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末去哪兒玩,彭鎮這麼多地方你都去了嗎?

一說到四合院,咱們立馬能想到老北京,但這種類型的古建築並非北京獨有,川西民居四合院也是其中獨特的一支,是我國民居中的瑰寶。

彭鎮崑山社區就有一座明清時期的川西民居四合院,佔地面積18480平方米,建築面積2000多平方米。

文化旅游篇(下)| 周末去哪儿玩,彭镇这么多地方你都去了吗?

院內實景

如此規模的建築何以會出現在這裡?這事兒得從2008年汶川地震說起......

漢軒博物館的曲折“搬家”路

2008年5月汶川大地震後,四川多個市、區、縣都被劃為重災區,伴隨著大大小小的餘震,當時家住彭鎮崑山社區的李定根心急如焚,急忙趕往都江堰......

“這麼多年來,為了實現購買這座四合院的願望,我都一直在努力湊錢,如果它在地震中被毀,將是川西古建築最大的損失。”

文化旅游篇(下)| 周末去哪儿玩,彭镇这么多地方你都去了吗?

原來早在20多年前,22歲的李定根退役後回到家鄉,就開始跟著岳父學收藏,一瓦一木、一磚一器,日積月累,他不僅增長了見識也深深地愛上了這份“工作”。

地震過後,李定根幾乎花光了所有積蓄整體收購了都江堰的一座明清四合院,這是清朝道光年間的古建築,其蘊含的川西文化底蘊深厚、風格獨特。

文化旅游篇(下)| 周末去哪儿玩,彭镇这么多地方你都去了吗?

院內實景

他將建築整體拆卸下來的物件一件一件編碼,然後分別搬回崑山社區,再一件一件按照編碼進行恢復搭建。

文化旅游篇(下)| 周末去哪儿玩,彭镇这么多地方你都去了吗?文化旅游篇(下)| 周末去哪儿玩,彭镇这么多地方你都去了吗?

從房屋木頭到屋內擺件,從門窗到傢俱,都是他從四川各地收集而來,由於復古工匠不多,李定根大都是親力親為,這條恢復”漢軒博物館“之路,一走就是10多年。

罕見的“四星捧月”佈局

如今的博物館內,在原有的川西民居建築、農耕農具、漢代陶器、石雕、木雕的基礎上,增添了字畫以及名人信札著作,還有許多以川西民俗為主要元素的文創產品,既蘊含川西文化特色又適宜於現代人們生活實用。

文化旅游篇(下)| 周末去哪儿玩,彭镇这么多地方你都去了吗?
文化旅游篇(下)| 周末去哪儿玩,彭镇这么多地方你都去了吗?文化旅游篇(下)| 周末去哪儿玩,彭镇这么多地方你都去了吗?

漢代哺乳俑

文化旅游篇(下)| 周末去哪儿玩,彭镇这么多地方你都去了吗?文化旅游篇(下)| 周末去哪儿玩,彭镇这么多地方你都去了吗?
文化旅游篇(下)| 周末去哪儿玩,彭镇这么多地方你都去了吗?文化旅游篇(下)| 周末去哪儿玩,彭镇这么多地方你都去了吗?

泰山石敢當

文化旅游篇(下)| 周末去哪儿玩,彭镇这么多地方你都去了吗?

古蜀農耕文明系列藏品——旱碾

院中的庭門由對開18扇鏤花門窗組成,圖案分別為6面荷、6面松、6面花及其它所構成,整體藝術價值非常高。壁牆上鑲刻著的二十四孝故事。

文化旅游篇(下)| 周末去哪儿玩,彭镇这么多地方你都去了吗?

“二十四孝”磚雕影壁

整座博物館由川西民居四合院、右跨院走馬轉角樓(兩層全木結構樓房)與巴蜀農耕文化陳列室組成。是第一座川西民居四合院由一正房、東西兩廂房、四角各一個的小天井組成,這樣的佈局在川西極為少見,名曰“四星捧月”。

文化旅游篇(下)| 周末去哪儿玩,彭镇这么多地方你都去了吗?

