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隱喻符號入手,談談《海市蜃樓》的現實意義

“海市蜃樓”是自然界中常見的一種現象,在海邊或者沙漠裡,由於光線的反射和折射,空中或者地面出現遠處的亭臺樓閣。


從隱喻符號入手,談談《海市蜃樓》的現實意義


在作品《海市蜃樓》中,“我”與兩位友人一起去海邊觀看這一奇特景象,最終一無所獲。

表面來看,這就是一次失敗的經歷,然而能創作出《羅生門》這種直麵人性,具有深刻內涵的作品的芥川,他通過作品想要表達的絕不僅僅是紀錄自己的一次經歷。結合作者的生平,作品《海市蜃樓》發表於1927年,而芥川就是在同年七月服藥身亡。

今天,我們從作品中的隱喻符號入手,直面芥川龍之介的死亡世界,來談談文章對於當下社會的現實意義。


從隱喻符號入手,談談《海市蜃樓》的現實意義


隱喻符號:物象化的死亡方式,才是最令人窒息的操作

坎貝爾認為,好的隱喻使用“可感知事物”來暗指“純理性的事物”,因而哀嘆不該在可感知的事物之間進行類比。

《海市蜃樓》篇幅較短,整部作品隱隱中透露出一絲壓抑,文章裡處處可見的死亡意象,令讀者毫不懷疑“我”對於死亡的恐懼與嚮往。


從隱喻符號入手,談談《海市蜃樓》的現實意義


我們一行人分別於白天和晚上兩次去海邊觀看海市蜃樓景象,這一明一暗、一真一假的兩處設計,巧妙地將作者的真實與幻想敘述得淋漓盡致,白天要看真的海市蜃樓自然景象,晚上要看的是潛意識,是對內心世界的揭秘。這樣的構思,無愧“鬼才”稱號。

文章分為兩部分,白天和晚上,通篇來看,全文只是簡單的敘述記事,沒有特殊的結構框架,張弛之間把握讀者情緒。文章看似貼合實際的實物描寫,卻具有深刻的內涵指向,以小見大,讓讀者在閱讀中感知死亡。

笠井秋生評價說該部作品“運用形象化的比喻形式,成功地表現了芥川晚年凝視死亡的心象風景,也是作者最為自信的一部傑作”。

1、烏鴉:死亡的使者


從隱喻符號入手,談談《海市蜃樓》的現實意義


“我”、O君、K君三人白天興致勃勃去海邊看海市蜃樓,趴在沙灘上屏息凝神,藍色緞帶上一隻烏鴉的影子略過。

閱讀芥川龍之介的其他作品,可以發現,烏鴉是他作品裡經常出現的一種動物,名篇《羅生門》中也有大段描寫。

也不知是從哪兒飛來的這麼多烏鴉。大白天裡,這些烏鴉成群結隊在高高的門樓上空飛盤啼叫,尤其是夕陽殘照時分,黑黢黢的漫天像是撒了很多的黑芝麻,映照著夕陽的天空格外分明。

在我國一些地區,認為烏鴉往往帶來不幸,是不祥之鳥,這種文化間的相通讓我們更容易理解芥川作品裡的黑暗意象。

烏鴉一般多出現在傍晚時分,然而這次卻在白天就飛出來,可想而知,“我”看見烏鴉在覺得掃興的同時也意味著內心對死亡的渴望,甚至說是期待。


從隱喻符號入手,談談《海市蜃樓》的現實意義


2、無精打采的狗:失望感撲面而來

海市蜃樓景象在這個濱海小鎮引起軒然大波,迅速成為熱點新聞,連“我”家的女傭都知道“船的倒影和報紙上登的照片一模一樣”,K君特意從東京前來,只為了一睹奇景。

我們三人結伴同去,卻只看到“沙灘上,一縷緞帶寬的藍東西在搖曳”。K君大呼失望,這何嘗不是我們的心聲,借他人之口說出我的心事。在商量喝紅茶時看到“一直雪白的狗無精打采地耷拉著尾巴,迎面走了過來”,這裡的狗不是狗,而是指“我”,以狗代人。在於死亡鬥爭期間,這件引起我興趣的事最後還以失敗告終,生活無趣,人間失望的情緒在一點點蔓延。

3、半開著的門:一扇門隔絕生與死

門出現在文章最後,“我”、妻子、O君三人在沒有星星的夜晚從沙灘上散步歸來,在家門口“我”看到“半開著的門”,故事到這裡就結束了。


從隱喻符號入手,談談《海市蜃樓》的現實意義


這扇門不僅僅是一個屏障,也是隔絕生存與死亡的分界。門外是“我”一片恍惚的內心世界,門裡是平淡熟悉的生活,直到最後,也不知道“我”有沒有進門?

