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下的罪惡》:香豔之旅之五彩斑斕的黑

《陽光下的罪惡》:香豔之旅之五彩斑斕的黑

真正的經典,即便是刻滿時間的紋理也經得起檢驗。

多年過去,阿加莎.克里斯蒂小說改編的同名電影《陽光下的罪惡》依然搖曳生姿,旖旎抓人。

《陽光下的罪惡》:香豔之旅之五彩斑斕的黑

1.

大偵探波羅受僱倫敦特洛伊保險公司,來到法國南部某小島調查鑽石掉包案。

沒曾想當事人阿琳娜被人掐死在海灘。

時間倒回至前一天。

波羅剛登上小島,酒店老闆黛芬妮就知道他幹嘛來了。

先打預防針:我的尊貴客人個個都有難言之隱,你不可能從他們嘴裡掏出實話的,他們不會跟你合作。

歌舞團龍套出身的黛芬妮,深諳客人大老遠跑到孤懸海外的小島來找樂放鬆的心理。

其實,不用她提醒。

波羅什麼稀奇古怪的事情沒見過,寒暄幾句,對方還沒說盡興,蛛絲馬跡就牽出七七八八。

波羅像個老道的中醫,把脈搏,看面相,情況基本瞭然於胸。

《陽光下的罪惡》:香豔之旅之五彩斑斕的黑

2.

幾個月前,阿琳娜閃電般嫁給了儒雅多金的馬歇爾。

之後拉上新老公和繼女琳達來海島度假,醉翁之意是和小情人派屈克約會。

也怪不得別人,阿琳娜被好運氣攢足了傲慢,加上出格花哨的作派,在任何時代都是被圍觀的C位人物。

酒店住下一干紳士貴婦,也不都是來度假的,多數是來求阿琳娜辦事的。

虧得一塌糊塗的製片公司老闆阿黛爾夫婦剛拿到一個新劇本。只要炙手可熱的阿琳娜肯做主角,票房一定大賣,他們翻身就指日可待。

可這個騷貨、狐狸精立馬拒絕了,阿黛爾夫人氣憤地說。

作家凱尼斯把《阿琳娜傳記》的清樣交到出版社,已經花完了預支稿費,急等進賬。

左說右說,阿琳娜就是不簽字,嘴巴還欠:你把你的P書拋在腦後吧。別做夢,讓我出醜,你來發財。

十幾歲的醜小鴨女孩琳達,一大早在海邊遇到了運動健將型且青春洋溢態度和藹的派屈克。正興高采烈地上前搭訕。

還沒說上兩句話,就被繼母阿琳娜粗暴打斷給攆走,“小屁孩塊滾回去”。

晚宴高潮是阿琳娜亮嗓,金光閃閃凹凸有致地倚著鋼琴博得陣陣掌聲和叫好,在場的女人們也慷慨奉送出一波又一波的羨慕嫉妒恨。

從另一角度想,人家阿琳娜也是無私奉獻。

她把這個熱鬧非凡的世界推向了高潮;讓媒體有文章可做,說些有的沒的;她讓多少人平添了參與和看戲不嫌累的熱情。

不過,瞧瞧阿琳娜的囂張氣焰,也是到了不消停不足以平衡氣氛的時候了。

兩天不到就香消玉殞,把自己給折騰沒了。做人做到這份兒上,誰也不好怎麼評價。

再往前數幾個月。比阿琳娜遇到馬歇爾還早幾天。

座標紐約。

布拉特爵士只是在人群中多看了一眼,就覺得阿琳娜不可方物。摳摳索索送出一顆五萬英鎊的蒂芙尼大鑽。

阿琳娜馬上表示要跟土老財回英國完婚,可船沒開出多遠,阿琳娜就變了心。

爵士剛到紐約,不開化。不知道接受了你的鑽石並不意味著人就是你的了。

他要回了鑽石。又把鑽石拿去保險,保險公司鑑定為贗品。

爵士沒吃過這種虧,氣瘋了,開著私人遊艇追到海島。

當著眾人大罵感情騙子阿琳娜,並把假鑽扔給了阿琳娜,要她立即退還真的。

陣仗很大,但吵歸吵,爵士沒有進一步的過激行為。

可波羅認為爵士脫不了干係。因為他親口向波羅說過,他恨不得掐死這個女人。

哦,烏鴉嘴。阿琳娜真的就被掐死了。

爵士後悔不迭:“我是說過要掐死阿琳娜,但我沒掐。”

的確,滿甲板船員都見證了爵士動口沒動手,是個連女人都對付不了的冤大頭。

《陽光下的罪惡》:香豔之旅之五彩斑斕的黑

3.

