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高中历史】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视频讲解

知识点

【高中历史】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抗日战争

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1935年,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开会,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1937年7月7日,日军全面侵华。8月13日,日军制造八一三事变,威胁南京。中国守军进行了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面对危机,1937年9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国共第二次合作开始。1938年10月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1942年世界反法西斯阵营正式形成,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战场。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解放战争

1946年夏,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1947年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1948年9月至1949 初,人民解放军发动三大战役,基本消灭国民党主力军队。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解放南京,推翻了国民党政权的统治。


例题


【高中历史】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1.(2017江苏卷) 1937年8月,毛泽东强调要“发挥红军的特长”,创建根据地,开展游击战,钳制与消灭敌人。在此原则指导下,人民军队

A.粉碎了第三次“围剿”

B.变敌后为抗日的战场

C.赢得长征的伟大胜利

D.取得台儿庄战役大捷


【解析】B 考查时间,第三次“围剿”是在1930——1933年之间;长征胜利会师是在1936年10月;台儿庄大捷发生在1938年,均与题意时间不符。日军全面侵华后,中国共产党呼吁国共合作,积极开展敌后抗日,因此B项正确。


2.(2017全国1卷)陕甘宁边区政府在一份文件中讲到:“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根据……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有权利。”这一精神的贯彻

A.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

B.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

C.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

D.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


【解析】B 根据题中“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有权利”说明此文件呼吁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目的是为了适应抗日战争的需要,因此B项正确。土地革命开始于1927年——1933年;国民革命发生在1924年——1927年;抗日战争时期并未反抗国民党政府,因而此三项均可排除。


练习


【高中历史】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1.(2019北京卷)1938年初,中国共产党创建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下列表述正确的是,它

A.是八路军正面战场的战区之一

B.壮大了新四军的力量

C.是抗战时期中共中央所在地

D.是敌后战场的组成部分


2.(2017天津卷)1938年,中共中央机关刊物《解放》周刊连续发表文章,总结七年来党在东北抗日游击战争中的经验教训,其根本经验的第一条便是“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分裂则败,联合则胜’,成为铁一般的定律”。这是中国共产党总结东北抗日斗争经验教训的第一次尝试。材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

①总结全面抗战的经验教训

②在东北地区长期坚持抗日斗争

③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准备

④强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018江苏卷)下图是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兵力对比图。由此可知,人民军队兵力总数占据优势始于

【高中历史】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A.全面内战爆发时

B.战略反攻开始前

C.三大战役进行中

D.渡江战役结束后


【答案】D C C

【解析】1.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敌后战场之一而非正面战场;根据地建立壮大了八路军的力量而非新四军;抗战时期中共中央所在地是延安,此三项均可排除。D项正确。

2.根据题意,结合所学,1937年日军全面侵华,1938年总结全面抗战经验为时过早,①可排除;题中“总结七年来党在东北抗日游击战争中的经验教训”可以得出②正确的结论;1938年全面抗战开始不久,无法判定是否胜利,③排除;题中“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可看出④正确。因此,C项正确。

3.考时间,由图可知国共两党兵力对比发生变化是在1948年11月,此时正是三大战役进行之时,C项正确。全面内战爆发于1946年;战略反攻开始于于1947年;渡江战役结束于1949年;此三项均可排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