夜晚的這次散步,其實是對於“我”內心世界的探討,沒有火柴,沒有光亮,內心的荒蕪沒有人知曉,“我”與外界的接觸需要藉助工具。當妻子與“我”說到父親的金婚紀念時,家把“我”從荒蕪里拉出來,迴歸到柴米油鹽的真實世界,很難說這不是作者內心對死亡的掙扎徘徊,家庭需要“我”,可“我”走不出自己的心。

現實指導意義:光明源於黑暗,黑暗湧現光明


從隱喻符號入手,談談《海市蜃樓》的現實意義


《海市蜃樓》這部作品黑暗壓抑,是芥川龍之介後期創作風格的集中體現。

為什麼作者要通過各種物象描寫死亡?除了芥川自身的健康原因外,1927年日本遭遇經濟危機,國民生存恐慌,在此背景下,作者感覺自己未來渺茫,看不到希望,這種情緒直觀的反映到作品中,何嘗不是一種求救信號。

拋開作者自身的情緒不談,作品距離我們今天有90多年,我認為對當下年輕人依然具有現實意義。

生活只剩冷漠,做人毫無滋味。故事中的K君來自東京,卻對穿著時興的“新時代男女”有著強烈興趣,表明他在生活中對周遭的一切漠不關心,對生活早已熟視無睹。


從隱喻符號入手,談談《海市蜃樓》的現實意義


我們當下的年輕人總說生活乏味,幹什麼也提不起興趣,除了兩點一線,刷劇、遊戲佔據了全部,不管別人怎麼勸說寧可躺在床上也絕不走出大門,是忙是懶?我認為最本質的原因就是對生活的冷漠,對已知的妥協,對未知的抗拒,他們不想了解外界變化,只想縮在自己的小殼子裡安穩度日。如果生活中大家都是這麼冷漠,情感得不到呼應,最終我們也會走向滅亡。人間煙火本就該熱氣騰騰,做人千滋百味,怎能讓冷漠獨佔生活。

失望本是生活的原貌。K君特地從東京來看海市蜃樓,願望沒有實現就失望離開。其實,自我們出生時起就對這個世界充滿了期待,成長告訴我們不會事事如意,失望無奈才是人生的常態。


從隱喻符號入手,談談《海市蜃樓》的現實意義


現在社會上倡導挫折教育,因為血淋淋的事實告訴我們大家面對挫折有多脆弱,生活有一點不順心就結束生命,或是採取過激行為。可生活就像海市蜃樓一般,看到了是幸運,看不到是經常,沒必要為了偶爾的概率就做出必然的選擇。

擁抱生活,才是真正的勇者。“我”知道門內的一切有生活的瑣碎,可門外就是死亡,兩者該如何選擇,芥川選擇了死亡,他以逃避的姿態面對未知的生活,儘管才學過人,終究做了懦夫。

我想,他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想讓生活的一絲色彩逼退內心的黑暗,儘管處處描寫死亡,卻在最後寫了家,生的渴望還是佔據上風的。芥川也想通過他的筆墨讓讀者自己好好思考,什麼是勇者?


從隱喻符號入手,談談《海市蜃樓》的現實意義


總結:

《海市蜃樓》這部作品風格黑暗,感情壓抑,處處透過實物來寫死亡,讓這種情緒更加具體,讀者也能直面死亡的氣息。

處處寫死,也不過是想生,作者在自己的世界裡掙扎太久,最後還是屈服了,我想,芥川最想告訴讀者:

儘管生活給了你一千次打擊,我卻希望你能一千零一次站起來,並鄙視的說:來啊,來打敗我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