第二天一早,天氣晴朗。

阿琳娜穿著精緻泳衣姍姍走到海邊,假裝第一次認識派屈克。

二人重逢,見面興奮異常,打打鬧鬧花花草草,放縱的行為惹得周圍一大片側目又怒目。

新郎倌馬歇爾有些掛不住,唉聲嘆氣的。再有銀子也讓人想起懦弱的武大郎。

其實有些自稱老派的人,往往也無法抵禦活色生香的誘惑。

阿琳娜剛出去,黛芬妮就往上湊,馬歇爾欣然接受。對黛芬妮的體貼入微,馬歇爾既不潔身自好,也不坐懷不亂。

這是什麼老派?

黛芬妮勸馬歇爾離婚,說反正現在離婚也很流行。馬歇爾膽怯,恍惚有種要被攻城略地的感覺。

算了,他怕前門送虎後門進狼。於是含糊其辭,說阿琳娜只是愛交際罷了。

明明心裡揣著憤怒,卻言不由衷。會不會陰悄悄把阿琳娜幹掉?

波羅認為有可能。

一封公司的緊急郵件解救了馬歇爾。

上午他一直待在房間裡寫回復。十幾頁的字,冥思苦想加修改,用掉了一個半小時。

那個上上世紀的機械打字機,換行要垮垮垮刨一下那種。很費時間的。

何況他沒被阿琳娜欺負算運氣。要讓他下毒手,需要穿越次元,重新投下孃胎。

《陽光下的罪惡》:香豔之旅之五彩斑斕的黑

4.

說下黛芬妮。

黛芬妮心裡有股妒火一直熊熊燃燒,多少年了,從不曾熄滅。

當年她和閨蜜阿琳娜一塊在歌舞團跑龍套,都年輕漂亮。可二人境遇漸行漸遠,黛芬妮特別不服。

說起來,黛芬妮運氣並不差。

一個歐洲公國國王泰倫尼的初戀情人。後來發展受阻,王后成了另一個有出身的女人。

國王記情,深知黛芬妮直抒胸臆的個性,於是送了一座酒店堵她的嘴。

可黛芬妮不滿足,就是要跟阿琳娜比。

雖說是酒店老闆,但終究是苦哈哈地伺候人。

而人家甩了土老財後,又嫁了個無比有錢的新貴。眼下又和小情人打得火熱。

桃花運就是好到飛起。

黛芬妮奈何不得,逢人便詆譭“閨蜜”,大拆其臺以出出氣。

阿琳娜在酒會上唱歌,她假裝助唱揮頭巾,蓋住阿琳娜粉面。裝模做樣地搗亂。

她向作家凱尼斯詳細爆料阿琳娜當年的桃色秘聞,又大挖阿琳娜牆腳,在馬歇爾面前獻媚並挑撥離間。

更可疑的是上午10點半她一個人到島嶼燈塔散步,必經阿琳娜被害之地。

波羅也覺察到阿琳娜是黛芬妮與馬歇爾之間的障礙。覺得黛芬妮作案理由很充分。

黛芬妮知道這件事的嚴重性,堅決不認賬。為擺脫嫌疑,她向波羅“推薦”了布拉特爵士。

11點1刻她在海灘散步,看見爵士正和阿琳娜大吼大叫。這個情況正好排除了兇手是爵士的嫌疑。

黛芬妮做假證和揭發的後果都適得其反,超出她的願望。

為馬歇爾說話,被波羅識破:你從門口過,是根本看不到屋裡情況的。

本來想整整爵士,誰叫你追阿琳娜,不追我。可恰好又幫了這位土大款。

所以,做人心術一定要正,不可妒心太重。平日要多多修煉。

《陽光下的罪惡》:香豔之旅之五彩斑斕的黑

5.

