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樂正骨史話十二|萬丈高樓平地起——第五代傳人高雲峰中(②)

二、正骨學院平地起


在中國近代史上,有一所著名的軍事院校,這所院校為國共兩黨培養了大批軍事政治人才,這所院校,就是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簡稱“黃埔軍校”。


在中國高等教育史上,也有過一所培養中醫正骨專門人才的高等學府,它為國家培養出了一大批高級中醫正骨人才,為繼承和發揚中醫骨傷學科,為中醫正骨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這所院校,就是河南省平樂正骨學院,它被譽為中醫正骨界的“黃埔軍校”。


中醫藥學有著數千年的悠久歷史,取得過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但是在舊中國,卻不被國民黨政府重視。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醫的地位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作為國之瑰寶,中醫受到了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扶持。1956年,北京、上海、成都、廣州相繼成立了4所中醫學院。


1958年,是個千帆競發、萬馬奔騰的年代,也是一段激情燃燒的歲月。


1958年,河南省省長吳芝圃來到洛陽專區正骨醫院視察,在培養正骨人才方面,他希望高雲峰能夠辦法再多一點,步子再大一點,再多培養一些正骨人才。


舉辦過兩期正骨學習班的高雲峰,深有體會地說,要想多培養中醫正骨人才,可以通過辦學的辦法來解決。開辦學校,可以一批一批地培養學生,比一個一個地帶徒弟來得快,這樣要不了多少年,平樂正骨的醫術就可以在全國普及了。為了保證教學質量,高雲峰還建議通過考試,從中學生中選拔人才。


吳芝圃回去後不久,辦學校的事情就有了著落,但不是辦培訓班和培訓學校,而是要辦一所培養高層次正骨人才的大學。


1958年9月,國家衛生部批准建立全國第一所中醫正骨高等院校——河南省平樂正骨學院。高雲峰任院長,張炳和任黨委書記。


河南省平樂正骨學院的成立,在平樂正骨史上是又一個里程碑,它標誌著在民間家傳私授了200多年的平樂郭氏正骨醫術,從此進入了國家現代高等教育的醫學殿堂。


河南省平樂正骨學院的校址選在了洛陽白馬寺西側,學校佔地300畝。為什麼沒有把學院建在平樂呢?原來高雲峰考慮到白馬寺離龍海鐵路近,公路交通方便,無論是患者還是學生,進出都很便利。另外,也許還有高雲峰個人的考慮,因為丈夫郭燦若的靈柩就是從白馬寺車站迎回故里的,這裡有共產黨對郭家的恩情。


常言道,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有意思的是,當首屆河南省平樂正骨學院大專班的首屆學員前來報名時,學校竟然還是一片空曠的田野,學員們只好暫住在白馬寺附近的一所榮譽軍人學校。正骨學院的學員也是從中醫進修學校劃撥過來的,這是怎麼回事兒呢?原來,創建河南省平樂正骨學院的批文下來時,河南中醫進修學校也在這一年升格為河南中醫學院,而且這兩所院校都錯過了高考錄取的時間。為了解決生源問題,河南省衛生廳便把中醫進修學校招的兩班學員一分為二,中醫學院和正骨學院各一個班,所以新生入校時,正骨學院的校舍還沒有來得及建。


黨委書記張炳和是一位革命老幹部,他善於做思想工作,組織能力強,工作經驗豐富。在開學典禮上,張書記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他從平樂正骨的歷史,講到高院長的大義獻方;從偉大領袖毛主席的親切囑託,講到高院長帶異姓徒弟;從創建新中國第一所高等正骨學院,講到同學們肩負的重任。張書記富有感染力的講話,贏得了同學們的陣陣掌聲。


高雲峰向同學們介紹了毛主席和共產黨對中醫藥事業的關心和重視,特別是對平樂正骨的關懷和希望。她告訴同學們,要想成為一個好醫生,除了要有高超的醫術,還要有高尚的醫德。她鼓勵同學們要克服困難,艱苦創業,努力學習,勇攀高峰。高雲蜂的講話,讓同學們深受鼓舞。


正骨學院創建初期,條件是非常艱苦的。1958年,全國大辦鋼鐵,以鋼為綱,勞動力都鍊鋼去了,建校找不到民工。政府除了批地撥款外,學院建設主要靠學生勤工儉學來完成。不僅基礎設施要靠自己動手,就連建校用的材料都要自已解決。幸運的是,首屆學員都是中醫進修學校招的進修生,他們都是三四十歲的成年人,有著豐富的勞動和生活經驗。


為了“多、快、好、省”地建設學校,學校領導根據每個學員的特點,把師生分成了三個勤工儉學小組,分別負責伐術、制磚和藥材工作。張炳和側重抓建校,負責伐木組、磚瓦場;高雲峰側重抓教學、學生管理和種藥、製藥。


伐木組的工作最艱苦,他們要到洛寧縣的深山老林裡去砍伐木材。伐木組的組長是學生黨支部書記婁多峰,副組長是青年教師孫炳烈。到洛寧縣伐木,是張書記和當地政府聯繫的,他曾經擔任過洛寧縣縣委書記,對當地情況十分熟悉。


