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視之殤,該有個結論了!



這幾天,一份看似並不惹人注目的《廣播電視行業統計管理規定》,卻在業界引發熱議。通讀原文,在以專業性詞彙所構成的管理規定中,有一條涉及收視收聽率(點擊率)的條文,成為再次觸動業界神經的敏感詞。


收視之殤,該有個結論了!


一個條例的實施,一個條例中的條文,何以成為這麼大的新聞而引發業界的關注呢?收視收聽率(點擊率)作為當前廣播電視評價體系中重要的參考值,已經成為製作方、平臺方乃至於廣告投放客戶為之競爭的主要陣地,直接導致收視與利益掛鉤,致使業界產生了全產業鏈數據造假的現象。


明確責任,用制度約束行為


新頒佈的《廣播電視行業統計管理規定》第十三條明確要求,廣播電視主管部門應當依託大數據統計信息系統,統籌收視收聽率(點擊率)統計工作,對數據的採集、發佈進行監督。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干擾、破壞廣播電視主管部門依法開展的收視收聽率(點擊率)統計工作,不得製造虛假的收視收聽率(點擊率)。


收視之殤,該有個結論了!


在提出要求的同時,該規定還在第十九條中明確,出現統計造假、弄虛作假行為的,所在單位的主要負責人承擔第一責任,分管負責人承擔主要責任,統計人員承擔直接責任。


收視之殤,該有個結論了!


從上述條文中可以看出,關於收視收聽率(點擊率)的管理,首先明確了各地廣播電視主管部門是主要監管部門,而對於出現造假情況,也明確了主要責任和直接責任人。這一系列的管理規定,無疑為進一步遏制、監管和全面整治收視造假行為提供了有效依據。


收視造假已經成為毒瘤


對於一部(檔)廣播電視作品而言,如何對其進行評價,除了廣播電視觀眾的口碑熱度,具體的量化數據則是最直接、最簡便的評估值。曾經,電影票房造假就成為一段時間以來“公開”的秘密,一部電影口碑不佳但卻票房奇高,成為電影界的一種怪現象。伴隨著國家電影局等相關部門採取積極有效地措施,對電影票房進行實時監管,造假者也將受到司法機關追責,電影票房逐步走入正軌。


與電影票房造假稍有不同的是,廣播電視節目收視有其特殊性。製作方需要電視臺、網站等平臺方購買節目或電視劇,需要有數據支撐;平臺方向廣告商銷售,同樣需要數據;而所謂的“流量演員”也要依靠數據支撐熱度,這也就從側面說明了收視率(點擊率)的重要性,也直接導致了從製作到播出等全產業鏈均存在著一定程度數據造假的問題。


收視之殤,該有個結論了!


早在幾年前,光線傳媒總裁王長田就“炮轟”收視率造假,而在2015年全國兩會期間,人大代表張澤群等也指責收視率造假危害到行業健康發展,及至導演郭靖宇4000字長文控訴收視率造假,呼籲“徹底清除假收視率的毒瘤”。


說起收視率,無論是平臺方或是製作方,也是迫不得已甚至是“有苦難言”。對於平臺方而言,在新的評價體系沒有成型之前,廣告客戶仍然以收視數據作為基本的投放依據,誰率先捅破窗戶紙,就有可能在一定時間內收入受到損失,在當前各級電視臺尤其是衛視競爭激烈、生存艱難的情況下,誰願意做第一個“受傷”的人呢?


如今,收視收聽率造假成為影響行業健康穩定發展的重要不利因素,徹底清除毒瘤已經成為行業共識,唯有全產業鏈依據《規定》實施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全行業參與,才能讓這一毒瘤得到有效遏制。


各方在行動,效果初顯


針對廣播電視節目的評價體系,無論是管理方或是平臺方,近年來一直採取各種措施扭轉“唯收視率”論,其中,針對網絡平臺的播放量成為刷量重災區,就先後施重拳打擊。早在2018年9月,愛奇藝率先宣佈關閉顯示前臺播放量,優酷等平臺也相繼關閉,並以熱度值取代播放量成為重要的評價值。


收視之殤,該有個結論了!


針對廣播電視節目評價體系,早在2018年12月,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主導的《廣播電視節目收視綜合評價大數據系統》正式開通試運行,彙集全國1.4億有線電視、IPTV用戶直播收視行為數據。目前,這份收視率數據堪稱當前國內最權威的收視數據。

 

收視之殤,該有個結論了!


如今,《規定》為整治數據造假提供有效支持,全行業對收視造假的危害有目共睹,也有著徹底清除毒瘤的共識,下一步需要有明確的執行細則,和強有力的執行力度,不能依靠一方推動,而要全行業共同施策、多方努力,才能共同打造全行業公平、清朗的競爭環境。


收視之殤,該有個結論了!


這個牽動業界神經的收視之殤,現在看來,是該有個結論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