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難辨的歐陽詢中楷《陰符經》,附掃描版全本

真假難辨的歐陽詢中楷《陰符經》,附掃描版全本

二十多年前得到此拓本,十多年前還在中國書法網上發過圖片,當時很多人也都評論了此拓本,有說是真的,有說是偽的,眾說紛紜,沒有一個定論,現在想想也不可能有一個定論。這兩天瀏覽網頁,無意間看到徐州政府網上有一篇介紹該拓片的,才知道此拓本的來源。

這篇介紹是講述“湖山楊氏刻石”的,現將有關此拓的內容摘要出來:

“湖山楊氏石刻”歷史淵源述略

石刻原收藏於徐州東南45裡的湖山楊氏帖園內。碑刻的主人楊映權(公元1761—1835年),字緯中,號蘭圃,又號臥蘭主人,清代中期銅山人,世居徐州東南寶光寺附近的湖山(解放後劃歸安徽宿縣埇橋區),為當地望族。生於官宦之家的楊映權,曾任山西絳州知州、寧武府知府等,為政多有佳績且樂善好施。1818年,57歲的楊映權丁憂返籍後不復為官。平生嗜好書畫,乾隆嘉慶年間,收集有明代晉王府所藏而易世後散存民間的岳飛書《出師表》,以及唐代歐陽詢、虞世南所書《陰符經》、《道德經》等墨本。又有曾為南宋內府所藏蘇軾《楚頌帖》,前後《赤壁賦》等帖。

據銅山縣誌記載,楊映權於回鄉的第二年(1819),出重金聘請一代金石良匠劉永清、郭成恩、高龍川、高龍淵將這批書帖摹勒上石。至道光十一年(1831),歷時十二年的勒石方才大功告成,此時楊映權已經七十一歲。其勒成之石共八十二方:計有唐歐陽詢書《陰符經》石刻十六方,前有唐太宗序及唐明皇御題,原為南宋內府所藏,鈐有“德壽之璽”、“雪浪齋”、‘晉府世子圖書”、“商丘;宋犖書畫府印”等收鑑印鑑;唐虞世南書老子《道德經》石刻九方,上有“晉府世子圖書”,“商丘宋犖書畫府印”二收藏印鑑;宋蘇軾書《楚頌帖》石刻九方;宋蘇軾書《前赤壁賦》石刻七方,《後赤壁賦》石刻六方,跋語二方;宋米芾七言律詩《重會九郡按》石刻四方;署名岳飛書諸葛亮前後《出師表》石刻二十六方,在正文之前的有明太祖朱元璋的御書二方。在這些石刻的諸家跋語之後,楊映權多附刻“古彭蘭圃楊映權上石”、“道光十一年五月古彭楊映權上石”等語。

刻石的完成,楊映權欣喜逾常,遂將碑刻嵌於自家花園的東西長廊之中,長達數十丈,洋洋大觀。於是便將花園更名為“帖園”,並欣然撰寫《帖園記》一併勒碑。楊映權在帖園建成後的第四年,即道光十五年(1835)謝世,卒年七十五歲。不久,由於楊氏家境衰敗,墨本與碑刻分離,楊映權後裔因此將刻石倍加珍視,輕易不肯示人。

據介紹文章講,此刻石以後曾有日本人出重金購買,但楊氏後人堅決不賣,1949年後楊氏後人將刻石捐獻給國家,一番周折後,最後落戶于徐州博物館。在文章中提到歐陽詢的《陰符經》的內容如下:

唐貞觀六年(公元632年),歐陽詢奉唐太宗李世民之詔,以寸楷書寫《陰符經》上、中、下三篇,共481字。《陰符經》傳為黃帝所作,內容主要反映了古代人們認識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樸素哲理。李世民為之親筆題序,後來唐玄宗李隆基、宋高宗趙構、元奎章閣學士柯九思等,亦曾為之作跋。由於唐、宋數代帝王對於歐書《陰符經》的珍愛,一直將其藏於宮廷秘閣,從不輕易示人。南宋紹興年間,高宗趙構令米芾之子,當時官任兵部侍郎兼敷文閣直學士的米友仁將其摹刻上石。至元天曆年以後,歐陽詢書《陰符經》墨卷及原刻均已下落不明。

