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陸續復學,“硬核”醫生張文宏這樣提醒廣大家長

“現在國內的疫情基本可控,這為復學提供了很好的條件。孩子的感染不取決於孩子本身,取決於家長。最怕的是我們家長感染了,感染給孩子,孩子又傳染給了別的同學。所以千萬不要覺得把孩子送進學校就不管了,家長首先要做好自己的防護。只有我們整個社會處於一個健康的生活體系中,孩子們才能儘快安全復學。”張文宏醫生表示。

孩子復學,家長要注意什麼?

夏天氣溫高了病毒就會消失嗎?

何時能有特效藥或疫苗?

人民日報對話“硬核”醫生張文宏,

這些你關心的問題,

張醫生給出瞭解答。

↓↓↓

各地陆续复学,“硬核”医生张文宏这样提醒广大家长

復學要穩妥有序,給學生家長提個醒

孩子們是“神獸”,是仙女和王子,在家裡是很重要的。現在國內的疫情基本可控,這為復學提供了很好的條件。但是復學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一旦有人生病確診,他的傳播就是校內傳播,風險很高。我們要把風險控制到最低,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什麼事情都有輕重緩急,我們要讓最著急的初三和高三學生先復學。各個學校可採取不同的方案,例如把原來的一個班級分成兩個班級上課,大家戴著口罩上課,住宿方面我們也要做好準備。

高三的初三的學生只要上兩個禮拜,經過一個隔離期後,沒有什麼問題,就讓更多別的年級的學生分步開學。相對不那麼著急的大學生、幼兒園學生相應往後排,做到穩妥有序復學。

張文宏又特別提醒家長,孩子的感染不取決於孩子本身,取決於家長。最怕的是我們家長感染了,感染給孩子,孩子又傳染給了別的同學。所以千萬不要覺得把孩子送進學校就不管了,家長首先要做好自己的防護。只有我們整個社會處於一個健康的生活體系中,孩子們才能儘快安全復學。

各地陆续复学,“硬核”医生张文宏这样提醒广大家长

重症病人數量顯著下降,但工作仍然繁重

疫情剛開始的時候,收治的病人以重症偏多,在醫院裡救治的任務非常重。現在(疫情好轉後)我仍每天在定點醫院查房,但重症病人人數有顯著下降。目前輸入性病例壓力還是不小,外國包機進入上海,需要做充分隔離和檢測,還需要確保輸入性輕症病例不發展成為重症病例。

預測最好的情況發生了,但最糟糕的情況也發生了

1月底我說2-4個月可以控制住,做出判斷的基礎是,抗疫已經成為國家行動。傳染病只要終止傳播,是可以控制的。現在預測的最好的情況發生了,國內疫情得到了非常好的控制,但最糟糕的情況也發生了——疫情在全球蔓延。

只談群體免疫行不通

流感是全球最大的流行性疾病,流感都沒有達到群體免疫。每年流行一次,但第二年都要再接種流感疫苗。歷史上,我也沒看見任何一個傳染病是用群體免疫的方式消除的,全都是通過疫苗,疫苗才是所謂的“群體免疫”。只泛泛地談論群體免疫會帶來更大的災難,新冠肺炎的死亡率比流感高許多,在一些相對不發達的國家會造成大量死亡並向周圍蔓延,最後沒有人能夠脫身。

駁斥外媒所謂中國隱瞞病例

傳染病有個特點,病例是藏不住的。如果藏著掖著很多病例,就問一句話,武漢敢打開嗎?不可能的。這些道理,專家都很理解,國際上對我們現在中國做的一些工作,持肯定態度的人還是非常多的。我覺得將來要多宣傳我們是怎麼做到的,這一點要進行更多的交流。

溫度升高,病毒不會自動消失

最近我一直跟赤道周圍的國家交流,他們的病例數都是成倍上升,所以不要迷信溫度會控制住病毒。但是溫度高了,病例數是會下降的。天熱了開空調沒問題,但是要定期開窗通風。

防控境外輸入要常態化

中國是對境外輸入管理最嚴格的國家,落地檢測,統一隔離。我們的每一步都比其他國家到位,但也不要幻想能一下子100%查出(境外輸入病例)。未來的幾個月,基本都要這麼做,是一個常態的事情。現在是航空管制,以後如果航空開放、旅客數量提升,如何檢測和管理是下一步我們要攻克的難題。

疫苗研發最快要1年以後

疫苗要做安全性和療效的實驗,正常時間走完需要1-2年,按照現在的做法,最快也要1年以後。疫苗研製出來後,還需要綜合當時的疫情情況、病死率高低、疫苗防護作用強弱、有無不良反應等多個因素考慮是否接種。

