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常說“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為了家人健康,不妨看一看

農村有一句俗語“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這幾句話有沒有道理?從字體意義上來說,能大致瞭解這幾句話的意思,做魚時不放大蒜,做牛肉時不放韭菜,炒肉時不放姜,萬物相生相剋,美食亦是如此,調料放對,既能入味,還能互補,調料放錯,會導致整鍋肉菜失敗,我們的祖祖輩輩,總結出來的這幾句話,並不是沒有道理的,這說明烹飪時,要掌握“禁忌”。

老人常說“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為了家人健康,不妨看一看

魚不蒜

無論河裡魚,還是海里魚,它們的魚肉都非常鮮美,可以熬湯、調餡等,10年前的魚兒幾乎不吃飼料,魚腥味非常清淡,原汁原味,大蒜雖然能殺菌消毒,但總有一股怪味存在,兩種食材相結合,直接回掩蓋魚兒的鮮美味,沒有原生態的好吃。

現在魚的做法,為什麼好多都有薑絲呢,因為很多魚都是吃飼料長大,就算廚藝再高,也需要輔料來配合,久而久之,這種習慣漸漸就延續了。

老人常說“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為了家人健康,不妨看一看

牛不韭

牛肉和韭菜,一個可以強筋健骨,一個可以益肝健胃,這麼好的食材為什麼不能搭配呢?先不說古人這句話有無道理,我曾自己嘗試過一次,出鍋全是韭菜味,韭菜會掩蓋牛肉的香味,也可以吃,不過一般人很難接受,這違背了食物的初衷,浪費了大好的食材,只吃一種就能滋養身體了,同吃會營養過剩,引發其它疾病,味道還怪怪的,所以說“牛不韭”,我認為這句話很有道理。

老人常說“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為了家人健康,不妨看一看

肉不姜

先說羊肉,燒烤、羊湯是不可能放姜的,按照個人習慣來講,羊肉餡餃子,我多少會放一些,目的很簡單,就是為了去腥,經過幾次嘗試發現,放薑末會加重羊肉的腥羶味,後來果斷放棄,按照個人喜好來吧,有些人還喜愛這個口味,但熱性加熱性,很容造成上火。

老人常說“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為了家人健康,不妨看一看

說豬肉不放姜,那就沒有一定的道理了,薑末可以提味去腥,汆丸子、紅燒肉都離不開姜的身影,它不僅驅寒,還能增加菜品的口味,可以得出結論,這裡的“肉不姜”,多數指的是羊肉。

食材搭配,相生相剋,寒性配熱性,還是比較合理的,假如不瞭解真相,熱性搭配熱性,效果會適得其反,比如長痘痘、口腔潰瘍等,這是體內有“火氣”,一大部分原因跟飲食有關。

祖輩留下了簡單幾句話,是難得的一筆寶貴財富,搭配食材有禁忌,瞭解清楚再吃也不遲,“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你認為有道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