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熊孩子”背後,都是“心太軟”的父母

今天看到一條“美國男童燒死5人,首次出庭不懂罪名”的視頻內容很簡單,卻讓人不寒而慄:

每一個“熊孩子”背後,都是“心太軟”的父母

10月21日,美國9歲男童阿爾伍德因縱火致5死出庭受審,庭審期間阿爾伍德稱不理解指控含義,法官耐心解釋而小小年紀的孩子在鏡頭前一臉懵懂根本不知道自己將面臨著什麼。

視頻的最後,阿爾伍德的媽媽在接受採訪的時候泣不成聲,她一直強調自己的孩子這個用一場火殺死自己另外兩個孩子、母親、外甥女和未婚夫的罪魁禍首不是一個怪物,卻隻字不提孩子所犯的罪過。

這位媽媽的心太軟了,在孩子犯錯之後看到他一臉懵懂遭受別人的非議時,她就再也不忍責怪覺得孩子所犯的所有的過錯都是可以原諒的。

心太軟的父母看上去寬宏慈愛,但卻是孩子成長路上的泥沼,只能讓“熊孩子”們在罪惡的漩渦中走向毀滅。

1

人類天生就會對處於弱勢的人或事物產生同情,這種同情使得旁觀者對他們的行為更加寬容。

曾經看到一條新聞,一個小女孩騎單車違規逆行,剮蹭了一輛奔馳車。

司機下車後讓她給家長打電話來處理問題,女孩兒非常緊張忍不住哭了起來。

圍觀的路人看到孩子大哭開始心軟同情她,進而覺得司機不近人情勸他不要為難孩子。

在犯錯的人處於弱勢的時候,路人都因為心軟同情去寬容那個看上去可憐兮兮的孩子,更何況是把孩子當做“掌中寶,口中蜜”的父母。

但是,偉大的哲學家勃蘭特·羅素曾經說過:過多的同情是毛病的。

這句話用在心太軟的大人身上簡直是再正確不過了,就是因為他們心太軟讓熊孩子們在作死的路上越走越遠。

每一個“熊孩子”背後,都是“心太軟”的父母

朋友曾經跟我訴苦,自己被鄰居家熊孩子搞的苦不堪言。

鄰居家的孩子喜歡踢足球,但是從來不去運動場只在樓前的空地上專門對著別人家的陽臺窗戶踢。

一開始的時候,朋友看到小孩子在砸了自己窗戶之後戰戰兢兢的可憐樣,心一軟就只淡淡地說兩句不再責怪了,但是卻發現熊孩子不但屢禁不止還越演越烈開始故意往玻璃上砸。

忍無可忍之後,朋友不顧孩子哭的可憐兮兮找到了他的父母。

但是,當父母看到孩子哭的一探糊塗時,不但一句話沒有批評孩子還怪罪朋友不懂事把自己家孩子嚇成這樣。

不久之後,朋友就再也沒有見到那個孩子踢球了。

聽別人談論才知道,原來那個孩子踢球的時候砸壞了另外一家陽臺上價值幾萬的珍貴蘭花,被找上家門。

熊孩子的父母一氣之下再也顧不得心軟,把孩子教訓了一頓,從那之後孩子再也不敢在樓前踢球了。

每一個“熊孩子”背後,都是“心太軟”的父母

羅馬並不是一天就建成的,同樣熊孩子也不是一下子就“熊”起來的。

他們始終都在一點點的試探,父母每一次心太軟都會讓他們在“熊”的路上前進一點。

2.

前兩天家庭聚會,席間表姐一直追著已經3歲的兒子不停餵飯,最後孩子沒有吃幾口,大人也累的氣喘吁吁飯都沒有吃好。

看著我家兒子全程座位上乖乖坐著給什麼吃什麼,不哭不鬧的樣子,表姐表示羨慕不已。

表姐說,在一開始的時候她也給孩子定過很多吃飯的規矩,比如:

吃飯不能看電視,吃飯不許到處亂跑,飯要自己吃......

