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聽萬源保衛戰紅色文物徵集路上的故事

達州是一方紅色的土地,是川陝革命根據地的核心區域,和對敵鬥爭的主戰場。我們的萬源是原川陝革命根據地的核心區,1934年,紅四方面軍在這裡進行了彪炳史冊的“萬源保衛戰”,8萬多萬源兒女參軍參戰,同時也留下了大量的革命文物。

聆聽萬源保衛戰紅色文物徵集路上的故事

萬源保衛戰戰史陳列館坐落在萬源市馱山公園內,佔地20餘畝,館舍面積2500平方米,是為紀念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戰史上規模最大、戰鬥最艱苦、戰績最輝煌的一次重大戰役“萬源保衛戰”的專題性紀念館。萬源保衛戰戰史陳列館1984年動工,1986年5月建成開放,2001年6月被中宣部命名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2005年成為全國100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之一。

聆聽萬源保衛戰紅色文物徵集路上的故事


聆聽萬源保衛戰紅色文物徵集路上的故事


聆聽萬源保衛戰紅色文物徵集路上的故事

萬源保衛戰戰史陳列館館藏可移動革命文物共2421件(套),其中珍貴文物116件(套),包括2件一級文物,20件二級文物,94件三級文物,另外有一般文物2305件。
萬源保衛戰戰史陳列館中有件國家一級文物就是被譽為“中國紅色第一缸”的大水缸,它高約1米,長約4米多,缸口的青石上沿一圈起起伏伏,有26個大小不盡相同的豁口,猶如浪花。水缸外壁刻著“工農弟兄們,你們不要被髮財人的欺騙,只有堅決與發財人鬥爭才是唯一的出路”的紅軍石刻標語,至今都清晰可見。
上千件革命文物述說著一段又一段愛國之情,那斑駁的痕跡正是鐫刻在歲月長河裡的紅色信仰。
為充分發揮傳承紅色基因、弘揚英烈精神的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作用,在樹立崇尚英烈、緬懷英烈、學習英烈的良好風尚,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萬源市委、市政府決定遷建萬源保衛戰戰史陳列館。為全面提升新館的陳列布展水平,萬源市文化體育和旅遊局特向社會各界公開徵集萬源保衛戰為主的革命文物和資料。
一、徵集範圍
凡屬於萬源市境內1932—1934年期間的革命舊址、遺蹟和革命文物、資料以及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在萬源活動的革命故事。


二、徵集內容
(一)萬源保衛戰時期秘密和公開的報刊、雜誌、圖畫、檔案、貨幣、郵票、印花、田契、路條、糧票、攝影圖片、表冊、宣言、文告、年畫、雕像、傳記、墓表等。
(二)革命先輩和烈士的文告、墨跡及用品,包括兵器、旗幟、報話機、胸標、袖章、車輛、醫療器械、證章、符號、印信、照片、衣物、桌椅等日常用具。;
(三)紅軍標語、口號、紅軍幣、紅軍公債、蘇維埃政府公章及蓋有公章的各種證件以及革命戰爭中所繳獲的文獻和實物。
(四)紅軍的信件、照片、有關證件、榮譽勳章、贈物。
(五)各級蘇維埃政權所使用的印章、遺存的文件、蘇維埃政權領導成員的名單、會議記錄、佈告等。
(六)革命武裝組織如赤衛隊、游擊隊、農會、工會、兒童團等組織使用的旗幟、文件、印章、袖標、胸章、武器。
(七)打土豪、分田地時留下的田契地契、帳冊登記和分田證。
(八)紅軍部隊籌糧籌款的登記賬冊、借款條和留款條。
(九)紅軍在萬源革命時期的民俗實物。

(十)紅軍在萬源的革命故事(口述或文字材料)。
三、徵集方式
本次文物徵集鼓勵無償捐贈,同時採取收購、借用與代管等多種方式。
(一)無償捐贈。對有意捐贈的單位或個人,由萬源保衛戰戰史陳列館遷建工程文物資料徵集小組辦理捐贈手續,並頒發捐贈證書,在陳列時標註捐贈者姓名和捐贈時間。
(二)收購。對文物所有者願意出售有館藏價值的文物或資料,經專家鑑定後以合理價格予以購買。
四、徵集時間
本次徵集活動自公告發布之日起,長期有效(集中徵集時間截止2020年3月31日)。
五、聯繫方式
聯繫地址:萬源市太平鎮馱山北路216號
聯繫人:袁詩琴
萬源保衛戰相關革命文物和資料徵集活動開展以來,得到了廣大市民積極響應。3月16日,熱心市民朱洪波就將自己收藏多年的川陝蘇區錢幣,無償捐贈給了萬源保衛戰戰史陳列館。