談無症狀感染者的篩查

疫情剛開始的時候,我們只對有症狀的人進行篩查,但我們對確診者的密切接觸者都隔離了,隔離了、又沒有症狀出現,就沒有必要進行治療。在隔離期內,有些假性的無症狀感染者就發病了,我們就進行治療。

現在我們認為,如果有無症狀的感染者,那麼他傳染了別人之後,一定會出現有症狀的人——如果沒有有症狀的病例,就能倒推沒有無症狀感染者。

我們要用有症狀病例的數量來倒推無症狀感染者的數量。(樂觀估計)再過2-4個星期,我們可能就不用討論無症狀病例的話題了,只要沒有有症狀病例的出現,存在無症狀病例就是偽命題。

各地陆续复学,“硬核”医生张文宏这样提醒广大家长

給上班族復工復產提建議

復工復產以後,一些基本的健康手續要保留。比如人群中要戴口罩。不要在食堂聚集,要麼打包回來單獨吃,要麼分批次吃。出外就餐也要注意距離和分餐,或者使用公筷。

五一出行最好以室外旅遊為主

大家都希望熱鬧一下,但也擔心人群聚集導致疫情擴散。五一最好的活動是室外旅遊為主,人多的時候要戴口罩。旅遊場所裡風險最高的是吃飯的地方,可以自帶食物,在賓館房間裡自己吃飯,要養成旅遊過程中一個良好的飲食習慣。

回應被叫“網紅醫生”

大家不要叫我“網紅”,叫我文宏。但我還是希望多傳播傳染病的知識、正確的知識,像病毒一樣傳播,最終打敗病毒。疫情很快就會過去了,以後我就是個在實驗室裡做實驗的普通醫生。傳染病學科也不是個“紅”的學科,但我非常享受我的工作。

孩子返校復學後要注意啥?

家長接送孩子時需要注意什麼?

要不要給孩子隨身準備免洗洗手液?

別急,中教君幫你來支招啦!

↓↓↓↓

開學後孩子需要全天佩戴口罩嗎?

根據國家印發的《公眾科學戴口罩指引》,孩子在居家、戶外、沒有什麼人群聚集的通風良好的場所,建議不戴口罩。

但在學校教室等人群比較密集的場所,尤其是與他人近距離接觸(

希望家長在條件允許下每天給學生準備兩個口罩備用,學校也會相應準備一些口罩。同時,有過敏、哮喘等特殊疾病的學生佩戴口罩時一定要注意安全第一。

各地陆续复学,“硬核”医生张文宏这样提醒广大家长

家長接送孩子時需要注意什麼?

在疫情防控期間,按學校規定,若無特殊情況家長一般不得進入學校。家長接送孩子前,要做好自己個人和孩子的防護,還要做到即接即走、避免聚集。

學生上學儘量選擇步行或私人交通工具,比如乘坐私家車、自行車等。如果實在需要依靠公共交通,在搭乘過程中也需要做好個人防護。

各地陆续复学,“硬核”医生张文宏这样提醒广大家长

孩子是否需要隨身備好免洗洗手液等特殊物品?

不僅是疫情防控期間,平時家長也可以給孩子準備好口罩、溼紙巾等。在最近這種特殊時期,如果條件允許,可以準備免洗洗手液、消毒液等物品。

但要告訴孩子怎樣正確使用這類消毒物品。尤其是年齡較小的孩子,不建議單獨攜帶此類物品,可由班級統一配備。免洗消毒液具有一定的刺激性,需告知孩子不要頻繁過度使用,一般4-6小時使用一次即可。

因孩子的手容易髒,推薦孩子使用流水洗手。在開學之前大多數學校已安裝足夠數量的水龍頭,並準備了肥皂和皂液。家長和學校負責教會孩子七步洗手法。

各地陆续复学,“硬核”医生张文宏这样提醒广大家长

孩子對復學有牴觸心理,怎麼辦?

在開學前兩週起開始調整作息,保證孩子正常的生活節奏,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鼓勵孩子多做運動。

家長平時要和孩子多交流溝通,即使年紀較小也應對其普及新冠肺炎相關知識和一些防控方法,如怎樣正確洗手、佩戴口罩等,瞭解疾病也可以緩解孩子的緊張情緒。最近也可以讓孩子進行一些自己喜愛的活動。

如孩子牴觸情緒較為嚴重,家長應立即告知班主任,並與班主任進行溝通。情況非常嚴重的可尋求專業機構幫助,進行心理疏導。

各地陆续复学,“硬核”医生张文宏这样提醒广大家长

孩子的感染不取決於孩子本身,

取決於家長!

內容來源 :中國教育報 人民日報《對話“硬核”醫生張文宏:傳染病的病例是藏不住的》、半島都市報《最大的風險都是“吃飯”!關於復工復學五一出遊,張文宏最新建議》、中國教師報《教育、衛生部門提醒:返校復學後,家長、孩子都要注意這些事情!》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