品觀歐陽詢書《陰符經》書法,通篇上下神彩流溢,字裡行間法度井然,令人賞心悅目,回味無窮。作品的用筆特顯清健、爽利,既充分反映了書家深厚的功力,又表現出歐體在筆法上獨到的藝術風格。其筆劃多為中鋒所成,間以側鋒輔之。起筆含蓄,方圓相間;行筆舒緩,沉穩凝重;收筆不苟,頓提自然。既顯得十分自然,又具有一種強烈的力度和立體感。大體說來,歐陽詢書的筆劃是清勁、勻稱的,尤其是與北魏諸碑的雄渾,和其後顏真卿、柳公權書的粗重相比,這一特點更為顯見。因此,歐陽詢素被推為“清瘦”一路的代表。從歐陽詢書《陰符經》中可以看出,我國書法中的筆法到了初唐時期,無論從美學的理論認識還是到具體的實踐運用,都已臻於成熟和完善。《陰符經》是歐陽詢七十四歲時的力作,比起他同時期的傳世名作《九成宮醴泉銘》和《化度寺碑》來,雖風格韻致無明顯之異,但在用筆上顯得更為清麗、瘦勁。正如唐玄宗李隆基在跋語中所評讚的那樣:“此經用筆險勁,端莊遒利,尤為歐書中之甲”。

從傳承的角度看,此中楷《陰符經》缺少文獻記載,目前估計只有楊氏刻石來源這一說,真假很難說,懂書法的朋友可以參照以下貼出的圖片發表評論,論論真假。

本拓共分四個部分,一是唐玄宗的序,二是唐太宗的序,三是正文,四是米友仁的題跋,共四十二葉。筆者展示的圖片中,正文部分是掃描版,其他是用相機拍照的。

唐玄宗序:

真假難辨的歐陽詢中楷《陰符經》,附掃描版全本

真假難辨的歐陽詢中楷《陰符經》,附掃描版全本

唐太宗序:

真假難辨的歐陽詢中楷《陰符經》,附掃描版全本

真假難辨的歐陽詢中楷《陰符經》,附掃描版全本

真假難辨的歐陽詢中楷《陰符經》,附掃描版全本

真假難辨的歐陽詢中楷《陰符經》,附掃描版全本

真假難辨的歐陽詢中楷《陰符經》,附掃描版全本

真假難辨的歐陽詢中楷《陰符經》,附掃描版全本

真假難辨的歐陽詢中楷《陰符經》,附掃描版全本

真假難辨的歐陽詢中楷《陰符經》,附掃描版全本

真假難辨的歐陽詢中楷《陰符經》,附掃描版全本

真假難辨的歐陽詢中楷《陰符經》,附掃描版全本

真假難辨的歐陽詢中楷《陰符經》,附掃描版全本

真假難辨的歐陽詢中楷《陰符經》,附掃描版全本

真假難辨的歐陽詢中楷《陰符經》,附掃描版全本

真假難辨的歐陽詢中楷《陰符經》,附掃描版全本

真假難辨的歐陽詢中楷《陰符經》,附掃描版全本

真假難辨的歐陽詢中楷《陰符經》,附掃描版全本

真假難辨的歐陽詢中楷《陰符經》,附掃描版全本

真假難辨的歐陽詢中楷《陰符經》,附掃描版全本

真假難辨的歐陽詢中楷《陰符經》,附掃描版全本

真假難辨的歐陽詢中楷《陰符經》,附掃描版全本

題跋:

真假難辨的歐陽詢中楷《陰符經》,附掃描版全本

真假難辨的歐陽詢中楷《陰符經》,附掃描版全本

真假難辨的歐陽詢中楷《陰符經》,附掃描版全本

真假難辨的歐陽詢中楷《陰符經》,附掃描版全本

真假難辨的歐陽詢中楷《陰符經》,附掃描版全本

真假難辨的歐陽詢中楷《陰符經》,附掃描版全本

不知道我這個拓本是捐給徐州博物館之前的拓的還是之後拓的,但就紙張看,很可能是之前的拓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