俯瞰全景

文化旅游篇(下)| 周末去哪儿玩,彭镇这么多地方你都去了吗?

第一座 四合院門樓

文化旅游篇(下)| 周末去哪儿玩,彭镇这么多地方你都去了吗?文化旅游篇(下)| 周末去哪儿玩,彭镇这么多地方你都去了吗?
文化旅游篇(下)| 周末去哪儿玩,彭镇这么多地方你都去了吗?

第一座 四合院雀替雕刻

文化旅游篇(下)| 周末去哪儿玩,彭镇这么多地方你都去了吗?

第一座 四合院掛落雕刻

館內佈局開敞自由,各建築之間又緊密聯繫,並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簡潔素雅,大氣精美,體現了川西文化的獨特風格和底蘊。

千年古渡

文化旅游篇(下)| 周末去哪儿玩,彭镇这么多地方你都去了吗?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一千多年前,唐朝詩人王勃在送別友人宦遊蜀州時寫下此送別名作,生動描繪了成都平原古渡景象。

但是這“五津”有多少人知道呢?在字典中,“津”最開始代指“渡口”,古時候,交通不發達,高山、河流等都是阻礙人們出行的客觀原因。那時,產自蜀州的商品、貢品要出川就必須橫渡金馬河銷往外地,而這“五津”就是岷江金馬河上五個古老渡口,其重要性自然凸顯出來了!

探尋“五津”蹤跡

後世許多專家學者曾試圖找到”五津“的大致方位。

東晉常璩在《華陽國志·卷三·蜀志》中記載:其大江,自湔堰(都江堰古稱)下至犍為有五津:始曰白華津;二曰萬里津;三曰江首津;四曰涉頭津,劉璋時,召東州民居此,改曰東州頭;五曰江南津。入犍為有漢安橋、玉津、東沮津。經考證,“劉璋時,召東州民居此”的註解,有力佐證了涉頭津正是擦耳巖古渡。

陸游筆下的千年古渡

文化旅游篇(下)| 周末去哪儿玩,彭镇这么多地方你都去了吗?

擦耳巖的筰索吊船 馬千笑/手繪

“斷筰飄飄掛渡頭,臨江立馬喚漁舟”,南宋時,詩人陸游在崇州為官,他最清楚,走雙流擦耳巖過河,是去成都最近的路,在《自江源過雙流不宿徑行之成都》一詩中,他生動地描繪了當時情景:

文化旅游篇(下)| 周末去哪儿玩,彭镇这么多地方你都去了吗?

斷笮飄飄掛渡頭,

臨江立馬喚漁舟。

少城已破繁華夢,

老境聊尋汗漫遊。

斜日驛門雙堠立,

早霜風葉一林秋。

詩材滿路無人取,

準擬歸驂到處留。

文化旅游篇(下)| 周末去哪儿玩,彭镇这么多地方你都去了吗?

陸游牽馬來到河邊,水面寬闊,渡船在對岸,看上去就像漁舟一樣,他不得不高聲呼喚過河船。牽馬上船後,船到江中,陸游站在船頭,看著江中飄蕩而來的竹篾繩,牽掛著船頭,心情不禁也“飄飄”起來。

文化旅游篇(下)| 周末去哪儿玩,彭镇这么多地方你都去了吗?

擦耳巖古渡示意圖

“飄飄”二字,不僅是詩人描寫竹篾繩在江中飄蕩而來的情景,更是詩人藉此讚歎渡船的獨特奇妙

,抒發自己由衷的真實情感。陸游以浪漫主義的情懷,抒發了他對岷江古渡自然美景的感嘆,和對擦耳巖渡船獨特奇妙的感嘆。

渡船的獨特之處是什麼?陸游所感嘆的奇妙又指的什麼?

獨特奇妙的擺渡原理

文化旅游篇(下)| 周末去哪儿玩,彭镇这么多地方你都去了吗?

擦耳巖古渡船舊照

在寬闊湍急的岷江上,一人掌櫓,

不用撐船划槳,沒有任何機器動力,借河中流水之力,就能把載有幾十人的大渡船開過河。

通俗來講就是用一根長繩把大渡船吊於河中,渡船打鞦韆似的借流水之力來回於兩岸

文化旅游篇(下)| 周末去哪儿玩,彭镇这么多地方你都去了吗?

