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劉程波發明實用“神器”獲國家專利

今年37歲的劉程波是土生土長的扎魯特旗烏額格其蘇木白音淖爾嘎查牧民,從小就愛鼓搗,喜歡拆拆卸卸的性格,為他後續的發明創造埋下了一顆種子。

農民劉程波發明實用“神器”獲國家專利

每年到了牧草收割的季節,因為笨拙的生產工具和傳統勞動方式,牧民家裡都要忙上好幾天,耗費大量的人力和時間,生產效率也十分低下。這讓劉程波產生了一個想法,“為什麼不自己動手製造一臺自動草捆機呢”。有了想法便要付出實踐,他馬上聯繫哥哥劉程春說明想法後,便得到了哥哥的鼎力相助,兄弟二人一合計,就有了初步計劃。兩人通過網絡,查找大量的資料,進行網絡學習,成功仿製出了一臺全自動草捆撿拾碼垛機。

農民劉程波發明實用“神器”獲國家專利

全自動草捆撿拾碼垛機的成功製作讓劉程波嚐到了技術革新所帶來的“甜頭”,同時也建立了他發明製作的信心。一次偶然外出的機會讓他找到了新發明的靈感。

有一次,劉程波外出去瀋陽剛好遇上了下雪,當他看見撒融雪劑的清雪車後,一下子就想到了,完全可以將它的原理運用到農田撒糞上面。為什麼劉程波要製作撒糞機呢?這就要從他們村子的實際情況說起。白音淖爾嘎查的地產量較低,為了提高產量,只能往地裡撒化肥或者糞便,如果今年地裡撒一袋化肥,那麼明年就要撒下一袋半,成本過高達不到增產的效果。而撒糞不一樣,幾乎每年撒下的量不變,但一樣能保持增產的效果,由於村子裡幾乎每家每戶都飼養牛羊,所以糞便對於當地農牧民來說成本幾乎為零。在往地裡送糞的時候劉程波發現一個問題,糞總是撒不勻,苞米的產量忽高忽低,達不到增產的效果。劉程波當時就想有沒有什麼機器能把這個糞撒的均勻,他便電話聯繫了廠家做這種撒糞機,他們最初級小型的都得要五六萬元,稍微大型點的就十多萬元。所以,兄弟二人就考慮自己製造出一個既便宜效果又好的撒糞機。

農民劉程波發明實用“神器”獲國家專利

對於只有小學文化的兄弟二人來說要獨立製作一臺撒糞機實屬不易,一家人還要靠種地維持生活,無論是技術知識還是時間消耗,對於兄弟二人來說都是一個巨大的考驗。兄弟倆只要一有空就會琢磨各種機械結構、工作原理,購買零件,組裝、調試。兩人一邊種地,一邊鼓搗自己的發明,失敗了就重新做,尺寸不對就重新量。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兩年多的時間,他們終於成功研製出了車載液壓撒糞機器,並申請獲得了國家專利。

農民劉程波發明實用“神器”獲國家專利

劉程波介紹說,撒糞機器撒下的糞寬幅能達到8米,厚度能有0.2釐米,具有使用範圍廣、作業效率高、撒播均勻等優點,不僅改變了傳統人工裝卸的生產方式,工作效率也提高了數百倍,一機多能,具有很高的實用性。液壓撒糞機器對於糞便要求不高,用劉程波的話說:“牛糞粘、溼咱們也能照樣撒,羊糞乾的量調小一點一樣能撒出好效果來。”

農民劉程波發明實用“神器”獲國家專利

獲得國家專利並不是劉程波發明創造之路的終點,而是新的起點。儘管發明創新的道路坎坷,但劉程波和哥哥劉程春依然選擇奮力向前,繼續他們的發明之路。劉程波說:“我們本身就是農民,現在老百姓對機械的需求相當大,以後也是機械化的時代。我們哥倆想辦法,盡最大的努力,投身到農業機械研究方面,盡力為老百姓造出更多省時省力、高效地好機械。”

農民劉程波發明實用“神器”獲國家專利

善於思考並付出實踐,立根於本地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的進行發明創造,便利於自身更便利於農民,正是這股信念支撐著劉程波不斷的進行發明創造。身處農村,服務農民,不斷進行創新,減輕農民生產勞動壓力,提高生產效率,節省農民種地成本,這才是劉程波發明創造的真正意義。(謝成惠 韓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