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煬帝楊廣:被皇位耽誤的詩人,兩首詩成就諸多“名家大作”

提到楊廣這個人,我們對他的印象已經趨近臉譜化:殘暴、荒淫,無道昏君

但楊廣真的毫無長處了嗎?

並不是呢,拋開他皇帝身份外,他還是隋唐時期最好的幾個詩人之一,連後世借鑑他名作的幾首詩詞也都成為了名家大作。

唐太宗李世民和魏徵聊天時,論及他空有滿腹才華,卻行事荒唐時,也嘆息不已:“朕觀《隋煬帝集》,文辭奧博,亦知是堯、舜而非桀、紂,然行事何其反也!”

隋煬帝楊廣:被皇位耽誤的詩人,兩首詩成就諸多“名家大作”

【李世民劇照】

一、“樹茲萬世策,安此億兆生”,隋煬帝也曾是一股清流

古代的詩歌,最早是讀書人為了表達自己內心的某種情感,用凝練的語言搭配上獨特的韻律創作出的“民歌”。

《毛詩-大序》:“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

按照風格分類,詩歌的流派很多,諸如漢代寫實的樂府詩,陳朝以宮廷為中心的宮體詩,唐代的邊塞詩……

隋煬帝所處的時代,正是詩歌發展的一個低谷期。

對於當時的詩壇,聞一多先生更是直言心中的不屑:這其間沒有出過一個第一流的詩人。那是一個以聲律的發明與批評的勃興為人所推重,但論到詩的本身,則為人所詬病的時期。沒有第一流詩人,甚至沒有任何詩人,不是樁罪過。那只是一個消極的缺憾。但這時期卻犯了一樁積極的罪。它不是一個空白,而是一個汙點……

聞一多先生口中“人人眼角里是淫蕩”“人人心中懷著鬼胎”的詩歌,正是當時流行的“宮體詩”,在這些宮體詩裡,詩人們歌詠著宮殿的華美、宮廷宴會的熱鬧,他們的眼中唯有美酒、佳人:

麗宇芳林對高閣,新裝豔質本傾城。映戶凝嬌乍不進,出帷含態笑相迎。妖姬臉似花含露,玉樹流光照後庭。花開花落不長久,落紅滿地歸寂中。

——陳後主《玉樹後庭花》

隋煬帝楊廣:被皇位耽誤的詩人,兩首詩成就諸多“名家大作”

【宮廷宴會劇照】

南陳的君臣們,在酒色中沉湎的時刻,北方的隋文帝楊堅可沒閒著,他從北周靜帝手中接過皇位後,便一直勵精圖治,打算做一位聖明君王。

589年,陳後主禎明三年正月,隋總管賀若弼、韓擒虎率大軍南渡,兵臨南陳首都建康。

這是一個流血的日子,往日繁華的建康城,如今到處是廝殺聲、尖叫哭喊聲,達官顯貴要麼忙著收拾家產逃亡,要麼便是早就拿定主意正帶著家眷前往隋軍大營改換門庭。

滅國已成定局,南陳後主終於意識到自己的好日子到頭了。

這位昔日的王者,如今只有尚書僕射袁憲和數十宮人相隨,落魄的他東躲西藏,試圖逃過這一劫。

尚書僕射袁憲在一旁勸他,陛下咱們投降吧,這樣至少可保性命無憂:"北兵之入,必無所犯,大事如此,陛下安之。臣願陛下正衣冠,御前殿,依梁武見侯景故事。"

陳後主憤然拒絕了袁憲的意見,他堅信:我自有妙計,可以脫身。

當韓擒虎拿下建康城後,讓隋朝將士們啼笑皆非的一幕發生了:南陳後主想來個“燈下黑”,躲過隋朝士兵的抓捕——他領著數十個宮人藏到了井裡。

《陳書·本紀第六後主》:後主聞兵至,從宮人十餘出後堂景陽殿,將自投於井。

隋煬帝楊廣:被皇位耽誤的詩人,兩首詩成就諸多“名家大作”

【躲在井中的陳後主劇照】

陳朝的歷史翻頁了,魏晉南北朝以來中國數百年的分裂史也到此結束,隋朝成為了這片大地新的管理者。

我們所熟知的隋煬帝楊廣,便是隋朝的第二位君王。

大業五年,隋煬帝楊廣為了向西域各國展示隋朝的國威,他從大興城(今西安)出發,向西前往位於甘肅省西北部的張掖郡巡視。

這次西巡歷時半年,楊廣吃盡了苦頭,不過他展示國力的目的也算達到了,“帝至燕支山,伯雅、吐屯設等及西域二十七國謁於道左,皆令佩金玉,被錦罽,焚香奏樂,歌舞喧噪。”(《資治通鑑》)

