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別再逼我讓著妹妹了!”兩寶家庭,大寶該不該讓著二寶

前兩天看了一期《少年說》,是一位六年級的女孩崔兢的故事。

崔兢訴苦說自己有一個妹妹特別霸道,經常欺負她,可是爸爸卻十分不公平,每次不管誰對誰錯,一律斥責她一個人,並告訴她不許欺負妹妹。

“爸爸,別再逼我讓著妹妹了!”兩寶家庭,大寶該不該讓著二寶

在天台上的時候,崔兢強忍心裡的委屈,哽咽著對下面的爸爸請求:“爸爸,你能不能不要每次都相信自己所想的,能不能試著,相信我一次?”

原本以為爸爸會反省,沒想到爸爸卻說道:“你上學也學過孔融讓梨的故事,古人都知道以大讓小,你又比她大6歲,這個道理還用爸爸講嗎?”

“爸爸,別再逼我讓著妹妹了!”兩寶家庭,大寶該不該讓著二寶

女孩哭著問爸爸:“但是為什麼每次都是她做錯了,卻要我道歉?

爸爸回答:“她小她不懂事,你也不懂事嗎?”

女孩又試著跟爸爸講道理:“可是我每次讓著她,讓著讓著就成了習慣,所以她怎麼欺負我,都知道你不會說她。可是,她永遠比我小六歲,難道我要一輩子讓著她嗎?”

聽了女兒這樣說,爸爸堅持道:“還是剛才那句話,爸爸再重複一遍,畢竟她小,不懂事。”

“爸爸,別再逼我讓著妹妹了!”兩寶家庭,大寶該不該讓著二寶

當家裡有兩個或以上孩子的時候,父母容易陷入“孔融讓梨”式的強制謙讓的教育。

然而,當老大一直處於非自願地謙讓的時候,心理壓力越變越大,最終就會變成手足間的矛盾甚至反目。

“爸爸,別再逼我讓著妹妹了!”兩寶家庭,大寶該不該讓著二寶

美國教育專家希瑟·舒梅克曾表示:“按照大人要求進行分享,會中斷遊戲,削弱親子信任,並導致虛假的慷慨。”

父母強迫”大“孩子讓”小“孩子的過程,表面上看是暫時解決了紛爭,實際上卻破壞了和諧的家庭關係,尤其會影響”大孩子“和父母的親子關係。

“爸爸,別再逼我讓著妹妹了!”兩寶家庭,大寶該不該讓著二寶

在中國幾千年的傳統教育中,我們一直講究兄友弟恭,愛護幼小,於是很多父母經常會將這一句話掛在嘴邊:“你是大的,要讓著小的。”

大人們的本意是消除爭端,讓孩子們更好的相處,建立更親密的關係。事實上,大人越干涉,孩子的關係越激烈。這種不分情況的強制要求,反而更不利於兩個孩子建立親密的手足感情。

“爸爸,別再逼我讓著妹妹了!”兩寶家庭,大寶該不該讓著二寶

想讓兩個孩子和平相處,相親相愛,減少爭吵和妒忌,需要父母有足夠的智慧和耐心應對。

放下老大必須“讓”著老二的觀念,讓孩子們在相處的過程中學會理解,在衝突中嘗試思考,共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