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都挺好》到《安家》:“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不可小覷

今年《安家》的房似錦,去年《都挺好》的蘇明玉,熒幕上這一個接著一個角色背後的家庭都讓我們心中五味雜陳、百感交集。

雖然這兩部現實主義的電視劇都結束了,但其反映的問題還沒有結束。

這兩部劇都重點體現了原生家庭給孩子帶來的痛,聚焦了原生家庭對一個人影響這一問題。房似錦和蘇明玉都是非常優秀的女性,但是背後是"吸血"、"無情"的畸形家庭,有著重男輕女的媽媽。

蘇明玉的媽媽是因為自己是"重男輕女"的受害者,便也會在有意無意中將"重男輕女"的思想加害到蘇明玉身上。蘇明玉小時候受到傷害,與家庭斷絕關係,而後媽媽也去世,其後來主要是在治癒"小時候"的痛。房似錦媽媽比蘇明玉媽媽更狠更絕,因為房似錦是第四位女孩所以將她扔到井裡,還為了兒子無理取鬧般地向房似錦要錢,只是把房似錦當"取款機"。因此,房似錦在與蘇明玉、樊勝美之間中被列為最慘的人。《安家》也就將更多人的目光聚集到原生家庭上。

其實,從《歡樂頌》到《都挺好》,甚至到《安家》,都在不斷強調原生家庭,都在向為人父母的我們吶喊著:"不要忽視你對孩子的影響!"

從《都挺好》到《安家》:“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不可小覷

原生家庭:一個我們難以脫離的圈子

我們生活有很多圈子,有家庭圈子、朋友圈子、工作圈子、同事圈子等。大多數圈子裡我們有著選擇留下和離開的權利,但有個圈子我們沒法自己選擇,還有些難選擇離開,那就是原生家庭這個圈子,即原配夫妻和孩子稱為原生家庭。因為渴望親情,因為道德,因為責任,因為輿論,人們很難選擇離開對自己不公的"畸形"原生家庭。

"畸形"原生家庭有很多,但總的來說就是三類:

1、"重男輕女"的家庭。

像樊勝美、蘇明玉、房似錦的家庭都是重男輕女的家庭。這樣的家庭裡,女孩毫無個人價值,只是家庭的"取錢機"或者"犧牲品"。僅僅因為她們是以後要出嫁的女孩,僅僅因為她們不是男孩。這樣的性別歧視,在我們這一代身上依舊存在。

從《都挺好》到《安家》:“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不可小覷

2、單親家庭

這樣的家庭雖然看起來比"重男輕女"家庭風平浪靜,也能從中感受到親情,但是孩子永遠能感受到這個家庭裡的冷清和孤獨。有些孩子堅強懂事的,但內心敏感多疑。看到自己的家庭這樣,要麼不相信愛情,要麼很依賴父親或者母親,有些人(比如張愛玲)半生都在找理想父親或者母親一樣的伴侶。

3、暴力型的家庭。

暴力包括肢體暴力、語言暴力和冷暴力。在長期的暴力下,雖然父母雙全,但孩子感受的愛幾乎為零。孩子們生活在恐懼和不安之中,覺得自己存在的價值就是被作為出氣筒,覺得自己就不應該出生。

有些網友會說:"家庭不公平,離開就好了!"說得容易,做起來並不簡單。蘇明玉也非常果斷地提出斷絕與蘇家的關係,但後來也因為不忍心在暗地裡給予蘇家幫助,房似錦怒吼弟弟表示以後再也不會與家裡有任何關係,但她身上因為原生家庭創下的痛有可能靠自己用一生來治癒,某種程度上說她沒法擺脫與原生家庭的關係。

從《都挺好》到《安家》:“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不可小覷

原生家庭的姿態,決定了孩子性格底色

我們都知道性格很大程度上決定一個人的命運。性格雖然不是遺傳所致,但環境和氛圍能塑造孩子的一個性格。在出社會前所存在的環境和氛圍都是原生家庭,所以原生家庭決定孩子的性格底色。簡單來說,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不亞於社會對一個人的影響,還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1、 溫暖的家庭,孩子性格溫暖陽光

