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熱播,瞭解一下宋仁宗鑄造過的那些錢幣

最近,電視劇《清平樂》正在熱播,一路開掛,刷屏不斷。劇情講述的故事發生在北宋仁宗趙禎時期,為了解歷史背景,本文介紹一下宋仁宗時期鑄造和使用過的錢幣知識,更好地幫助夥伴們追劇。

《清平樂》熱播,瞭解一下宋仁宗鑄造過的那些錢幣

清平樂劇照

宋仁宗趙禎,是北宋第四位皇帝,宋仁宗在位42年(1022~1063年),是兩宋時期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仁宗朝在北宋乃至整個宋代佔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王夫之在《宋論》中說:“仁宗之稱盛治,至於今而聞者羨之。帝躬慈儉之德,而宰執臺諫侍從之臣,皆所謂君子人也,宜其治之盛也”。

他執政期間,國家太平,邊境安定,經濟繁榮,科學文化發達,人民生活安定。宋仁宗對下屬臣子寬厚以待,發展臺諫,廣開言路,讓百姓休養生息。宋仁宗知人善用,因而在位時期名臣輩出,國家安定太平,經濟繁榮,科學技術和文化得到了很大的發展。

宋朝在仁宗時期,社會經濟發展達到了全盛狀態城市商品經濟飛速發展,人口戶數遠超漢唐,都城東京,人口鼎盛時期達一百五十萬左右。

《清平樂》熱播,瞭解一下宋仁宗鑄造過的那些錢幣

仁宗執政初期,鑄幣業一直維持真宗時期設置的饒、池、江、建四大錢監的鑄幣格局。但是康定年之後,因為北宋與西夏之間爆發戰爭,軍費開支驟然增大,造成政府財政枯竭,為解決財政危機,朝廷開始增加錢監的設置,大量鼓鑄錢幣。

慶曆元年(1041年)在虢州設朱陽監;慶曆四年(1044年),在儀州設博濟監;慶曆六年(1046年),在興元府設濟遠監;慶曆八年(1048年),在韶州設永通監,一直延續到南宋初年仍在鑄錢,產量亦很大。慶曆年間(1041~1048年),歲鑄額最高達到300萬貫【[宋]沈括《夢溪筆談》卷一二《官政》】,這主要是因為為解決陝西軍費開支猛增的需求。當時北宋政府為了抵禦西夏的入侵,在西北地區部署了大約30萬軍隊,這種情況給政府帶來了巨大的財政壓力,於是北宋政府開始大規模鑄錢,而且在河東和陝西鑄造大銅錢和鐵錢。


《清平樂》熱播,瞭解一下宋仁宗鑄造過的那些錢幣

在仁宗執政時期,朝廷錢監設置雖增多,管理上卻不十分嚴格,各地錢監鑄造的錢幣,版式、銅質差別頗大,鑄工精細程度也相去甚遠。仁宗執政期間改元九次,即位以後改年號為天聖,後來改年號明道、景祐,之後又先後改年號寶元、康定、慶曆、皇祐、至和、嘉祐,除寶元年間鑄造非年號的皇宋通寶錢之外,其餘均鑄有相應的年號錢。鑄造了多種年號錢

  • 天聖元寶
《清平樂》熱播,瞭解一下宋仁宗鑄造過的那些錢幣

天聖元年(1022年)始鑄天聖元寶錢,錢文有楷、篆二體,均為旋讀。有銅、鐵兩種,銅錢為小平錢,另鐵錢有小平、折二兩等,但存世較少。小平錢徑2.5釐米,重4.2克左右。天聖元寶錢存世量大,銅錢多,鐵錢較少。

此外,在天聖年間,印製和發行了世界上第一張紙幣——交子。天聖元年(1023年),朝廷在益州(今成都)設益州交子務,制定專人擔任印製監官,主持交子發行,並“置抄紙院,以革偽造之弊”,對交子的印製過程進行嚴格管理。交子的印發時間比西方國家紙幣要早六七百年。

  • 明道元寶
《清平樂》熱播,瞭解一下宋仁宗鑄造過的那些錢幣

明道元年(1032年)始鑄明道元寶錢,錢文有楷、篆二體,均為旋讀,光背無文。錢徑2.5釐米,重3.8~4.2克左右。上個世紀,有報道稱曾在一窖藏內出土一枚銅質明道元寶背文小平錢,闊緣,篆書,背穿上有一文字,模糊不清。錢徑2.55、穿徑0.79、厚0.16釐米,重4.83克【張澤松《明道元寶背文錢》,載《中國錢幣》1991年2期。】。該錢鑄造規整,是目前已知北宋錢中僅見有背文者。

