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模具澆口位置的選擇技巧

注塑模具澆口位置的選擇技巧

一、澆口方位的要求

1.外觀要求 (澆口痕跡, 熔接線)

2.產品功用要求

3.模具加工要求

4.產品的翹曲變形

5.澆口容不簡單去除

二、對出產和功用的影響

1.流長(Flow Length)決議射出壓力,鎖模力,以及產品填不填的滿流長縮短可下降射出壓力及鎖模力。

2.澆口方位會影響保壓壓力,保壓壓力鉅細,保壓壓力是否平衡,將澆口遠離產品未來受力方位(如軸承處)以防止殘留應力,澆口方位必須考慮排氣,以防止積風發作不要將澆口放在產品較弱處或嵌入處,以防止偏位(Core Shaft)。

三、挑選澆口方位的技巧

1 s7 Y/ d+ \\; w; @) C# ^

1.將澆口放置於產品最厚處,從最厚處進澆可提供較佳的充填及保壓效果。假如保壓缺乏,較薄的區域會比較厚的區域更快凝結,防止將澆口放在厚度突然變化處,以防止遲滯現象或是短射的發作。

2.或許的話,從產品中心進澆,將澆口放置於產品中心可提供等長的流長,流長的鉅細會影響所需的射出壓力,中心進澆使得各個方向的保壓壓力均勻,可防止不均勻的體積縮短。

3. 澆口(Gate) :澆口是一條橫切面面積細小的短槽,用以連接流道與模穴.橫切面面積所以要小,目的是要取得以下效果:

1)模穴注不久, 澆口即冷結

2)除水口簡易

3)除水口結束,僅留下少量痕跡

4)使多個模穴的填料較易控制

5)減少填料過多現象

規劃澆口的辦法並無硬性規定,大都是依據經歷而行,但有兩個根本要素須加以折衷考慮:

1. 澆口的橫切面面積愈大愈好,而槽道之長度則愈短愈佳,以減少塑料通過時的壓力損失.

2. 澆口須細窄,以便簡單冷結及防止過量塑料倒流.故此澆口在流道中心,而它的橫切面應盡或許成圓形.不過, 澆口的開關通常是由模件的開關來決議的.

3. 澆口尺度:澆口的尺度可由橫切面積和澆口長度定出,下列因素可決議澆口最佳尺度:

1)膠料活動特性

2)模件之厚薄

3)注入模腔的膠料量

4)熔解溫度

5)工模溫度

決議澆口方位時,應緊守下列原則:

1. 注入模穴各部份的膠料應儘量平均.

2. 注入工模的膠料,在注料過程的各階段,都應堅持一致而穩定的活動前哨.

3. 應考慮或許呈現焊痕,氣泡,凹穴,虛位,射膠缺乏及噴膠等情況.

4. 應儘量使除水口操作簡單進行,最好是主動操作.

5. 澆口的方位應與各方面合作。

四、澆口的平衡

假如不能取得平衡的流道系統,可採用下述澆口平衡法.以達到齊截注模的方針.這種辦法適用於有很多模穴的工模。

澆口的平衡法有兩種:改變澆口槽道的長度及改變澆口的橫切面面積。在另一種情況下,即模穴有不同的投影面積時,澆口也需要平衡.這時,要決議澆口的鉅細,就要先將其中一個澆口尺度定出,求出它與其對應模穴體積相較的比率,而且把這個比率應用到其澆口與各對應模穴的比較上,便可相繼求出各個澆口的尺度.經過實踐試注後,便可完成澆口的平衡操作。

; S* x0 l! i8 n# L" L9 [

五、澆口在流道的方位

當塑料流入流道時,塑料挨近模面最先降熱(冷卻)及凝結.塑料再向前活動時只是在此凝結的塑料層流過.又由於塑料是低傳熱物質.固態的塑料形成絕綠層及堅持層的仍可活動.所以,在抱負的情況下,澆口應設置在橫流道層方位,使得最佳的塑料活動效應.此情況最常見於圓形及六角形的橫流道.可是梯形的橫流道無法達致此效果,因澆口不能設置於流道的中間方位.

六、直接澆口(Direct Gate)或大水口(SprueGate)

澆道直接供應塑料到製成品. 澆道黏附在製成品上.在兩板的工模.大水口通常是一出一隻,但在三板模或暖流道工模的規劃上,可以一啤多隻。

缺點:在製成品表面形成水口印會影響成品外觀.而水口印鉅細在於唧咀的細直徑孔。

) b7 I2 ^: T: U9 J# \\- J8 ^

七、唧咀的脫模角,唧咀的長度

因而大水口印可以減細,只要將上述唧咀的遲寸改小.但唧咀的直徑受爐咀直徑的影響,而水口要易於出模的關係,脫模角不能少過3度.所以只要唧咀長度可以減短,用加長爐咀即可.

澆口挑選:澆口是流道和型腔的連接部分,也是注塑模進料系統的最終部分,其根本作用為:

1)使從流道來的熔融塑料以最快的速度進入充溢型腔。

2)型腔充溢後,澆口能敏捷冷卻封閉,防止型腔能還未冷卻的塑料迴流。

八、總結

澆口的規劃和塑件的尺度、形狀模具結構,打針工藝條件及塑件功能等因素有關.可是依據上述兩句根本作用來說,澆口截面小,長度要短,由於只要這樣才幹滿意增大流料速度,快速冷卻封閉,便於塑件分離以及澆口殘痕最小等要求.

澆口規劃關鍵可歸納如下:

1. 澆口開設在塑件斷面較厚的部位,使熔料從厚料斷面流入薄斷面保證充模完全;

2. 澆口方位的挑選,應使塑料充模流程最短,以減少壓力損失;

3. 澆口方位的挑選,應有利於排除型腔中的空氣;

4. 澆口不宜使熔料直衝入型腔,否則會發生漩流,在塑件上留下旋形的痕跡,特別是窄的澆口更簡單呈現這種缺點;

5. 澆口方位的挑選,應防止在塑料表面上發生拼縫線,特別真實圓環或是圓筒形的塑件中,應在澆口的面的熔料澆合處加開冷料井;

6. 帶有細長的型芯的注塑模的澆口方位,應當離成型芯較遠,不使成型芯受料流衝而變形;

7. 大型或扁平塑件成形時,為防止翹曲、變形、缺料可採用複式澆口;

8. 澆口應儘量開設在不影響塑件外觀的方位,如邊緣底部;

9. 澆口的尺度取決於塑件的尺度、形狀和塑料的功能;

10.規劃多個型腔注塑模時,結合流道的平衡來考慮澆口的平衡,儘量做到熔融料一起均勻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