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時節,帶你感受從化鄉村農耕之美

春耕時節,帶你感受從化鄉村農耕之美


在從化太平鎮銀林村新村社的田間地頭

滿是春耕備耕的忙碌景象

村民們或是挑著擔子走在田埂上

或是俯身彎腰插下一株株秧苗

隨身攜帶的收音機

播放著膾炙人口的粵劇

在餘音繞樑的曲調中

他們揮灑汗水

播種新一年的希望


春耕時節,帶你感受從化鄉村農耕之美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穩定糧食生產、促進農民增收,對維護經濟社會大局具有特殊重要意義。在疫情防控的挑戰下,從化區抓關鍵、補短板,牢牢穩住“三農”基本盤,在保證疫情防控安全的前提下,組織發動群眾有序開展春季田管和春耕備耕各項工作。同時,組建了多個農業技術小分隊下沉到鎮村開展技術諮詢、指導、規劃和跟蹤服務,積極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踐行鄉村振興戰略,加快建設全省乃至全國鄉村振興示範區。

春耕時節,帶你感受從化鄉村農耕之美

▼點開視頻收穫不同角度的農耕美!


春耕時節,帶你感受從化鄉村農耕之美

返鄉回村,承包農田搞種植


駱敏培是地地道道的銀林人,他經營著“敏誠種植專業合作社”。2015年,他了解到村裡有很多村民不願繼續耕作,農田面臨著被荒廢、棄耕的情況,於是決定回到村裡成立合作社,承包這些土地種植水稻,由社員負責育苗、移栽、農田管理、農產品銷售等具體工作。

從最開始的20畝田地,一直髮展到至今的100多畝。


當年,駱敏培曾購入一臺插秧機輔助耕作,試用後發現種下的秧苗株距過大,產量不太理想。此外,由於承包的田地較為分散,地形不規整,不太適宜機械種植,所以第二年改回了人工插秧的模式。


春耕時節,帶你感受從化鄉村農耕之美

▲村民正在拋秧。(吳彬 攝)


據負責幫忙田間除草除蟲的全叔介紹,來插秧的都是銀林新村社附近的村民,大多是農民出身,有豐富的耕種經驗。


春耕時節,帶你感受從化鄉村農耕之美

耕地輪作,實現可持續發展


比人還高的大拱棚支架一排排整齊地插在約30畝的稻田裡,一旁堆積著不少枯樹枝。據駱敏培介紹,7月早稻收成後,這30畝地將用來種植百合花,支架用來搭建溫室大棚,在冬季用樹枝壓住塑料大棚邊緣,可以保持棚內溫度。


“耕地需要輪作以改良土質,實現可持續發展。如果長期種同一種農作物,土壤容易板結,導致產量減少。所以早稻收割完後,我把一部分田地用來種花卉,一部分種薺菜、包菜等應季蔬菜。”


近兩年,駱敏培不再單一地種植兩季稻,改為“稻花輪作”和“稻蔬輪作”,其種植的花卉主要銷往廣州嶺南花卉市場等地,蔬菜則大多在太平鎮的各個農貿市場銷售。


春耕時節,帶你感受從化鄉村農耕之美

▲合作社種植的香水百合。


春耕時節,帶你感受從化鄉村農耕之美

▲不少木瓜已經成熟,駱敏培摘下熟透的木瓜。


除了種植水稻、蔬菜、花卉外,駱敏培還種植了不少果樹,其中有1畝木瓜、5畝三華李、15畝番石榴、100多畝荔枝、150畝砂糖橘……望著成片的秧田和果樹,駱敏培笑著說道:“希望今年風調雨順,能有個好收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