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州·日記本」14年前的4月16日,石鼓書院正式啟動重修

編者按:歷史是一面鏡子,可照現實,可照未來。以時間為軸,觸摸歷史肌理,與每一個平凡而不凡的一天驚喜相遇,紅網推出【衡州·日記本】系列,記錄衡陽曆史上的今天,希望與你來一場與歷史的邂逅,看看時間長河流過衡州大地的風物館藏。

「衡州·日记本」14年前的4月16日,石鼓书院正式启动重修

紅網時刻 記者 王敏 衡陽報道

綠樹成蔭,亭臺樓閣,飛簷翹角,矗立江邊。歷經唐、宋、元、明、清、民國、共和國七朝的千年學府——石鼓書院,今日一看,仍古樸典雅。

「衡州·日记本」14年前的4月16日,石鼓书院正式启动重修

歷經唐、宋、元、明、清、民國、共和國七朝的千年學府——石鼓書院,今日仍古樸典雅。

76年前,石鼓書院在“衡陽保衛戰”中毀於日軍炮火。這成為衡陽市民心中的一大憾事。

14年前,數以千計的市民聯名給衡陽市委、市政府寫信,要求重修石鼓書院。

2006年的今天,衡陽市委、市政府召開重修石鼓書院動員大會,石鼓書院重修工程正式啟動。

今天,記者遊賞石鼓書院,一探宋代“四大書院”之一的古韻雄姿。

「衡州·日记本」14年前的4月16日,石鼓书院正式启动重修

今天,記者遊賞石鼓書院,一探宋代“四大書院”之一的古韻雄姿。

武侯祠、李忠節公祠、大觀樓、七賢祠、敬業堂、合江亭......石鼓書院仿照清朝鼎盛時期的建築風格,幾立江中,蔚為壯觀。在期間行走,依稀可見當時學者大儒神采飛揚地講課、莘莘學子聚精會神聆聽的情景。

廣場上,紫花鳶尾,矮杆紅花美人蕉等一批色彩明快的花草,拼繡出獨具風格的園林綠化景點,用“美顏”春色驚豔市民。

目前,全國上下仍處於疫情防控的關鍵節點,為確保遊客安全,核心景區對遊客進行定點或隨機體溫測量,並要求遊客配戴口罩、憑身份證實名制登記。

始入石鼓書院,穿過大門,走過長廊,依次可遊覽禹碑亭、武侯祠、李忠節公祠、大觀樓、合江亭、朱陵洞......

「衡州·日记本」14年前的4月16日,石鼓书院正式启动重修

始入石鼓書院,穿過大門,走過長廊,就是禹碑亭。

石鼓書院建於唐代衡州石鼓山,是中國四大書院中創建最早並具有確切史志記載的書院。作為宋代“四大書院”之首和湖湘文化發祥地,石鼓書院鼎盛數千年,在中國書院史、教育史、文化史上享有比較高的地位。

「衡州·日记本」14年前的4月16日,石鼓书院正式启动重修

石鼓書院一景——大觀樓。

石鼓書院素稱人才薈萃之地,講學風氣甚濃。歷代名師大儒,都相繼來這裡登臺傳道,使石鼓成為遠至京師近至衡永郴桂道士子們嚮往和雲集的學府,成為湖湘地區引人矚目的儒學傳播基地,並進一步發展成為中國古代“講學式”書院的楷模,對湖湘文化的演變和發展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作為中國一所最古老的書院,在長達千餘年辦學過程中,石鼓書院所造就的人才之多,實在是難以計數。

清乾隆衡陽縣令陶易寫有《石鼓書院》一詩,描繪了“英才薈萃”的景象,詩曰:“曠代儒風喜未顏,一時講院盡英才。雙流環繞宮牆肅,喬木陰森士氣培。祀典已崇新俎豆,詩篇長煥舊亭臺。自今游履休嫌憂,綠竹西溪一經開。”

王船山、李國相、夏汝弼、管嗣裘、鄒統魯等高風亮節、博學多才者也出自石鼓書院。

像這樣的棟樑之才,還有大清中興名臣彭玉麟、衡陽第一個傳臚彭述等,他們都是從石鼓書院走向中國大舞臺,“各領風騷數百年”。

石鼓書院文化深厚,非簡單介紹就可以描述盡的,要真正的瞭解石鼓書院,還要翻閱大量史料記載、典籍,才能加深對石鼓書院的瞭解。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船山故里,依舊國學飄香。

2010年以來,衡陽立足本土文化特色優勢,依託千年石鼓書院這一傳統文化品牌,創辦了石鼓書院大講壇,先後邀請了餘秋雨、于丹、紀連海、陳晉、梁文道、劉和平、唐浩明、王躍文等嘉賓論道解惑。

彷彿是石鼓書院重開“山門”,設壇講學,世人得以再度同享文化盛宴。

千年時間流逝,湘江、蒸水、耒水三江水流至今奔流不息,千年石鼓,依舊宏亮發聲。

此外,

1889年的這一天,喜劇大師卓別林誕辰;

1948年的這一天,歐洲經濟合作組織建立;

1950年的這一天,解放海南島戰役開始;

1995年的這一天,新聞教育家顧執中逝世;

......

鳴謝:衡陽市檔案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