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谁才是人性中深不可测的那一部分?

就在大家都在关注着高学历总裁性侵“养女”这个案子的时候,在担心女孩儿是否能够等来迟到的正义的时候,居然在网上看到有个媒体记者在自己的朋友圈发出了这样的文字:

到底谁才是人性中深不可测的那一部分?| 内心阴冷的人从来不知道

从这里不难看出写下这些文字的主人眼中,那个被高学历总裁鲍某伤害的女孩子小花(化名)不过是个从小缺爱,为了找个有钱大叔依靠混生活,长大了就变心想抛弃大叔的背信弃义之人。

那么她说的是事实吗?显然不是。

到底谁才是人性中深不可测的那一部分?| 内心阴冷的人从来不知道

1.“这是一个旧社会的故事。”

醒醒啊,这件事从2015年开始直到今天还没有定论,能说出这样的话是穿越小说看多了吗?

2.“她是你们生命之光、灵魂之火。”

如果真的是这样鲍某会如此虐待他的“生命之光”、“灵魂之火”吗?还是仅仅把小花当作一个他发泄私欲的工具?

小花曾经多次报警却不了了之,鲍某看在眼里就停掉了小花的课,并将其软禁在家中对她施暴。他还厚颜无耻地让小花承认他才是小花的恩人,不能恩将仇报去报警揭发他。面对这样的世界,小花多次尝试结束自己的生命,所幸并没有成功,但是鲍某依然毫不心软,继续侵害小花折磨小花。

这位写朋友圈的作者但凡懂什么是生命之光、灵魂之火就不会说出这样的话。

到底谁才是人性中深不可测的那一部分?| 内心阴冷的人从来不知道

3.“只是这个50岁的男的从未获得监护权。”

这句话似乎很为施害人鲍某可惜,似乎鲍某在整件事中唯一做错的就是没有取得小花的监护权,如果取得了他的行为就是合法的了?他就可以对“养女”为所欲为了?他就可以完全逃避法律的严惩了?

这句话的立场完全就是站在了施害人的一边,仿佛在帮施害人总结经验教训,细思极恐。

4.“小女孩从小缺爱,不得不随便找个叔叔依靠,长大了变心了,这本是自由选择,但她没有选择,可能是斯德哥尔摩综合症......那就是她退出了,也没有了在社会上独立自由生活的机会(成年后表现为没有独立能力),所以抑郁症。”

这段话问题最多,首先,这绝不是小花的选择,更不是她没有选择的选择。

2015年4月,鲍某与受害者小花的母亲通过网友介绍认识。虽然年过40,身高1.9米近200斤的鲍某让小花母亲有些犹豫,但对方名校学历、律师身份是所谓成功人士,这让她以为鲍某是一个可以把女儿相托付的可靠对象。

2015年11月,鲍某带着刚刚年满14周岁的“养女”小花到北京上学。没想到,由此开启了她长达3年的噩梦。

2016年初刚满14岁的小花拿到手机,在百度上查询“下体疼痛的原因”,弹出一个医生诊疗的对话框,看头像是一位“医生奶奶”。小花告诉医生发痛的起因。

“你被强暴了。”“网上的”医生奶奶“告诉她。

这是小花第一次直面这句话。她想了一会儿,是什么意思,然后听从“医生奶奶”的指导,报警了。

到底谁才是人性中深不可测的那一部分?| 内心阴冷的人从来不知道

请问写朋友圈的这位作者,到底是谁选择了谁?是小花为了走捷径选择了一个“多金”的大叔来依靠呢,还是这个所谓的大叔处心积虑地选择了一个被害人来施害?

鲍某作为一个资深法律从业者,具有中国律师资格与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出庭律师资格,曾获全国十佳总法律顾问。曾任美国思科和美国新闻集团等跨国企业资深法律顾问,中兴通讯独立非执行董事、杰瑞股份及其附属公司(合称“杰瑞集团”)副总裁兼首席法务官。(见百度百科)

他为什么在2015年4月份就跟小花的母亲接触,正是为了在小花14周岁后对其进行犯罪,如果不是这样为什么他15年11月借口带小花进京上学将她带到北京,16年初小花刚满14岁就遭到了性侵?这绝对不是巧合,而是他早就计划好的事情,一步步将小花带进自己布置好的深渊陷阱。

到底谁才是人性中深不可测的那一部分?| 内心阴冷的人从来不知道

其次,这位朋友圈作者说小花可能是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但凡有些许判断力就知道小花绝不是。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斯德哥尔摩效应,又称斯德哥尔摩症候群或者称为人质情结或人质综合征,是指被害者对于犯罪者产生情感,甚至反过来帮助犯罪者的一种情结。这个情感造成被害人对加害人产生好感、依赖性、甚至协助加害人。

如果她是怎么可能一开始就勇敢地选择报警来反抗?按照朋友圈作者的说法,她应该是对施害人鲍某有情感依赖的,又怎么可能一再报警来让施害人现出原形?

