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5天吃遍中國】第37天 寧夏 中衛(一)

不去沙坡頭就不能吃肉嗎?

寧夏篇引言

寧夏回族自治區,光是這個名頭就足以引發人對其清真飲食的無限遐想。回民清真飲食對整個中國北方日常地方飲食的影響從西北一路延伸至東北,基於這樣一個前提,寧夏就絕不能是一筆帶過的站點。

9天時間,走完寧夏的5個地級市,我將試圖去呈現一幅儘量完整的寧夏清真飲食圖,去證明塞上江南不只是型、色,還有那波瀾壯闊的味。

寧夏之夏安能寧?

這幾年中衛的名聲已不大不小,要說出沙坡頭、騰格裡沙漠之類的地名或不是難事,但若要談及中衛的飲食,怕是把後腦勺抓壞了也蹦不出個準確的名詞。

中衛處於甘肅、寧夏、內蒙交界之地,也是黃土坡向隔壁沙漠過渡之地,這種地理上的複雜性使得中衛的飲食也呈現出一種無法劃歸一類、各類皆有幾味的特點。

來到這,有的吃。

【555天吃遍中國】第37天 寧夏 中衛(一)

高廟保安寺


【555天吃遍中國】第37天 寧夏 中衛(一)

酸菜炒肚絲


【555天吃遍中國】第37天 寧夏 中衛(一)

酸菜炒肚絲

中衛最家常的菜之一,也是許多中衛人印記最深刻的一道家鄉菜餚。這又一次證明了口味較重的食物更容易成為一個地方的人對於故鄉味道的第一記憶。

酸菜炒肚絲有著明顯的酸爛肉(白銀第一菜)的影子,畢竟兩地相鄰,這種味道的傳遞和交融再正常不過。酸味極重的酸菜(大約是東北式酸菜酸度的2~3倍)、與肚絲(牛羊肚皆可)、粉條在鍋中一通爆炒,最終呈上這樣一盤其貌不揚的酸菜炒肚絲。

一旦吃上一口,強烈的酸辣味和強烈的爽脆刺激倏然襲來,令人猝不及防,只是瘋狂地吃著這盤菜,毛孔頓開、汗流不止。若不是理智告訴我適可而止,連續吃上五六碗米飯也根本不在話下。你瞧,它就是這麼厲害。

【555天吃遍中國】第37天 寧夏 中衛(一)

牛骨頭


【555天吃遍中國】第37天 寧夏 中衛(一)

牛骨頭

牛骨頭是寧夏清真餐廳著名的硬食,是能與手抓羊肉分庭抗禮的存在。其製作與食用方法與手抓羊肉也有異曲同工之妙,即採用簡單的清湯煮制,力求保持牛肉原始的香氣,食用時蘸上些許醋蒜汁即可。

牛肉韌勁強、肉質硬,連著骨頭的筋尤其頑固,因此吃牛骨頭絕對算得上一場與其角力的比賽。用力地撕咬、把臉漲得通紅也未必能將一塊牛骨啃食乾淨,但是這種放縱的體驗,不就是吃帶骨肉最大的樂趣所在嗎?更別提,肉是真正的香。

【555天吃遍中國】第37天 寧夏 中衛(一)

涼拌沙蔥


【555天吃遍中國】第37天 寧夏 中衛(一)

涼拌沙蔥

久聞沙蔥之大名,但我敢說,在未入口前沒有人可以準確地想象出沙蔥的具體滋味,因沙蔥之名難免誤導人將其與其他帶“蔥”字的蔬菜進行聯想。實際上,在仔細品咂幾口之後,我得出的結論是,沙蔥的口感最接近空心菜與芹菜的混合口感。

中衛有大片的沙漠,沙蔥是這裡常見的蔬菜,而最常見的做法便是涼拌沙蔥。清爽的酸辣味配上沙蔥那獨一無二的脆爽口感和淡淡的芳香,絕對能讓你一口上癮,也許一盤沙蔥就能狂幹三五瓶啤酒。

【555天吃遍中國】第37天 寧夏 中衛(一)

蒿子面


【555天吃遍中國】第37天 寧夏 中衛(一)

蒿子面

蒿子面源於中衛市中寧縣,因和麵時加入蒿面而得名,麵條呈黃褐色並帶有零星的褐色小點。當地蒿子面的煮制與臊子面無太大差異,使用時令蔬菜臊子做澆頭,麵湯鹹酸微辣。而蒿子面本身則質地較硬,口感上較為接近蕎麵,吃起來嚼頭十足。

蒿子面僅中衛有,用它來開啟熱乎乎的一天,何如?

【555天吃遍中國】第37天 寧夏 中衛(一)

西夏啤酒


【555天吃遍中國】第37天 寧夏 中衛(一)

金河奶啤

寧夏本地的啤酒與飲料,是每一個來到寧夏的遊人更接近當地人飲食體驗的重要一步,佐餐解渴有何不可。

夜幕已降臨,那些沙漠裡的遊人或許已歸來,他們或許也在大街小巷中穿梭著要找尋一些蛋白質與酒精來慰藉疲乏的身體。

我已經走在前了,雖未前往沙坡頭,肉已在我胃裡頭。

我才是贏家呢,哈哈。

【555天吃遍中國】第37天 寧夏 中衛(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