派屈克就不提了。

他公開向阿琳娜示愛,又是他和阿黛爾夫人一起發現的阿琳娜屍體。嫌疑自然排除。儘管他是個毫無底線的渣小人一個。

可他妻子克里斯丁就需要探尋一番了。

開始給波羅,不,給眾人的印象是身體虛弱,頭暈怕曬,不喜歡運動。

既然這樣,天知道她跑到日日都是晴空的海島來幹嘛。

克里斯丁對丈夫和阿琳娜的調情無能為力,一副受氣包的樣子。簡直就是一個遭丈夫嫌棄的可憐蟲。

出事那天上午,她和馬歇爾女兒琳達在海鷗灣畫畫,差5分12點的時候跑步回去打網球。

時間上環環相扣,可以精確到分分秒秒,毫無破綻。

沒有破綻,不代表沒有動機。

波羅考慮,她丈夫派屈克的出軌對象是阿琳娜,克里斯丁理應恨意滿滿。

黛芬妮也給波羅分析過——這個方面她有天賦——女人吃起醋來,應該是要拼命的。

這就對了,這才合乎邏輯。

《陽光下的罪惡》:香豔之旅之五彩斑斕的黑

6.

波羅很小心地詢問馬歇爾女兒琳達,說打斷一下她的哀思。

小姑娘很衝,口無遮攔:我才不會為阿琳娜難過呢。她對我不好,對我爸爸也不好。我巴不得她死。

琳達平時對繼母阿琳娜的惡劣管教就擺出一副臭臉,非常厭惡。

她很乾脆地指點波羅,你不要盯著我和克里斯丁,我們都不可能殺阿琳娜。

你應該去找那個作家凱尼斯。昨天,他和阿琳娜吵架,因為阿琳娜不同意出版他寫的傳記。

波羅沒架子,誰提供線索他都顛顛地去核實。

他挖苦作家:你終於可以出版那本書了,你要發一大筆財了。

也是。

阿琳娜這個大IP,源源不斷可以挖掘多少話題啊,能啟發多少靈感啊,又可以從中賺多少錢啊。

凱尼斯既不理會波羅的譏諷,也不關心阿琳娜的道德水準高尚不高尚。

相反,阿琳娜緋聞越多越好,素材越豐富他才有的寫。萬變不離其宗,讀者什麼時候都喜歡明星名人的豔遇八卦小道消息。

掐死阿琳娜對作家有什麼好?

不讓出版,大不了擱置幾年,到阿琳娜人老珠黃時,巴不得有人為她寫傳。等著瞧,到那時不愁她不點頭。

波羅也覺得,把兇手的帽子扣在凱尼斯頭上不合情理。

波羅辛辛苦苦問了一圈,結果是,誰都理由充足不在案發現場,誰都不承認自己是兇手。

可阿琳娜確實是死了。

黛芬妮受雜誌啟發,認為阿琳娜是鰻魚拖下海咬死的。波羅打斷她瞎想:脖子上的痕跡,不是被咬的,是被掐的。

《陽光下的罪惡》:香豔之旅之五彩斑斕的黑

7.

細節五彩斑斕。

波羅用時間線串起那些細節:鑽石、海灣、午炮、游泳帽、手錶、瓶子、洗澡等等。

山洞餘味對應馬歇爾桌上的“海洋氣息”香水;懸崖高度勾連從天而降的瓶子。

波羅梨形身材,走路不利索。但兩天時間,他已經走遍了海島的羊腸小道。

他站在懸崖,凌空目測與海面的高度,搞清了時間與路程的關係。

然後切片分秒,深耕空檔。發現了五彩斑斕裡的“黑”——隱形事實。

他把它們妥妥地無縫鏈接歸位,前因後果聯繫頓時就清楚了。

紳士貴婦們在酒店客廳聽完波羅的推測,對他的神邏輯將信將疑。

疑似兇手卻已經不耐煩,收拾停當行李,洋洋得意盛裝下樓。

還悠哉遊哉說著俏皮話:大家都來送行,真不敢當。

也不放過大偵探波羅:出事的時候您在哪兒?