擦耳大橋

這一擺渡就是一千六百多年,直至上世紀九十年代,擦耳大橋修建後,擺渡船逐漸廢棄了。但是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擦耳巖渡的科學性、經濟實用性在歷史上長存。

文化旅游篇(下)| 周末去哪儿玩,彭镇这么多地方你都去了吗?文化旅游篇(下)| 周末去哪儿玩,彭镇这么多地方你都去了吗?

古渡的價值

1、獨特智慧的駕船擺渡原理,創造了人類駕船擺渡一項全新的方法;2、首創利用大自然河水流動之力駕船擺渡,為人類服務的新記錄,比我國利用河水流動之力的筒車(水轉車)還早600年;

3、創造駕船擺渡零動力成本的全新記錄。

地下黨聯絡站遺址

在擦耳老街上,有這樣一間茶鋪,牆面破損,門窗是用一塊一塊的木板拼砌而成,誰也不曾想到,70多年前,這裡曾是川西地下黨聯絡站,兩位革命人士在這裡傳遞革命消息、轉運武器彈藥、將黨中央的聲音,通過擦耳便利的交通傳遞到成都各地。

文化旅游篇(下)| 周末去哪儿玩,彭镇这么多地方你都去了吗?

擦耳老街的茶鋪—原川西地下黨聯絡站

聯絡站的成立

解放戰爭時期,解放軍進軍大西南,邛崍、大邑一帶地下黨與成都黨組織聯繫頻繁,過去交通線必經的新津、崇慶、溫江、郫縣等國民黨多個關卡,加強了戒備,危險性極大。為了繞過這些關卡,黨組織急需開闢一條新的交通線,而處於安仁、沙渠、三江、檫耳、彭鎮到成都一線中間的檫耳,就成了首選之地。

文化旅游篇(下)| 周末去哪儿玩,彭镇这么多地方你都去了吗?

當時的擦耳老街上,有一間小茶鋪。老闆徐茂森待人誠懇,處世忠厚,尤其喜歡扶危濟貧,為百姓出頭,在擦耳一帶聲望頗高。

文化旅游篇(下)| 周末去哪儿玩,彭镇这么多地方你都去了吗?

革命烈士徐茂森

1946年,在徐茂森的幫助下,地下黨用茶館作掩護,建立了擦耳聯絡站。從此,一條新的地下運輸線也正式開啟。

文化旅游篇(下)| 周末去哪儿玩,彭镇这么多地方你都去了吗?

茶館二樓—原聯絡站發報室

徐茂森的侄兒徐海東由於思想激進,其家族以“危險分子”將他趕出家門,徐茂森收留了他,在地下黨員彭先雲的影響和帶領下,開始了他的革命生涯。

很快,他們把擦耳、柑梓、紅石等地的進步青年組織在一起,成立了“新民主主義同志會”;把農民發動起來,成立了“農民翻身會”。1949年,他們在徐茂森家裡創辦了地下進步刊物《火炬報》,打破國統區的新聞封鎖,及時傳達了黨中央的聲音和解放戰爭勝利的消息,鼓舞了大家的士氣,影響了很多的進步青年,壯大了革命力量。

十二橋烈士紀念碑

1949年中秋前夕,聯絡站因叛徒出賣而遭到破壞,徐茂森、徐海東相繼被捕,被押送到成都將軍衙門街四川省特委會看守所。在獄中,他們受盡酷刑,但始終堅守了黨的秘密。

文化旅游篇(下)| 周末去哪儿玩,彭镇这么多地方你都去了吗?

成都十二橋

文化旅游篇(下)| 周末去哪儿玩,彭镇这么多地方你都去了吗?

成都“十二橋”烈士公墓

蔣介石精心策劃的“成都會戰”,被賀龍、劉伯承、鄧小平帶領的解放大軍徹底瓦解,黎明即將到來。惶惶不可終日的國民黨特務,在蔣介石的授意下,於1949年12月7日深夜,將叔侄倆和其他30多位革命志士一起,殘忍的屠殺在成都新西門外十二橋畔。

這一年,烈士徐茂森年僅33歲,徐海東29歲。

文化旅游篇(下)| 周末去哪儿玩,彭镇这么多地方你都去了吗?

