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歐洲糧倉”的烏克蘭,卻爆發過人類歷史上最恐怖的饑荒

1924年1月,列寧去世之後,蘇聯便改變了列寧時代的經濟政策,轉而採用高度集中的經濟模式加快農村集體化以及城市工業化,並大量對外出口糧食來賺取工業發展中所需的外匯資金,蘇聯的第一個五年計劃,就是將大部分穀物出口,以獲得重工業設備。被稱為“歐洲大糧倉”的烏克蘭自然就成為了蘇聯糧食出口的主力軍,1928年之前,蘇聯當局從烏克蘭徵集的糧食佔到了全國糧食徵集總量的45%,要知道,烏克蘭的面積僅為蘇聯總面積的3%。


被譽為“歐洲糧倉”的烏克蘭,卻爆發過人類歷史上最恐怖的饑荒


1928年之後,蘇聯當局又在烏克蘭實施了強制性徵收糧食的措施,之所以對烏克蘭農民如此苛刻,一是因為當時國際鋼鐵價格暴跌,蘇聯想要趁機儘可能多的引進工業設施,二是因為蘇聯當局信奉的是大俄羅斯主義,根本不認同少數民族及其文化、語言、生活習慣,而烏克蘭人恰恰是所有加盟共和國里民族意識最強的,比如在1917年的二月革命後,烏克蘭竟然成立了自己的議會“中央拉達”,以圖實現高度自治,十月革命後,中央拉達還曾與蘇維埃政權進行過對抗,因此,烏克蘭會受到蘇聯當局的打壓。


被譽為“歐洲糧倉”的烏克蘭,卻爆發過人類歷史上最恐怖的饑荒


在強徵烏克蘭糧食的同時,蘇聯當局還在全國進行了集體化改造,要求所有農民都必須加入集體農,在烏克蘭遇到有抵抗情緒的農民,直接就劃分為“富農”階層,流放到西伯利亞。1930年,烏克蘭一把手維肯季耶維奇.科西奧爾還曾在會議上表示,既然烏克蘭的農民不願意與蘇維埃合作,那我們就收繳烏克蘭農民藏匿的糧食,讓他們嚐嚐飢餓的滋味。集體農莊極大的影響了農民的勞動積極性,導致產量暴跌,但徵收量卻不曾減少,饑荒開始顯現,1932年,受氣候影響,烏克蘭的糧食總產量下降到了歷史新低,只有1200萬噸,但卻要直接上繳800萬噸,大饑荒開始爆發,烏克蘭農村甚至出現了人吃人的現象。


被譽為“歐洲糧倉”的烏克蘭,卻爆發過人類歷史上最恐怖的饑荒


同年,蘇聯當局又下達了兩項關於烏克蘭的重要命令,一是將種子、牲口、農具等所有的生產工具都歸公,同時禁止任何糧食和糧食製品流入烏克蘭農村,二是禁止所有火車站向烏克蘭農民出售離開烏克蘭的火車票,任何逃離烏克蘭的農民,都將被定為“階級敵人”,到1933年1月,共有8.1萬名烏克蘭農民被抓,其中5280人被判處死刑。1934年,氣候有所好轉,農業產量有所提高,再加上餓死了很多人,產量增加而吃飯的人少了,饑荒也就消失了,那麼烏克蘭大饑荒到底餓死多少人,並沒有一個確定的答案,有人說是400萬到700萬,甚至有人說是1000萬,不管多少,烏克蘭大饑荒都不是天災,而是人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