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破案,《成化十四年》用細節還原被忽略的朝代,有心了

近年來,一些國產電視劇飽受詬病,但古裝劇的水準還是沒得說。不知大家發現沒?歷史題材的電視劇在朝代的選擇上多有侷限性,大部分聚焦在清朝康雍乾或者魏蜀吳三國時期。其實明朝也有著培育好故事的土壤,尤其是明後期,但因為相關劇太少而不被觀眾熟知。

小編正在追的這部《成化十四年》頭就很"鐵",它以明憲宗在位時的成化年間為背景,講述了六品推官唐泛(官鴻 飾)、錦衣衛總旗隋州(傅孟柏 飾)和西廠主管汪植(劉耀元 飾)三位主角抽絲剝繭共破懸案的故事。這部寶藏電視劇將視角對準那個"冷門"的朝代,在破案之餘更把成化年間的歷史煙火氣展現得淋漓盡致。

不只是破案,《成化十四年》用細節還原被忽略的朝代,有心了

吃,是唐泛人生中的頭等大事,劇中對於美食的展現也相當有看頭。如今各家各戶餐桌上常見的番茄和玉米,都是明朝時才被引入我國的。《成化十四年》裡唐泛第一次在好友裴淮那兒看見番茄時,它還叫狼桃。玉米也被形容成一種西邊生長的大高粱,唐泛不知道玉米不能生吃,上去就啃兩口。劇中諸如此類的細節不僅是緊張破案情節下的點綴,更給觀眾們帶來很多科普。

不只是破案,《成化十四年》用細節還原被忽略的朝代,有心了

劇中主角們常戴的各種帽子,也是按照歷史上官員們的等級和地位劃分的。另外劇中對於煙花柳巷的設計在歷史中更是有跡可循。青樓文化向來是古裝劇中不可抹掉的一筆,《成化十四年》正是用這種側面描寫烘托出那個年代繁華安定的市井生活,該劇能將種種細節做到最優,也足以見其誠意。

不只是破案,《成化十四年》用細節還原被忽略的朝代,有心了

不只是破案,《成化十四年》用細節還原被忽略的朝代,有心了

想要完整地展現明朝的歷史,僅靠服化道是遠遠不夠的。劇中的遼東盜馬案向我們展示了古代遼東地區的緊張局勢以及明代的馬政。在局勢不明朗的古代,馬的地位相當於戰鬥機,"馬政"更是明朝對官用馬匹重要的管理制度。能在敘述案件之餘加入真實的歷史,也能夠看出本劇編劇是下了大功夫的。

不只是破案,《成化十四年》用細節還原被忽略的朝代,有心了

明朝的機構擁有錦衣衛、東廠西廠這些設定,東廠想必大家都比較熟悉。這西廠又是個什麼單位?歷史中,西廠正是於十三年增設的,第一任提督正是太監汪植。《成化十四年》中由劉耀元飾演的西廠提督汪植身居高位且心狠手辣,不僅能將監視對象和妻子之間的私房話都聽得一清二楚,還能三言兩語解決掉朝中重臣的性命,其實這一情節也是基於歷史的合理改編。新興機構西廠是明憲宗的心腹力量,汪督公更是年少就深受皇帝和貴妃信任。

不只是破案,《成化十四年》用細節還原被忽略的朝代,有心了

《成化十四年》中的重頭戲之一"真假汪植案",在歷史上也有案可查:一位叫楊福的人覺得自己相貌有幾分像汪督公,便打著他的旗號招搖撞騙。而在劇中真假汪植案則更加曲折離奇,這也能看出創作者在貼合曆史地位基礎上,更賦予角色更多空間。

不只是破案,《成化十四年》用細節還原被忽略的朝代,有心了

熟悉明朝歷史的人都知道,明朝中後期的繁華大多是表面功夫,在這之下是暗潮湧動的各階層勢力。《成化十四年》鄭誠一案中,我們看到了權貴子弟肆意踐踏百姓的陰暗面;汪植重開馬市一事中,各地方官不遺餘力對汪植百般奉承,企圖得到宦官的庇佑;吉安知府黃景隆以暴制暴,靠苛政酷法維持表面的祥和……這些案件背後投射出來的眾生相,何嘗不是明朝中後期的縮影?

不只是破案,《成化十四年》用細節還原被忽略的朝代,有心了

《成化十四年》的主創人員們功力可謂深厚,他們不只是完成一部精彩紛呈的探案下飯劇,而是穿越時空將一個真實的明朝帶到觀眾們的眼前。這部誠意十足的劇作每週三至週五20點在愛奇藝更新,誠邀喜歡歷史、喜歡古裝劇的大家品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