“十二橋”烈士紀念碑

解放後,家鄉人民在他們熟悉的碼頭邊修建了一座紀念碑。這裡曾是他們戰鬥過的故土,也是他們崇高理想變為現實的地方,家鄉人民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堅守擦耳的紅色根脈,傳承烈士精神。

觀音閣老茶館

四川是中國最早種茶、飲茶、售茶的地區之一,茶文化源遠流長,距今已有2000多年曆史。

俗話說,天下茶館數中國,中國茶館數四川,四川人尤其愛喝茶,愛泡茶館。

文化旅游篇(下)| 周末去哪儿玩,彭镇这么多地方你都去了吗?

冬日暖陽 王宏攝

坐在茶館中,茶客們可看川劇、可聽清音、可打盹兒或者看看閒書,要麼就兩三個人湊在一塊兒擺龍門陣,不時還有掏耳朵、擦皮鞋的、算命看相的遊走其間,大家消遙自在,自得其樂,在這樣的環境中你可以深深感受到社會群體的親和,感受到茶館兒的濃濃的地方特色。

中國唯一保留完整 老茶館

在彭鎮觀音閣,有一家古樸韻味兒的老茶館,幾間簡簡單單的平房,木門木窗,青瓦泥地,沒有店名,也沒有招牌,但是茶客絡繹不絕、門庭若市。

文化旅游篇(下)| 周末去哪儿玩,彭镇这么多地方你都去了吗?

老茶館前門 李旭攝

據傳,茶館原址是一座觀音廟,建於明朝末期。明末以後,彭鎮曾發生過三場大火,整個小鎮幾乎化為灰燼,唯有此廟倖免於難。當地人認為是菩薩顯靈,從此便香火鼎盛,取名觀音閣。民國初期這裡變成了茶館,“觀音閣老茶館”因此得名並延續至今。

“三吹三浪”品茶法

老茶館最具代表性的要數“三件頭”,一種上有蓋、下有託,中有碗的茶具,用它喝茶也是一番講究。左手託茶沿,右手拇指中指提起茶蓋,在碗麵、碗沿上輕輕撥動,發出聲響,然後將茶蓋半沉入水中,由裡向外慢慢划動,這時只見綠波翻湧,翠葉沉浮,幻影遊動。

文化旅游篇(下)| 周末去哪儿玩,彭镇这么多地方你都去了吗?

茶香氤氳 王宏攝

飲茶時將茶碗送到嘴邊,從茶碗與茶蓋的縫隙中囁茶,茶水於舌邊、舌根迴盪。如此分三次吞下,咕咕有聲,此時口中是暗香飄動、芬芳亂竄。行家們稱此招為"三吹三浪"。若要茶湯濃些,可用茶蓋在水面輕輕刮一刮,使整碗茶水上下翻轉,輕刮則淡,重刮則濃,是其妙也。

來往的人群中,也有許多不單單為飲茶而來。觀音閣老茶館已有百年曆史,四壁斑駁仍保存著歷史記憶,毛主席像、毛主席語錄、宣傳口號......能將人的記憶瞬間拉回幾十年前。

靜靜佇立,方能感受來自百年前的文化精神力量,不失為一種獨特的體驗。

文化旅游篇(下)| 周末去哪儿玩,彭镇这么多地方你都去了吗?

牆上留存著歷史的記憶 木馬攝

歷史已成記憶中斑駁的畫卷,但其承載的文化精神力量,需要像品茶一般細細感受,願我們能在忙碌喧囂中,能有一些許時間,去親觸歷史、感悟文化......

Shuang Liu Peng Zhen

審核 | 劉志敏 肖中濤

文化旅游篇(下)| 周末去哪儿玩,彭镇这么多地方你都去了吗?

雙流彭鎮

shuangliupengzhen

文化旅游篇(下)| 周末去哪儿玩,彭镇这么多地方你都去了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