本次西巡中,楊廣作了一首《飲馬長城窟行》:

肅肅秋風起,悠悠行萬里。

萬里何所行,橫漠築長城。

豈合小子智,先聖之所營。

樹茲萬世策,安此億兆生。

詎敢憚焦思,高枕於上京。

……

借問長城侯,單于入朝謁。

濁氣靜天山,晨光照高闕。

釋兵仍振旅,要荒事萬舉。

飲至告言旋,功歸清廟前。

這首詩,楊廣以一名帝王的角度,表現出了自己居安思危,不敢荒於政事、沉迷享樂的遠大抱負。他的詩中透露出一名君王的霸氣,他要開創一個萬世長存的帝國,讓億萬人民能夠安居樂業,不受他人欺辱。

由此,便有了此次西巡張掖郡的舉動。

時人評價楊廣的這首詩“頗有魏武之風”,《詩鏡總論》也說他一改陳後主時期宮體詩“披靡頹敗”的風格:“隋煬起敝,風骨凝然”,“隋煬從華得素,譬諸紅豔叢中,清標自出”

隋煬帝楊廣:被皇位耽誤的詩人,兩首詩成就諸多“名家大作”

【楊廣劇照】

簡單說來,隋煬帝楊廣在詩壇上:宛如一股清流。

二、名家大作背後的隋煬帝:張若虛“孤篇壓全唐”的《春江花月夜》,意境便出自隋煬帝的《春江花月夜》

最能體現楊廣是文壇清流的兩首作品,分別是《春江花月夜》和《野望》

《春江花月夜》原本是南陳後主所作的豔曲之一,楊廣將這首演繹出了另一種風味:

暮江平不動,春花滿正開。
流波將月去,潮水帶星來

讀此詩,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傍晚平靜的江海,就著月色,遠遠望去我們可以看見此時春花在岸邊緩緩盛開時美麗的景色。

微風拂過江面時,流波沖淡了水面上月亮的倒影,洶湧的潮水中閃爍著點點星光。

這幅畫面想必大家並不陌生,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中,最出彩的一句便是源自此處: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同樣是“春江”、“潮水”、“明月”,只不過楊廣要先於張若虛所作,所以,此處張若虛應當是藉助了隋煬帝刻畫的意境,來營造那種“江流照明月,潮水擁星光”的絕美景象。

隋煬帝楊廣:被皇位耽誤的詩人,兩首詩成就諸多“名家大作”

【春江秋月夜】

楊廣的另一首名作《野望》,同樣成就了不少大家之作:

寒鴉飛數點,流水繞孤村。斜陽欲落處,一望黯消魂。

——楊廣《野望》

寒鴉”、“流水”、“孤村”、“斜陽”,這四種蕭瑟的意象,刻畫出了一副蕭瑟、孤寂的畫面,更重要的是它渾然天成,採取的都是生活中很普遍的場景,很容易便能引起讀者的共鳴,具有極強的感染力。

楊廣的這首詩,成就了秦觀的《滿庭芳·山抹微雲》,以及馬致遠的《秋思》:

斜陽外,寒鴉萬點,流水繞孤村。”——《滿庭芳·山抹微雲》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秋思》

單論詩詞,不得不說,隋煬帝楊廣確實是一位頂尖的大佬。

隋煬帝楊廣:被皇位耽誤的詩人,兩首詩成就諸多“名家大作”

【楊廣】

三、南懷瑾:隋煬不幸為天子,安石可憐作相公。若使二人窮到老,一為名士一文雄。

似隋煬帝、李煜這般的人物,我時常在想,他們若不是生在帝王家,會不會又是另一番光景呢?

在《南懷瑾談歷史與人生》一書中,南懷瑾先生嘆息隋煬帝若不為天子,便會成為後人口中所稱讚的名士了。

對於這點,我相當認同,如楊廣這樣傑出的詩人,若不為帝王,必將是傳頌千古的文壇大家。

【1】聞一多先生《宮體詩的自贖》

【2】《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二》

【3】《隋書·帝紀》

【4】《唐詩三百首》

【5】《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隋詩卷三·隋煬帝》

【6】《南懷瑾談歷史與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