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來自唐代的詩詞,有山有水,恬靜而淡然。

眾所周知,從古至今的發展演變中,各代有各代屬於自己的文學氛圍。那麼,在唐代,人們有著怎樣的文學氛圍呢?不言而喻,那非詩詞莫屬。隨著詩詞的興起,由於詩人們各自風格的不同,物以類聚,自然而然就有了各個圈子,分起各種詩派。比如,浪漫詩派、山水田園派等。

一首來自唐代的詩詞,有山有水,恬靜而淡然。

那麼,山水田園派有著怎樣的風格呢?山水田園派,它是以描繪山水、田園生活為主要內容的一個詩派。其風格恬靜淡雅,語言凝練精妙,對創作者的藝術技巧要求較高。

列如,盛唐的王維、孟浩然等人,就是山水田園派圈子裡的人。他們通常以描寫自然風光、農園田居以及安逸恬淡的生活為主,在繼承前人創作山水詩詞傳統的基礎之上,又在藝術技巧上有了進一步的創新。

其中,王維便是該派藝術成就較高的詩人,他的山水詩詞,寫景如畫,寫意傳神。王維的很多山水詩詞在寫景同時,飽含濃情,充滿了濃厚的田園氣息和生活情趣,以及他閒淡恬靜的心情。王維以清新淡遠,自然脫俗的風格,創造出一種“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詩詞風格。其名篇有《山居秋暝》、《鳥鳴澗》等。

一首來自唐代的詩詞,有山有水,恬靜而淡然。

下面,就和大家一起來分享王維的這首《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此詩詞就像一部影片,把讀者帶進這樣的場景:一個初秋的傍晚,在的空靈寂靜的山谷中,下起了一場綿綿細雨,經過雨水的洗滌,大地變得乾淨而寧朗,空氣清新而涼爽。

繼而,畫面一轉,一輪明月懸掛高空,皎潔而美好;一片凝華飄灑在幽靜的松林之間,一灣清澈的泉水汩汩地流淌在山石之上……

這時,竹林深處傳來了一陣陣的喧聲笑語,尋聲而望,原來是一群洗完衣服的少女正結伴而回。一旁,叢叢蓮葉輕輕地搖曳著,不是風吹,而是那從上游划水而下的漁船帶起的。

以上的畫面,讓人不禁慨嘆,儘管那春天的芬芳美景已過,眼前的秋景卻足以令人駐足神往,流連而忘返啊。

一首來自唐代的詩詞,有山有水,恬靜而淡然。

這首詩詞為山水田園派中的名篇。它描繪了秋雨後的傍晚,山村的旖旎風光和村民的淳樸生活,詩人寄情于山水,對隱居的生活怡然自得,很是滿足,從大自然的美景體現了詩人內心的恬靜知足。

整首詩詞,將空山雨後的秋涼,松間明月的普照,石上清泉的淙淙以及浣女返回的喧笑,漁船劃過荷花的動態,和諧地融合在一起,給人以祥和而美好。它既像一幅清新雋永的山水圖畫,又像一支恬靜嫻雅的舒緩樂曲,體現了王維“詩中有畫”的創作風格。

首聯中,雨後的山中,人跡罕至,自然不會知道山中有人來了。“空山”兩字展現出此處有如世外桃源:初秋的傍晚,山雨初霽,萬物一新,空氣清新,景色美妙,愜意無比。

頷聯中,天色已晚,卻有皓月當空;群芳已謝,卻有青松衛立。山泉清冽,淙淙流淌于山石之上,在月光下閃閃發光,這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這不正是詩人所向往的生活圖景嗎?這兩句寫景如畫,隨意灑脫,自然而然。

一首來自唐代的詩詞,有山有水,恬靜而淡然。

頸聯中,詩人著筆從“竹喧”到“蓮動”,因為竹林遮擋著浣女,不見其人卻先聞其聲;蓮葉遮蔽著漁舟,看到蓮葉搖動,才發現蓮舟。這樣的寫法生動而形象,活潑而空靈,由此及彼,精妙無比。

在這青松明月之下,在這翠竹青蓮之中,生活著這樣一群無憂無慮、勤勞善良的人們。這和諧美好的生活圖景,反映了詩人喜歡自然,寄情山水,以及對恬靜淡然、悠閒無慮生活的美好向往。

中間兩聯同是寫景,但各有各的側重。頷聯側重寫物,而頸聯側重寫人。同時,二者又相互補充,泉水、青松、翠竹、青蓮,可以說都是詩人“境由心生、境隨心轉”,寓情於景,怡情怡景的呈現。

這首詩以大自然之美來體現詩人所喜愛的一種理想中的山水田園之美。詩人通過對山水的描繪,寄情於景,含蘊豐富,耐人尋味。

一首來自唐代的詩詞,有山有水,恬靜而淡然。

總之,王維的這首詩詞,寄情山水,情景交融,渾然天成。尤其詩境中的閒淡悠遠,是王維詩詞中精妙所在。詩人先從引人入勝的一瞬間,簡淡入筆,細緻描繪,動靜相接,最後給讀者呈現出一幅恬靜幽雋的山水圖景,意境悠遠,令人嚮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