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帶著大腦看的《邪不壓正》

需要帶著大腦看的《邪不壓正》

終於去看了姜文的《邪不壓正》,看完之後沒有平時看完其他電影的暢快,也沒有感動和快樂,說不出的感覺------是一種不敢憤怒卻又憤怒的壓抑;既有讓人敬佩的絕望,也有最後無奈的割捨。整部影片來說,佈滿的是壓抑和絕望,片中指的是當時的國民政府,當時的所謂高官所謂抗日將軍;所有的電影臺詞,充滿諷刺的意味,諷刺電影中的那個年代,那個政府.這,何嘗不能對照現實?

電影開頭多次出現藍先生和朱潛龍談事時的對話:靠誰,靠日本人?靠不住。靠老蔣?更靠不住-----我認為這不是玩笑,是對當時政府的深深絕望。也就在影片的開始解釋了藍先生之後所有的行為:他為什麼會這樣。注意下姓氏,藍先生(藍色,當時政府的大旗顏色)他代表了國民政府,但又不是那幫汙穢之人,屬於當時的有志之士(電影中藍先生也說武昌起義也是他們起的頭),所以他和他所代表的有志之士,布了一個十多年的大局,當然最後的結果其實是失敗了,在影片的結尾他說:“窮途末路”,這不是玩笑話,而是真實的內心感受-----不論你有怎樣的佈局設計,在絕對的實力差距面前,其實都是不堪一擊;藍先生的內心最後是絕望的,但心中仍然對抗日充滿期待,比如最後他在死裡逃生被救出之後,立刻去接張將軍,一位他心目中的抗日希望,為了保護這個希望,冒死把他送進了租界區。可是姜文很壞的,大家看到那個張將軍的神情了嗎?那個張將軍進了租界,到了那個歌舞廳門前的表情,舌頭不由自主的伸出,像流著哈喇子的狗一樣,然後走到門前要進去的時候,才想起來給藍先生李天然敬個軍禮;電影裡藍先生當然沒有看到,但實際上對於國民政府的有志之士來說,他們最後的希望其實也沒了,已經從裡面壞掉了,只剩了個面子自欺欺人,騙自己度過著絕望的世界。這就是影片的主線,按照這個主線去看電影,會發現裡面的每一句臺詞,每一個畫面都不是多餘。

對於看電影的感受來說,最讓我觸動體會到絕望的畫面,是許晴演的鳳儀之死,姜文沒有特意給鳳儀的死做個單獨鏡頭,他只是捎帶的在拍日軍進城的時候,在城牆上一派日本女人歡呼的時候,看到鳳儀輕飄飄的,以絕美平靜坦然的神情,緩步走出城牆的邊沿,真的是絕望到心碎。這個畫面心碎的同時又讓人憤怒(我認為也有姜文自己內心的憤怒),鳳儀的一跳竟然砸死了一個正在城門石墩上坐著耀武揚威的日本軍人。我都可以腦補一個畫面:藍先生在憤怒的吶喊了:他媽的!連一個你們平時都認為水性楊花柔弱無力的女人都可以拉著一個小日本死!你們這些軍人,這些男人,這些人,都在做什麼!(如果當時中國的每一個男人都拉著一個小日本去死,真的,小日本早亡國了!)

絕望的延續,中間夾著些許美好和溫情,姜文在電影中也沒有絕望到底:李天然與巧紅,他們最後一起配合殺了根本一郎和朱潛龍,按照我的理解,這代表著新中國真正的希望。巧紅這個名字,一個巧,一個紅,在我認為都代表了當時的共產黨,巧是共產黨當時在實力上不足,堅持抗日的方針政策體現;紅是共產黨的顏色,也是太陽;李天然,代表的是民間組織,有力量,缺乏指揮引導,但這兩股力量合在一起,那就是我們的希望!

相比《讓子彈飛》,我更喜歡這部《邪不壓正》,但是我沒有辦法做到連刷兩遍,這是一部需要帶著大腦認真觀看和思考的電影,不燒腦,但費腦,看完真的會累(即使電影裡面出現的北京很多場景,都美的讓人在想是怎麼拍出來的!)。其實挺想再看一遍的,感覺裡還有許多東西需要去體會。也理解不少看完電影的人說看不懂或者沒意思,這部電影劇情應該是散而不亂、藕斷絲連,有明確的主線和輔線;裡面幾乎沒有浪費的畫面,如果不認真看電影,可能錯過一句話一個畫面,就沒辦法連起來了。

按照打分做對比的話,《我不是藥神》打9分,《邪不壓正》打9.5分。不要問為什麼,兩部電影都非常喜歡,而且《我不是藥神》我刷了兩遍,哭了兩遍;但是,真心講,除了劇情題材外,《邪不壓正》全面碾壓了《我不是藥神》。推薦沒看過這兩部電影的人都去看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