但是,現在的孩子太精明瞭,每次吃飯的時候總是哭哭啼啼跟自己討價還價,比如:

只要讓看電視就吃兩碗飯否則就不吃,媽媽餵飯的時候就好好吃否則就不吃,吃一會兒玩一會兒就多吃點......

表姐說,每次孩子用水汪汪的眼睛乞求自己的時候,心一軟就什麼都答應了,所以最後什麼規矩都沒有了。

現在只能追著喂,自己的孩子也變成餐桌上的“熊孩子”。

很多父母都覺得會討價還價的小孩子聰明可愛還為此沾沾自喜,孩子一哭一鬧就開始心軟放棄自己的原則,滿足他們的要求。

每一個“熊孩子”背後,都是“心太軟”的父母

心太軟的父母是不能幫助孩子樹立規則感的,在孩子的眼中沒有什麼規則是不能改變的,有的話就在父母面前哭一場好了,一場不夠的話那就哭兩場。

在孩子小的時候沒有是非觀念,只能依靠父母來進行判斷。

在這個階段父母一定要堅守自己的原則和底線,幫助他們建立規則感,堅決告訴孩子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那些事情可以做,那些事情堅決不能做。

如果這個時候父母不能堅持自己的原則,總是看到孩子難過、失望就朝令夕改,孩子就會覺得規則是可以改的,是可以不被重視的。

缺乏規則意識的孩子,最終會成為漠視規則難以管教的人

每一個“熊孩子”背後,都是“心太軟”的父母

在很久以前的採訪中,有人曾經問過李雙江,你打孩子嗎?

李雙江說:“不打,捨不得,有時真想打,但不能打,勸說,我們嚇唬一下。還沒有打,自己的眼淚先掉下來了……”

這個父母眼中乖巧可愛讓人心軟的孩子,一點一點養成了叛逆霸道的性格,四處惹事生非從小就被人冠上了“銀槍小霸王”的稱號。

最後,以殘忍的方式傷害別人也把自己送進了牢獄。

心太軟的父母太愛自己的孩子了,他們捨不得孩子吃一點苦,更別說狠下心來管教他們,讓他們承擔錯誤的責任。

《正面管教男孩的100個細節》說:

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有可能因為各種原因犯錯。不管是什麼錯誤,最重要的是讓孩子有承擔責任的勇氣。

往往心太軟的父母在孩子哭泣的時候就已經原諒了他們所有的錯,而一切錯誤帶來的苦果他們全權承擔,但是總有一天這個果子太大會砸所有的人。

3

錢文忠教授曾經說過:“教育的本質裡,本來就包含著痛苦的成份,要說在教育裡感受快樂,這簡直是不可能的。”

每一個“熊孩子”背後,都是“心太軟”的父母

春小春的兒子Jasper在《爸爸去哪》中憑藉乖巧懂事的“小暖男”的形象勸粉無數,這與作為媽媽的應採兒對孩子的教育方式不無關係。

應採兒曾經在採訪中表示:“我是一個嚴厲的媽媽,所以會定下一些規矩。比如,兒子哭的時候,我會等他停了才抱他,如果兒子因為要什麼東西,在地上打滾撒嬌鬧情緒,我絕不會因為這樣妥協。”

作為媽媽看到孩子哭鬧、撒嬌心裡絕對是非常難過的,但是應採兒卻能“心硬”地表示拒絕。

就是這樣“心硬”教育讓Jasper成為現在優秀的模樣,讓他成為觀眾眼中“別人家的孩子”。

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父母就算心裡很痛苦也一定要心硬一點,可能在孩子小的時候會怨懟,但是當他們真正長大了一定會對父母的不太軟的心感激不已。

父母的心是孩子成長的基石,父母的心軟一點孩子的根基就會歪一點,父母的心再軟一點孩子的根究就會再歪一點,知道孩子被陷在軟的一塌糊塗的沼澤中再走向毀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