分析靠譜,證據沒有。沒辦法。大偵探也理當被嘲笑。

波羅紳士,講理守法,不像時下影視警方,你敢犟嘴,暴力撲你在地,銬你拘你沒商量。

這是《陽光下的罪惡》的魅力所在,在於深度挖掘思考力,不在於跟著俗套演繹。

本來也是,即使是一個歷案無數的大偵探,也難以窮盡對千奇百怪的作案手法的認識。

當波羅正犯尷尬症,與眾人一塊兒眼睜睜見兇手就要揚長而去。

他聽到黛芬妮叫派屈克付房費。

電光石火,他像聽到上天的召喚。

一瞬間,波羅把幾個月前異地發生的曠野兇案,和眼前這個案子重合,表象土崩瓦解,相同的關鍵點浮出。

三案並一案。波羅一舉擊破兇手的精心設置。證據唾手而得,鑽石失而復得。兇手束手就擒。

波羅還是那個波羅,只不過用邏輯思維走不通時,換了路徑,把兇手給揪了出來。

當波羅抓住最本質的東西,死磕不得,就調整了一下。

知道條條道路通羅馬,才會遊刃有餘,觸類旁通,案子就迎刃而解。不得不承認波羅技高一籌,薑還是老的辣。

筆者有時也困惑,換路徑也好,換賽道也好,換次元也好,換平行宇宙也好,換馬甲也好。只不過換了說法而已,本質上都差不太遠。

是不是呢?

《陽光下的罪惡》:香豔之旅之五彩斑斕的黑

8.

這部片子的好看,還在於那些離開主線,卻不顯冗餘的英式廢話。

比如,大偵探波羅認為阿琳娜這種女人算不了什麼,女人的成功要靠善良和有頭腦。

這點很容易產生共鳴。

緊接著,克里斯丁又問,阿琳娜這種風流女人,男人真的喜歡嗎?

波羅眼睛都沒眨巴:會的。

嗯?!

亦舒老師說,男人看女人,同女人看女人,有天淵之別。

所以,原諒波羅的又誠實又矛盾吧。

因為他是男的。

又比如,製片老闆阿黛爾超級囉嗦地聲明自己上午11點半到12點的行蹤。

“我正大光明看書的時候,沒有什麼花兒匠從我身邊經過,摸一摸自己的頭髮什麼的,也沒有看一看手錶什麼的。

簡單地說,沒有任何人能證明我。

當然,我也可以像一隻山羊一樣,蹦到那個山頂上去,然後一下子從山坡上衝下去,用這雙有力的手掐死了阿琳娜。

但,波羅先生你會感到失望,我沒有這樣做。我是有動機,但我也沒有我不在現場的證明。”

又比如,波羅的飲食非常講究。白煮蛋八分熟,可廚子就是不開竅,掌握不好。

老闆黛芬妮恨不得砸開廚子的榆木腦瓜:波羅先生要在香腸上抹水泥,還是抹鞋油,你照辦,反正記他賬上。

再比如,作家凱爾斯氣急敗壞地來質問琳達為什麼要說在海鷗灣沒見過他。

父親馬歇爾正經歷新婚妻子突然離世的哀痛——鬼曉得真的假的——他還是保持風度,溫和耐心地開導女兒。

撒謊不好,要道歉。直待琳達正兒八經地跟作家說聲對不起,才算完。

悠悠廢話,把個兇殺片帶進了陽光燦爛的日子。

是哈,真相就在那,不增不減。案子怎麼破都行,可形式要千姿百態才好看。

看多了時下懸疑驚悚片千篇一律的現代科技加盟,努著撐著的幽默。確實會讓人感到同質審美的疲勞。

回過頭去看線條清晰,專心探案的《陽光下的罪惡》,無疑有一股清泉從心中淌過。

不驚恐,不嚇人,不吃緊,不搞陰暗就拍不出好片來啦?

看看導演蓋伊.漢彌爾頓,他的創意再過八百年也是很出新的。

《陽光下的罪惡》:香豔之旅之五彩斑斕的黑

9.

阿加莎.克里斯蒂賦予大主角波羅一種古典矜持的探案方式。

看起來很懷舊,了無生氣。其實是自然而然的。

波羅不跟風,不人云亦云。不畏浮雲遮望眼,我的案子我做主。

就像散步,下雨了,撐開傘繼續散就是了。並不倒回,循著血腥恐怖的低俗路子去迎合觀眾,去黏人。

兇手作案,披著虛假的外衣遮遮掩掩。

而破案最主要的就是要辨識兇手太合乎常理下的不合常理。

波羅的看家本領就是家長裡短,婆婆媽媽,和人聊。同時做一個好聽眾。

聊啊聊,聊到外婆橋,聊到無限逼近真相。

波羅不像福爾摩斯,有個副手跟班華生,他深入虎穴也是單槍匹馬。

波羅是單槍匹馬嗎?未必然。

那句話怎麼說的?一個人就是一支隊伍。

波羅能撒豆成兵。

《陽光下的罪惡》:香豔之旅之五彩斑斕的黑

The End

圖片源自網絡,謝謝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