成共識,共同商量找到可持續管理的方式,才能把這件事做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