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抓好疫情防控 全力保障生態環境安全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我國輸入性風險持續增加,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仍不能掉以輕心,

必須慎終如始,不麻痺、不懈怠、不厭戰,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生態環保工作。

疫情發生以來,在社會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我國醫療廢物做到了“應收盡收、應處盡處”,基本實現“日產日清”,醫療廢物廢水處理平穩有序,沒有發現因疫情防控影響環境安全的情況。截至4月11日,全國醫療廢物處置能力為6062.4噸/天,相比疫情前的4902.8噸/天,增加了1159.6噸/天。其中,湖北省處置能力從疫情前的180噸/天提高到了667.4噸/天,武漢市處置能力從疫情前的50噸/天提高到了265.6噸/天。當前,全國醫療廢物總量下降,處置壓力基本恢復正常水平,環境質量總體平穩向好。

雖然我國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重要成效,但是國際疫情快速蔓延帶來的輸入性風險仍在持續增加,我國疫情難以在短期內結束,防控進入了常態化階段。常態化意味著持久戰,防控依然不能鬆懈。一方面,我們要繼續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持續鞏固疫情防控工作成效;另一方面,要積極支持服務企業復工復產,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在這種情況下,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的力度依然不能削弱,尤其是醫療廢物、廢水處理處置成效如何,關係到疫情防控能否取得全面勝利。對此,我們要保持清醒的認識,

始終繃緊生態環境安全這根弦,加強醫療廢物廢水處理處置的監管和生態環境質量的監測,守住疫情防控最後一道防線。

在今後的疫情防控中,我們要保持“兩個緊盯”。一是緊盯全國所有醫療機構及設施環境監管與服務100%全覆蓋,醫療廢物、醫療廢水及時有效收集轉運和處理處置100%全落實,督促地方落實各項措施。二是緊盯湖北武漢以及陸路入境重點地區,做好當地的醫療廢物廢水收集處置工作。武漢雖然解封,但仍有一部分新冠肺炎病人未治癒出院,仍有廢物廢水需要處理;前期建設的許多方艙醫院、集中隔離點,以及雷神山、火神山等醫院,雖然已經關閉,但還要做消殺等工作,仍需要密切監測、嚴格監管,防止對環境質量產生負面影響。

目前,隨著境外輸入病例增加,陸路入境重點城市疫情防控壓力加大。如黑龍江省綏芬河市雖然已採取臨時閉關措施,但確診病例每天仍在增加,對於人口只有7萬的邊境小城,其承載能力面臨十分嚴峻的挑戰。廣西、雲南、內蒙古等省區陸路入境城市也面臨不小的挑戰。4月13日,國家衛健委疾控局監察專員王斌介紹,包括綏芬河口岸在內的陸地邊境市縣的重大疫情防控能力不足,當務之急就是要加強邊境口岸地區的市縣級醫療衛生機構防控能力建設。從目前來看,這些

陸路入境地區在醫療廢物、廢水處理處置能力等方面同樣存在短板,需要高度重視加以解決。

面對當前的形勢,多地疾控專家再度出征,馳援綏芬河,一些捐助的醫療物資與設備陸續抵達當地。我們要及時總結前期疫情防控經驗,幫助陸路入境重點城市加強醫療廢物、醫療廢水處理處置能力建設和應急能力儲備,做好生態環境質量監測等工作,採取有針對性和實效性的防控措施,抓緊抓實抓細各項防控工作,全力保障生態環境安全,奪取疫情防控的最後勝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