深山裡伐木是一項重體力勞動,而且非常危險,伐木組成員20多人在老鄉家吃飯,山裡只有紅薯和玉米,幾乎沒有蔬菜和肉,天天吃紅薯和玉米糊,體力很難得到補充。


砍下來的木材,沒有運輸車外運,只好靠人抬肩扛,把木材運到山下的洛河邊上,捆成木筏投入河水中,讓它順水漂流至白馬寺河段,再截獲打撈上岸,然後全院師生出動,手拉肩扛運回工地。


時值天寒地凍,負責下河打撈木材的師生,每次下水前都要喝上幾口白酒抗寒。有時恰逢夜間到站,還得連夜奮戰,突擊運輸,以確保建校的需要。


制磚組的工作也相當辛苦。制磚組的師生們在露天磚瓦廠作業,制磚坯、燒磚窯、壘磚垛、搬運磚頭,每一項都是又苦又累的重體力勞動。特別是磚頭出窯時,會更加辛苦,剛燒好的磚溫度很高,師生們冒著“高溫”,不停地往外搬磚,每天都是一身汗、一身灰。時間一長,師生們皮膚都曬得黝黑,雙手也都磨出了老繭。


高雲峰帶領著藥材組的師生,在學院開闢了80多畝中藥材種植基地,還建立了一個製藥廠。在中草藥的種植過程中,犁地、播種、澆水、施肥、除草、收割、晾曬、歸倉,樣樣都是師生們親自動手。


學院製藥廠主要生產由平樂郭氏正骨祖傳秘方配製的接骨丹和展筋丹,藥材的炮製由藥材組負責。高雲峰非常重視製藥工作,特別強調藥物的質量,因為藥物的炮製方法不同,療效也會大不一樣。


在炮製中藥時,她總是親自到場指導師生,手把手地教他們如何挑選上好的中藥材,並按照平樂郭氏祖傳的方法炮製藥物。為了接骨丹和展筋丹的實驗研究,她把藥房的碾巢、蒸籠、鍋、煤火等搬到實驗室,親自動手操作,炮製每一味藥物。這些藥物,有的上蒸籠蒸,有的用豆腐煅,有的過油,有的用黃麻紙一層一層地去油,直到每一味藥都達到應有的標準為止。


接骨丹和展筋丹來源於平樂郭氏正骨傳承了200多年的祖傳秘方。在舊社會,為了保密,郭家從不在一個地方採購藥材,炮製中藥都是在晚上秘不示人的情況下進行。現在,高雲峰毫無保留地教大家制藥,對工作不辭辛苦,認真負責,精益求精,師生們都被她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所感動。


在勞動中發生磕碰傷是常有的事情,嚴重時腫痛難忍,好在他們經常使用展筋丹來治療。對於展筋丹的神奇療效,同學們都有切身的體驗。


建校初期,正骨學院的生活學習條件非常艱苦,剛開學時,學校的各種設施都比較簡陋,無論是教室、宿舍,還是校領導辦公室,都沒有火爐和電風扇,就連食堂做飯的鍋都是從榮譽軍人學校借來的。


學校沒有一幅教學掛圖,沒有一本中醫正骨學的教科書,更談不上實驗器材。講解用的固定竹篦,都是高雲峰帶領學生們一刀一刀劈出來的。為了能夠更好地開展教學工作,高雲峰還帶著學生們,拿著手電簡,一起夜行30多里路去尋找人骨標本。


就是在這樣的艱苦環境下,也沒有任何一個人被困難所嚇倒。師生們廢寢忘食地工作學習,爭先恐後地參加各種勤工儉學,從來沒有人喊過累,內心也不曾抱怨過。師生們在艱苦的環境中鍛鍊成長,併為此感到光榮和自豪。


辛勤的汗水換來豐碩的成果。正骨學院在成立後的短短1年內,經過全校師生的艱苦奮鬥,終於完成了河南省平樂正骨學院的早期建設,一座環境優美的現代化高等教育學府拔地而起,原來寂靜無聲的曠野,傳來了陣陣琅琅的讀書聲。


1959年,河南平樂正骨學院本科班開始招生。學院設有中醫正骨、解剖、內科、中藥、方劑、醫學史等9個教研組,每個教研組有3~6名教師。教師們是來自醫學院校的優秀畢業生,以及省內各家醫院的名老中醫,師資力量雄厚。


河南平樂正骨學院開辦了四個班次的中醫正骨專科班和本科班,招收了200餘名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或三年以上臨床經驗的中、西醫師。學院還配備了各種成套的教學設備,有自已的製藥和中草藥種植基地。


河南省平樂正骨學院的建立,證明了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醫學的發展才能出現前所未有的奇蹟。


1962年,受三年自然災害和經濟建設過熱的影響,國家財政困難,河南省平樂正骨學院被迫停辦。


雖然這所大學存在時間不長,但中國中醫正骨界的一個“平樂學派”卻因此建立。據統計,至1990年,全國各大正骨醫院、綜合醫院正骨科或中醫學院的正骨專業負責人、業務骨幹,70%都是“平樂出身”,河南省平樂正骨學院儼然成為中醫骨科界的“黃埔軍校”。河南省平樂正骨學院的輝煌成就,將永遠鑄刻在中醫學教育的發展史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