幸福的家庭都是一個樣子,不幸的家庭各有不幸。同樣的,溫暖家庭生活下的孩子的性格都是溫暖陽光,待人友好善良,情商高智商也不低。他們處理人際關係如魚得水,他們對待自己的生活積極向上。

2、 暴力的家庭,孩子性格冷漠敏感。

一個朋友描述自己的家是戰場,要麼是父母在爭吵,要麼是母親和外婆、奶奶吵架。另外媽媽因為心情煩躁,常常批評、辱罵自己,自己非常想逃離媽媽,逃離不了便對周圍的事冷漠對待,擺出一副無關自己的樣子。但與此同時,她又非常敏感他人覺得自己無情,對自己在乎的感情常常患得患失。

3、 強勢的家庭,孩子自卑軟弱。

很多時候父母對孩子很好也非常擔心孩子的工作和生活,於是幫孩子安排了各種各樣的"好處",並對孩子說"我這是為你好"。許多孩子在這樣的愛下不得不向父母妥協自己,委屈自己,不再表達自己的意願,連自己都忽視自己,甚至失去自我,變得不自信,認為自己一點都不重要。最後發展成,不僅僅在家人面前委屈自己,在外人面前也常常犧牲自己"討好"他人,成為討好型人格。

從《都挺好》到《安家》:“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不可小覷

科學合理教育孩子,孩子方可健康快樂成長

我們為人父母,雖然嘴上會嘮叨孩子學習成績不好,拖拖拉拉的習慣不好,發脾氣的行為不好,但主要還是想孩子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但很多時候我們因為沒有經驗,所以在無意中對孩子造成不小的消極影響。不過,我們現在開始學科學合理教育孩子的方式也不遲。

1、 做"權威型"父母。

原生家庭不一樣的原因之一是父母的性格、行為方式、思維方式等,這就間接影響了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是哪一種類型、哪一種風格。在眾多教育方式和教育風格中,權威型的父母是最受孩子們歡迎,也是最受心理學家認可的。

做權威型父母,首先要分得清自己與孩子之間的關係。其實,我們與孩

子之間的關係非常簡單,就是我們陪伴他長大,然後目送他離我們越來越遠。我們要分得清一開始他們與我們的生活是有交集,在這交集中我們要盡責任教育他們。因此,我們不能抱著管孩子一生的想法去對待孩子,而是要注重培養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培養能力,就需要時而放手,尤其在非原則性問題上多給予孩子自由選擇的空間和表達自己意願的機會。

從《都挺好》到《安家》:“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不可小覷

當孩子犯錯了,我們應該"懲罰"與此相關的事,比如孩子搶了別人東西就要孩子當面和他人道歉還給別人,並與他人分享自己的玩具。

2、 多與伴侶溝通,多與孩子溝通,多通過溝通解決問題。

很多的家庭矛盾都是因為溝通不暢,溝通效果不好,甚至是因為缺乏溝通。其實幸福的家庭都是經常溝通的,而且是坦誠地溝通。我們與孩子多溝通,就一定要放下大人的架子,無論孩子發生什麼事我們都要從孩子角度出發和孩子溝通。比如孩子故意藏起姐姐的東西,我們一定要問清楚孩子藏東西的原因,不能因為孩子平時表現調皮就直接批評孩子是"小偷"。

3、 改變落後的教育觀念,多接觸先進的教育思念觀念。

如今對孩子的某些行為有很多教育方法,有些家長不知道依舊用老一輩的教育方法,其實現在這個時代很多書籍都能給我們帶來許多寶貴的建議和啟示。另外,有些家長看了許多教育方法依舊不知道如何下手,其實我們主要是找到合適孩子的教育方法即可。這就需要我們平時多觀察孩子,多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

很多時候,我們會發現自己身上有父母不好的一面,也會害怕自己這不好的一面會給孩子帶來不好的影響。但我們可以想想,我們人一生那麼長,做什麼呢?除了生活,就是在與自己的不足鬥爭。如今,為人父母要給孩子做榜樣,那就和孩子一同成長,孩子在你的教育下不斷優秀,自己在孩子的"監督"下不斷克服自己的不足,這樣的親子關係足矣。

從《都挺好》到《安家》:“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不可小覷

我是奶瓶媽媽育兒師,也是5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