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關鎮:比比看看 晒晒你的成績單

鄖陽網訊 15日,兩輛大巴飛馳前行。

車上座著城關鎮村、社區書記、鎮幹部,一共40多人,對2019年度7個社區、14個村的重點工作開展“走看比促”觀摩活動。

早8點整,車子來到參觀的第一站——北門社區鄖山佳苑小區。這個小區雖沒有物業,但靠自身創建,小區環境乾淨整潔、車輛停放有序、綠化美化到位,去年連續5次通過市區兩級創文測評檢查。介紹人員話音剛落,一片掌聲響起。

車子轉了個彎,來到中嶺社區漢水風光小區。漢水風光是老舊小區,去年中嶺社區投資100多萬元對小區進行了綜合改造,黑化面積600平方米,粉刷牆體5800平方米,安裝了路燈,各項設施齊備,功能完善,以往的髒亂差搖身一變成了“淨齊美”。觀摩人員對這裡的環境感到耳目一新。

“搞得不錯!”現場觀摩人員眼前是體育場社區和諧家園小區。這個小區不僅是老舊小區,而且是獨居老人、低保家庭、特困人口集聚區,社會問題較多。體育社區採取“三員三長”制,解決了這些問題。同時,這個小區還是散住小區,在新冠疫情防控中由於各項管控工作紮實有效,沒有出現疑似及確診病例。

去年,全鎮7個社區統籌做好各項工作,其中,創文、維穩和新冠疫情防控是重頭戲。各社區以創文“百日攻堅補短板”為抓,開展社區周邊200米範圍內環境綜合整治,26個巷道、44個老舊小區實現達標創建;以“內防輸入,外防擴散”為重點,確保了新冠疫情防控沒出問題;以世界軍運會在漢召開等時間節點為重點,保障了城區大局穩定。

比一比,看一看,看誰跑在最前面。在城區,比創文、比環境、比維穩、比戰疫;而在農村,比產業、比脫貧、比美麗鄉村建設。該鎮鎮長張成印告訴筆者:這次“走看比促”的結果將在即將召開的2020年全鎮經濟工作會議上得到運用,通過分數加權,排出名次,並對前5名予以重獎。“金牌”花落誰家,大家心裡都會有數。

約9時許,大巴離開城區,一路向西,穿梭在大堰片區的崇山峻嶺、溝溝汊汊。

車子在一個山樑停穩,桑樹村觀摩點——佔地近30畝的香菇基地盡收眼底。“去年我們產幹菇10000多公斤,收入28萬多元。”村書記陳玉國介紹,今年還要穩步推進香菇產業發展,收入目標向40萬元衝刺。

與桑樹埡村相比,洞耳河、桃花溝、翻山堰等村香菇產業發展絲毫也不遜色。其中,洞耳河村去年發展香菇18萬棒,收入78萬元,在全區都排得上位次。

遠看青山如黛,近瞧產業基地鬱郁蒼蒼,不僅有美麗村莊,更有流水潺潺,恰似人間仙境。一向沒有多大變化的觀溝村,去年翻了“燒餅”。爭取投資400多萬元,建了村部、衛生室,還發展了獼猴桃、石榴產業200多畝,做實了72個建檔立卡貧困戶增收工作。

全鎮各個村的工作各有千秋。堰河村突出環境整治,501戶實行了“三改”;紅橋、後店子、牧場溝三個村全力服務子胥湖生態新區建設;紅和、馬場關、金崗以發展柑桔產業為主,推進脫貧攻堅往深裡走、往實裡走;翻山堰、響耳河、桃花溝、黃土梁等後山片區村依託美麗花果山建設,全力打造鄉村休憩遊項目。

每到一個參觀點位,一邊聽介紹,一邊看現場,一邊比樁樁,一邊論短長,比出了成績,比出了差距,也比出了幹勁。大家表示,2020年將相互取長補短、百尺杆頭更進一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