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興和縣重工業園復工復產復“汙染”

內蒙古興和縣重工業園復工復產復“汙染”

內蒙古興和縣重工業園復工復產復“汙染”

本網訊 目前,內蒙古自治區疫情防控形勢整體得到有效控制,形勢趨於平穩。企業有序復工復產。但在興和縣,一些企業的汙染問題並沒有解決,伴隨復工復產,汙染反而有加重的趨勢。



2020年4月9日上午,陽光高照,大風呼嘯。內蒙古自治區興和縣大青山腳下,距縣城東北方向約五公里,團結鄉十四號村附近,就是興和縣重工業園(興旺角工業園區)了。整個園區卻是黑煙滾滾、工業廢渣隨意傾倒,損毀路面,汙水橫流,當地村民苦不堪言。

內蒙古興和縣重工業園復工復產復“汙染”

中午十二點,魯泰特鋼(被興和縣新太鐵合金有限公司租賃經營,租賃期5年)瓦藍色的廠房被燻得黑乎乎的。廠房上空黑煙繚繞,時大時小。旁邊,白色的水霧蒸騰。過了不久,大量的黑煙與白霧一起在灰濛濛的天空下騰空而起,如兩條巨龍。

內蒙古興和縣重工業園復工復產復“汙染”


而在左側防護塵網內,一個巨大的汙水輸水管道被挖開窟窿,淡黃色的汙水嘩嘩流淌,水大時形如瀑布。

天眼查顯示,2019年6月28日,興和縣環境保護局作出處罰稱,興和縣新太鐵合金有限公司未採取相應的治汙措施,造成粉塵和氣態汙染物排放,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汙染防治法》第四十八條之規定,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汙染防治法》第一百零八條第五款之規定,依法對其進行處罰。責令該單位立即對違法行為進行整改;罰款人民幣2萬元。

目前看來,處罰整改成了一紙空文。

內蒙古興和縣重工業園復工復產復“汙染”


而在山河特鋼、乾鋒鈦業公司院內,生產用碎石子被隨意堆放,並無覆蓋。公開信息顯示,2019年7月16日,烏蘭察布市生態環境局興和縣分局對興和縣山河特鋼有限公司現場檢查情況: 該公司正在生產,二臺30000KVA礦熱爐都在運行中; 廠區內有生產原輔料及廢渣堆存,部分覆蓋不完全。現場監察意見: 要求該單位嚴格按照環評要求規範生產; 廠區內生產廢渣堆存過程中嚴格採取“三防”措施。

據觀察,十三號村、十四號村與這些汙染企業近在咫尺,不足百米。

十三號村一位放羊的村民用濃重的口音告訴本網,重工業園開始建設十多年來,這些汙染企業入駐後,村民的良田被毀,樹木被砍伐,生活環境惡劣不堪,村民的命運被改變。

內蒙古興和縣重工業園復工復產復“汙染”

這位村民用鏟子剷下路面,疏鬆的水泥路面被輕鬆剷起。村民說,這都是附近企業隨意傾倒在路面的工業廢渣引起。

內蒙古興和縣重工業園復工復產復“汙染”

而遠處路面,隨處可見黑色的遺撒石子。

村民說,空氣中煤塵味道很重。每年收玉米時,抓一把玉米手上全是黑色的。汙染導致玉米減產,畝產只有三、四百斤。

而在十一號村旁,鷹翔碳素公司幾位工人正在栽樹。廠房初具規模,生產設備基本到位。

內蒙古興和縣重工業園復工復產復“汙染”


2018-03-14 ,興和縣政府網 發佈,總投資3億元的河北鷹翔碳素公司2萬噸高功率電極和負極材料項目落地興和,該項目位於我縣興旺角工業園區B區,擬用地面積150畝,建設內容為年產2萬噸Φ600超高功率石墨電極及1萬噸負極材料,建設期限為2018年4月至2020年底。目前,該項目已辦理立項和土地使用手續,正在辦理環評和規劃手續,預計4月底前可開工建設,2018年計劃完成投資1億元,建設完成壓型和焙燒車間,2020年底前可完成全部投資。

2018年08月21日,興和縣人民政府網站發佈《我縣落地九項招商引資項目》稱,總投資3億元的內蒙古鷹翔碳素有限公司年產2萬噸高功率電極和1萬噸負極材料項目,該項目已開工。

內蒙古興和縣重工業園復工復產復“汙染”

天眼查顯示,興和縣購地信息詳情:土地使用權人內蒙古鷹翔碳素有限公司,電子監管號:1509242019B00010,項目位置:興旺角工業園區B區,面積7.6345公頃,土地用途工業用地,成交價格458.57萬元。約定交地時間2019年1月8日,約定開工時間2019年5月10日,約定竣工時間2019年12月28日,合同簽訂日期2019年1月8日。


業內人士指出,這是典型的未批先建,少批多佔違法佔地、違法建設情況。

2020年3月14日,烏蘭察布日報刊登了《攻堅克難攀高峰砥礪奮進創佳績 ——訪興和縣委書記付海青》一文,付海青書記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堅持不鬆勁、不鬆懈,繼續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全面開展脫貧攻堅大排查、大整改、大落實,確保143戶未脫貧戶全部脫貧,已脫貧戶不返貧,邊緣戶和監測戶不致貧;繼續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加強興旺角工業園區和烏蘭察布綜合物流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完善變電站、中水回用、供熱管網、渣場等配套設施,延長產業鏈條,發展循環經濟,提高土地、廠房利用率,提升園區承載力和競爭力,實現園區轉型升級,努力走出一條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子。

十三號村民說,工業園區的汙染導致我們越來越困難,越來越貧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