聆聽萬源保衛戰紅色文物徵集路上的故事

該錢幣正面上方有“川陝省蘇維埃造”字樣,在“500”字樣的兩邊各有一個五角星,正下方為漢字“五百文”,錢幣的背面有“全世界無產階級聯合起來”的文字,中間的圖案為疊在一起的五角星、鐮刀、斧頭,並被稻穗包圍,下方有“一九三四年”字樣,整個錢幣保存完好。據朱洪波介紹,這枚錢幣是十年前在老家發現的,並一直保存至今,捐贈給萬源保衛戰戰史陳列館,希望大家能夠銘記這段歷史。
 據萬源保衛戰戰史陳列館工作人員介紹,川陝省蘇維埃政權所鑄造的貨幣數量有限,既是具有研究蘇區歷史的革命文物,是川陝革命根據地的一段光榮的歷史見證。


想知道86年前的報紙是如何報道“萬源保衛戰”的?
萬源熱心市民葉浩平把自己收藏了5年的五份《世界日報》無償捐獻給了萬源保衛戰戰史陳列館收藏。這幾份八十六年前的報紙。報紙為繁體字印刷,豎排排版,明顯看到紙張已經泛黃發脆。工作人員帶上白手套,小心翼翼,緩緩展開報紙找到了多則關於當年萬源保衛戰的歷史記載,讓發生在1934年8月前後的史事重現在了眼前。葉浩平也向我們回憶起了這份報紙的來歷。

聆聽萬源保衛戰紅色文物徵集路上的故事


聆聽萬源保衛戰紅色文物徵集路上的故事

 對於市民葉浩平捐獻的藏品,萬源保衛戰戰史陳列館工作人員現場介紹,現在保存的關於當時萬源保衛戰的歷史記載的文獻資料並不多,這五份報紙不僅具有研究考證當時那場戰爭的歷史價值,也是見證了萬源人民所具有的英勇無畏的犧牲精神。
 巍峨的包台山屹立在大山之中,包台山位於竹峪鎮,海拔1400米,三面有稜角,道路十分崎嶇。近日,車行駛至半山腰無法前行,集體下車步行上山……經過兩個多小時時間,萬源保衛戰戰史陳列館文物徵集人員抵達包台山山頂。見到紅色文物發現者陳先生,認真詢問陳先生是如何發現這批文物的。


 工作人員耐心細緻給他講解文物保護法,並宣傳紅色文物保管方式方法。家住包台山腳的桂吉武聽到陳列館在徵集文物,便把放在家裡八十多年的藥碾捐給了陳列館。

聆聽萬源保衛戰紅色文物徵集路上的故事

“現在覺得這件寶貝最適合放在戰史陳列館裡展示了,因為那裡才是“它”最好的歸宿。”4月8日,竹峪鎮包臺村村民桂吉武激動的對戰史陳列館文物徵集工作人員說道。
據桂吉武介紹,其祖父當年從醫,在紅軍駐紮竹峪期間,曾擔任紅軍醫護人員,該石藥碾為其祖父為紅軍醫療時的用具,祖父去世後桂吉武一直精心保存。聽說戰史陳列館文物徵集工作人員來徵集文物,便主動無償捐贈出來。

聆聽萬源保衛戰紅色文物徵集路上的故事


聆聽萬源保衛戰紅色文物徵集路上的故事

據瞭解,包台山戰場遺址是紅四方面軍在川陝蘇區開展的反川軍田頌堯為總指揮的三路圍攻戰略反攻階段的一場重要戰鬥,從1933年2月至6月曆時四個多月,是竹峪關反擊戰的重要戰場之一,血戰萬源第一仗就是在竹峪關打響。

據瞭解,為豐富陳列館遷建後展陳內容,文物徵集工作開展以來,社會各界熱心人士為陳列館捐贈了很多珍貴文物,這些文物反映了萬源保衛戰的光輝歷史,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價值。萬源保衛戰戰史陳列館將妥善保管、合理利用,在今後的展覽中充分展示出來,讓更多的參觀者通過文物瞭解這段革命歷史,讓這些文物在印證歷史、傳承歷史、弘揚愛國主義精神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編後語】:許多民間收藏的革命文物由於不合理不科學的保存,導致容易損壞。小編希望有更多的市民參與到萬源保衛戰相關革命文物和資料徵集活動中來,從而讓這些珍貴的革命文物有更好的歸宿。
【延伸閱讀】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實施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見》中明確指出,“鼓勵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設區的市制定革命文物保護地方性法規。”因此,經達州市人大常委會研究,決定將《達州市紅色文化遺址保護條例》納入2020年立法計劃,並啟動立法調研相關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