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A:減產仍無法彌補需求缺口

我國核與輻射安全總體保持穩定

新華社報道,在生態環境部15日舉行的例行新聞發佈會上,生態環境部(國家核安全局)核設施安全監管司司長郭承站在介紹我國核安全面臨的形勢與任務時表示,我國核與輻射安全總體保持穩定。郭承站通報,在核設施安全方面,我國47臺運行核電機組安全狀況良好,15臺在建機組質量受控,19座在役民用研究堆(臨界裝置)和18座核燃料循環設施安全運行。最近,世界核電運營者協會公佈了全球核電機組2019年綜合指數排名,全球411臺運行機組參評、65臺滿分,我國45臺機組參評、23臺滿分,在全球處於較高水平。在輻射安全方面,我國14.6萬枚放射源和19.8萬臺(套)射線裝置安全受控,放射源輻射事故年發生率保持在每萬枚1.0起以下。全國輻射環境質量保持良好,公眾健康和環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一季度陝西省能源工業逆勢增長

陝西日報報道,4月14日,從陝西省政府召開的能源工業和製造業企業復工復產工作座談會上了解到,今年一季度,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和經濟下行壓力疊加的不利影響,全省能源工業復工復產和生產運行取得積極進展,能源工業逆勢增長,充分發揮了穩定經濟增長“壓艙石”作用。截至4月12日,陝西省共有198處生產礦井,產能達52461萬噸/年,佔到全省生產煤礦總產能的91.9%,火電、油氣企業復工率100%。初步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全省能源工業增加值增長7.4%,較1至2月加快2.6個百分點;其中煤炭開採和洗選業增長19.8%,煤油氣電等能源產品產量均實現正增長,其中煤炭產量增長20.5%。

內蒙古投950億元推能源項目

經濟日報報道,內蒙古自治區15日進行重大項目推進情況新聞發佈,自治區動態調整了“現代能源經濟三年項目儲備庫”,計劃實施1億元以上能源重大項目92個,總投資4598億元,2020年計劃完成投資950億元。能源產業佔據自治區工業的一半,能源投資佔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例接近五分之一。今年實施的能源重大項目以特高壓輸電通道配套火電、新能源基地、煤制燃料等項目為主,投資10億元以上項目57個,佔比超過60%。其中,投資100億元以上項目8個,計劃完成投資424億元;投資50億元至100億元項目26個,計劃完成投資303億元。今年建設項目中,錫盟至江蘇特高壓通道配套風電規模700萬千瓦、上海廟至山東特高壓通道配套新能源規模400萬千瓦、烏蘭察布至河北輸電通道配套風電規模600萬千瓦等項目都體現了新能源基地化、規模化發展的方向。入庫項目中,補短板項目佔相當比重。有8個項目列為國家2020年電網主網架重點項目,總投資76億元。

浙江寧波:寧海至象山天然氣管道貫通

寧波日報報道,4月15日下午,隨著位於浙江寧波寧海西店鎮江瑤村的天然氣管道最後一道焊口完成焊接,寧海至象山天然氣管道實現全線貫通。這標誌著寧海至象山天然氣管道工程基本完工,具備了通氣條件。寧海至象山天然氣管道工程是全省天然氣“縣縣通”專項行動計劃的重大項目,屬浙江省重點工程。線路全長29.686公里,用地約461畝,總投資2.68億元,項目設計年輸氣量1.34億立方米。其中寧海段管道長約25.35公里,途經西店鎮、梅林街道、橋頭胡街道、強蛟鎮、大佳何鎮5個鄉鎮街道的30個自然村。該項目的建成,將完善全省天然氣管網基礎設施,優化寧波市能源結構,促進節能減排,減少大氣汙染。

IEA:減產仍無法彌補需求缺口

路透社報道,國際能源署(IEA)預計,4月石油日需求將降至2900萬桶,降至25年來創紀錄低位,但其表示,產油國減產無法完全抵消市場近期面臨的跌勢。IEA預測,2020年全球石油日需求將減少930萬桶,儘管產油國已達成創紀錄的減產協議,但這只是一個開始。除了沙特,歐佩克其他成員國以及俄羅斯等國的減產之外,一些國家預計還將增加戰略儲備的購買量。IEA表示,仍在等待一些減產計劃和使用戰略儲備的提議的更多細節,並指出美國、印度、和韓國已提出或正在考慮購買此類儲備。如果未來3個月左右轉移到戰略庫存的石油能多達2億桶,那麼市場上每天將減少約200萬桶的石油供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