众所周知,小花报警的过程并不顺利,1、三次报警,直到最后一次才受理。2、在芝罘区派出所,小花的病历和手机被收走,副所长对她说:“报警好玩吗?”3、在警局被告知:“鲍又高又帅有钱,自己是个女的就嫁给他。”4、做笔录的时候,小花突然被很凶狠地掐住了脖子,当时她就被吓坏了。由于鲍某强暴小花的时候也多次掐了她的脖子,这一掐脖子行为直接导致了小花当场受到刺激。当天她还在发高烧,身上有很严重的伤和精神上的伤害打击,所以当时整个人都非常混乱。5、小花和鲍某以及另外两个人被关到一个房间内一夜,还说他们是互殴都有责任......

从这些不难看出小花报警的过程中仍在遭遇痛苦,那些回忆被侵害的笔录,那些听到的刺耳的话,那些看到的感受到的刺激都一次次捶打着她,即便这样她也没有放弃,从一开始到现在都在报警等着警方还自己一个公道。

到底谁才是人性中深不可测的那一部分?| 内心阴冷的人从来不知道

从心理学看性侵受害者,当面对危险时,少有人能聪明地立即反抗,而小花选择了勇敢反抗,她要指认侵害她的人,她毫不犹豫。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有这样一段:

思琪用面包涂奶油的口气对妈妈说:“我们的家好像什么都有,就是没有性教育。”

妈妈诡异地看着她,回答:“什么性教育?性教育是给那些需要性的人。”

房思琪想告诉妈妈,但是妈妈说了这样的话之后她就打消了揭发李国华的念头。

而小花报警的过程纵然一波三折她也没有放弃,这位写朋友圈的作者就不负责任地说小花疑似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简直是胡说八道。

且不说小花成年后有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就凭她有无畏的勇气——在“医生奶奶”那一点微光的指引下发现了真相就马上行动起来保护自己,她就能一步一步地走进光明里。这些本不该她小小年纪就面临的残酷却被她勇敢直面,未来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

到底谁才是人性中深不可测的那一部分?| 内心阴冷的人从来不知道

再次,这位朋友圈的作者其实想说的只有一句:小花是自愿的。咦?你怎么跟鲍某想的一样。可惜大家的眼睛都是雪亮的,小花绝不是自愿。

小花连什么是强暴都不知道,一个刚14岁的孩子还是通过网络咨询才了解了什么是强暴。当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孩子身上发生了这种事的时候,他们有一个保护自己的方法,就是假装是自愿的,林奕含就是靠着这种方法才活到了成年。

这种方法其实就是自我麻痹,自我欺骗,制造幻境,假装没有人侵犯过自己,一切都是自愿的,什么坏事都没有发生过。但是林奕含最终还是选择了离开这个世界,她的毅然离开恰恰说明了她绝非自愿。

小花不是林奕含,万幸她没有在懂得真相之后选择自我麻痹,而是毫不犹豫地站出来揪出那个伤害自己的恶魔。这真的是一个勇敢的孩子。

然而这位朋友圈的作者却对这样的孩子做出了这样的描述和判断,她还说自己发现了人性中深不可测的那一面。这句话真是让人吃惊又哀叹,深不可测的难道不是她内心的阴冷吗?

到底谁才是人性中深不可测的那一部分?| 内心阴冷的人从来不知道

她在自己的朋友圈里评论,说小花是故事会人格,说为了写那篇稿子错过了动森的钓鱼大赛。看看网友们对她的评论。

到底谁才是人性中深不可测的那一部分?| 内心阴冷的人从来不知道

还好,大家没有失去内心的温度。仿佛看到一个机器在说着无关痛痒的话,没有感情的人又哪里懂得他人的苦痛和挣扎。这种内心的阴冷让人害怕,残酷也许不在他人身上,而是恰恰源自我们内心温度的缺乏。

“十三岁的小女孩跟成年人调情的时候,应该让她走开,而不是给她倒酒。”——《水果硬糖》

一个孩子受侵害的时候你应该帮助她保护她,而不是任意揣测她,更不是恶意曲解她。她不需要谁居高临下的总结归纳,更不需要谁同情放大,她只需要你尊重她。

她已足够勇敢去克服一切,错的是恶魔不是她!她已坚定地走在阳光里,我们关注她的现在仅仅是希望她的未来跟她想象的一样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