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的三徒弟為何叫悟空、悟能、悟淨,看它們連起來是個啥

唐僧的三徒弟為何叫悟空、悟能、悟淨,看它們連起來是個啥

三千繁華,彈指剎那;百年過後,不過一捧黃沙。――佛語

佛法就是方法,輕鬆、自在、完美的活法叫佛法。我們的生活中也不乏佛系,那是一種看淡一切的生活方式,有人棄之如敝,有人狀若癲狂。

吳承恩不愧為佛法的集大成者,一部《西遊記》傳千古,證菩提!唐僧師徒悟空、悟能、悟淨的名字更是無一不體現佛法的精深

人們都知道,《西遊記》是一部取經的故事,也是為了宣揚佛法,其中處處充滿禪意。而唐僧的仨徒弟為何叫悟空、悟能、悟淨呢?你看看它們連起來是個啥?

悟空是孫悟空的名字,是由菩提老祖所贈予的。菩提老祖作為如來佛祖的十大弟子之一,由佛入道,最終在佛和道上都有很高的成就。更是被眾人譽為是"解空第一"人。

在孫悟空拜其為師後,菩提老祖說:"你像個猢猻,不如便姓孫吧。鴻蒙初闢原無姓,打破冥頑須悟空,你便叫做孫悟空吧。"乍一看,感覺菩提老祖給孫悟空取的名字十分的隨意,其實不然。

唐僧的三徒弟為何叫悟空、悟能、悟淨,看它們連起來是個啥

孫姓因為這個字合嬰兒之本論,與孫悟空形貌有關。而孫悟空拜師後在其師門的輩分是"廣大智慧真如性海穎悟圓覺"十二字中的悟字輩,所以取名為悟空。而所謂的"悟空",在佛界中便是"皈依佛"的意思。

據《金剛經》記載,悟空就是悟四空,這四空分別指的是空身,空心,空性,空法。所以當後來觀音菩薩準備賜予孫悟空姓名時聽聞他的名字後也就此作罷。

後來唐僧的二徒弟豬八戒的法號便是由觀音菩薩所贈,在佛家中所對應的是"皈依法",意為頓悟佛法,因為豬八戒具有各種缺點,所以唐僧希望他能夠戒除。

而且在佛家中有三寶,分別為"佛,法,僧"。其"法"是達摩的意譯,精確的定義是規持,不變的規律,在佛經上經常被稱為法性、法住、法見。所以"悟能"的法號就是為了告誡豬八戒不僅要皈依佛門還要能夠遵守佛門的規矩。

而沙僧的名字更是非同凡響,被觀音菩薩贈予"悟淨"的稱號,

就是為了讓其能夠"皈依僧"。佛說;"隨其心靜,即佛土靜。"就是為了告訴沙僧要奉其佛法才能得以清淨。

唐僧的三徒弟為何叫悟空、悟能、悟淨,看它們連起來是個啥

而僧的意思在佛教中是和、眾。有合和,故再稱為合和眾、合和僧。是對法用生命去實踐去體證的人。

在佛法上,對已經清靜了,已經離欲了,已經證果了的出家人,稱為聖賢僧。開始邁向清靜,邁向解脫 ,邁向離欲,開始熄滅貪嗔痴的人也是僧。所以當沙僧從流沙河走出來後也就相當於邁向瞭解脫,邁向了離欲,是對僧最後的詮釋。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的先後順序不僅是吳承恩對佛教的認識,還是對佛教"貪、嗔、痴"深刻理解的表現

而從科學點的角度來看,悟淨,悟能,悟空三者關係是層層遞進的。世界上,我們僅僅能看到有形的事物,而看不到無形的事物。

它存在,可我們卻看不見,而我們不能因為看不見它就否定它的存在,所以悟淨就是悟到無形和有形,就是悟遍世間萬物的存在。而悟能卻要比悟淨更高一級,它能悟到推動事物背後的那股能量,或者原理叫做悟能。

唐僧的三徒弟為何叫悟空、悟能、悟淨,看它們連起來是個啥

所以沙僧在文中表現的很木訥而且武功平平,豬八戒卻有些小聰明,哪怕好吃懶做武功也要高出沙僧一些。而悟空就更高級了,何謂空?就是沒有,感悟到沒有而創作出有,也就是能夠無中生有。

它是玄而又玄的東西,感悟到就是有,沒感悟到就是沒有,它是屬於創作層次的東西。這就是為什麼孫悟空顯得更厲害了,而且這也正符合了孫悟空千變萬化的本事。

而說得再簡單點就是悟淨是停留在知道事物存在的層面,悟能是能夠理解如何存在的層面,而悟空卻是能夠根據事物創作事物的層面。這就是三個悟了。

從感知事物到認知事物再到創作事物。這也能從側面反應出吳承恩對萬物瞭解和悟空、悟能、悟淨三個名字的闡述了。

從《西遊記》這本書和人生的角度出發,也可以很好的詮釋悟空、悟能、悟淨。人們把《西遊記》這一本書就看成是一個人人生的經歷。

唐僧的三徒弟為何叫悟空、悟能、悟淨,看它們連起來是個啥

從孫悟空出來大鬧天宮的時候,也就是一個人的童年,所謂"初生牛犢不怕虎"正是如此,心中藏不住事兒,自由自在,隨心所欲,和悟空是一樣的。

而當一個人開始長大後,他就會經歷各種磨難,原本一顆童真的心就會受到世俗的汙染,人就會生出各種心態,如慾望,貪婪等,這是符合悟能的個性的。而當這個人再經歷時間的打磨後,也終歸會走向沉澱的那一天,而這個時候就是經歷種種後的麻木使人的心反而能夠靜下來,這也是符合悟淨沉穩的性格。

而再看這人物的出場順序,不也符合一個人的心境變化嗎?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這三個名字也是一個人從幼年到暮年的心境變化,怪不得唐僧三個徒弟的名字叫悟空、悟能、悟淨。

唐僧的三徒弟為何叫悟空、悟能、悟淨,看它們連起來是個啥

《西遊記》之經典表現在方方面面,而不僅僅是妖魔志怪、神話傳說就能使其流傳千古併成為我國的四大名著,它不僅具有其歷史價值,還包含著對文化的理解,對萬物的認知以及對人生的感悟。

不說其他,就光光是唐僧三個徒弟的名字都能推敲出各種的學問來,可見吳承恩筆力的老辣之處,學問的高深之處。

所以,當人們看《西遊記》時不能光以故事去看,還要懷著一顆學徒的心去看,人們也是取經人,而取的經就是人生的經。

悟空、悟能、悟淨更是指對心的變化的理解。人生在世如身處荊棘之中,心不動,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如心動則人妄動,傷其身痛其骨,於是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因此,對於很多人佛系的活法來說,也不淨是壞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