  • 景祐元寶
《清平樂》熱播,瞭解一下宋仁宗鑄造過的那些錢幣

景祐元年(1034年)始鑄景祐元寶錢,錢文有楷、篆二體,均為旋讀。有銅、鐵兩種,鐵錢有折二,銅錢存世量巨大,鐵錢較少。小平錢徑約2.5釐米,重3.8~4.2克之間。景祐元寶錢中有一種版別比較特殊,“景”、“祐”、“寶”三字書體均為楷書,“元”字為草書。對景祐錢的分析研究是我們探討北宋鑄幣的一個關鍵環節。因為景祐錢的鑄行於仁宗統治中期,承前啟後,和前面的天聖、明道,後面的皇宋、至和等錢幣有很好的傳承關係。景祐錢只有元寶,沒有通寶,品種單一。景祐時,朝廷只設有饒、池、江、建四大鑄錢機構,錢監數量少,這使得景祐元寶錢版別相當簡單,各個版別特徵較為明顯,易於區分。對景祐錢特徵的把握,對我們認識北宋錢幣有很幫助。

《清平樂》熱播,瞭解一下宋仁宗鑄造過的那些錢幣

交子

景祐年間,朝廷對鑄造銅錢和鐵錢的金屬成分做了嚴格規定,“凡鑄銅錢,用劑八十八兩得錢千,重八十兩十分。其劑,銅居六分,鉛錫居三分,皆有奇贏。鑄大鐵錢,用鐵二百四十兩得錢千,重百九十二兩。此其大法也”《文獻通考》卷九《錢幣考二》】。自此,兩宋歷代鑄錢基本沿襲此制。現今通過用科學方法,北宋銅錢含銅量在62~68%之間,鉛含量在22~28%之間,錫含量在6~10%之間【趙作勇,王紀潔,張曉梅《北宋和南宋青銅錢幣對比分析研究》,載《文物保護與考古科學》,第21卷第1期,2009年2月。】,此數據與當時文獻記載大體相符。這不僅說明北宋錢幣的鑄造有嚴格的統一標準,而且在鑄造生產中對技術的要求和掌握的程度都很高。

  • 皇宋通寶
《清平樂》熱播,瞭解一下宋仁宗鑄造過的那些錢幣

皇宋通寶

1038年,改元“寶元”,“寶”字,意皇帝大寶之位;“元”字,意天下第一,二字合在一起代表皇權至上。朝廷在寶元二年開始鑄造皇宋通寶錢,錢文有楷、篆二體,均為對讀,多為光背,少數有月紋。皇宋通寶錢為非年號錢,因為年號為“寶元”,為避免錢文重複“寶”字,而鑄造了非年號的皇宋通寶錢

史載,“國朝錢文皆用‘元寶’而冠以年號,及改號寶元,文當曰‘寶元元寶’,詔學士議,因請改曰‘豐濟元寶’,仁宗特命以‘皇宋通寶’為文”【《文獻通考》卷九《錢幣考二》】。歐陽修也曾對此有描述,“至寶元中,則曰‘皇宋通寶’,近世錢文皆著年號,惟此二錢不然者,以年號有寶字,文不可重故也”【歐陽修《文忠集》卷一二六《歸田錄》卷一】。

由此可知,皇宋通寶是非年號錢,也可以歸為國號錢。皇宋通寶錢材質有銅鐵兩種,面值有小平、折二兩種,小平徑2.4釐米,重4克左右;折二錢徑2.8釐米,重6.4克。皇宋通寶錢鑄造量大,存世極多,版別也較複雜。

《清平樂》熱播,瞭解一下宋仁宗鑄造過的那些錢幣

皇宋通寶九疊篆”

在版別眾多的皇宋錢幣中,有一種俗稱“皇宋通寶九疊篆”的錢幣尤為珍貴,錢文系用九疊篆書體書寫、對讀,形制與其他皇宋通寶小平錢無異,光背無文。

九疊篆又稱“上方大篆”,是一種非常特別的篆書,原本是用於宋代的國朝官印字體,其筆畫摺疊堆曲,均勻對稱。

明人甘暘《印章集說》中說:“國朝官印文用九疊而朱,以曲屈平滿為主,不類秦漢制。”九疊篆是以小篆為基礎,筆畫反覆摺疊,每一筆劃的摺疊處都是九十度角,盤旋屈曲,點畫皆有縱橫兩個方向,填滿空白部分,求得均勻。“曲屈平滿”是九疊篆書法的最大的特點。每一個字的摺疊多少,則視筆畫的繁簡確定,有五疊、六疊、七疊、八疊、九疊、十疊之分。之所以稱為“九疊”,則是因“九是數之終,言其多也”。此種皇宋錢幣存世極少,一般認為皇宋通寶九疊篆不是流通貨幣,當為試鑄的樣錢或開爐錢。

《清平樂》熱播,瞭解一下宋仁宗鑄造過的那些錢幣

皇宋通寶九疊篆

1979年,首都博物館從北京市密雲縣廢品物資回收站的二十餘斤的雜錢中,揀選出一枚皇宋通寶九疊篆錢。錢徑2.4 釐米重3.9 克,文字清晰,鑄造技術精湛【程長新,張先得《歷盡滄桑重放光華—北京市揀選古代青銅器展覽簡記》,載《文物》1982年第9期。】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曾與首都博物館聯合在德勝門舉辦錢幣展,有幸一睹皇宋九疊篆的風姿。此外

篇幅有限先為大家介紹前四枚,仁宗在位共發行了八枚錢幣。後面四枚小編將在下一篇文章中介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