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汝窯神祕的面紗,帶你瞭解真正的汝窯!中國北宋時期主要代表瓷


汝窯,五大名窯之一,因產於汝州而得名,窯址在今河南省寶豐縣大營鎮清涼寺村,汝瓷位居宋代“汝、官、哥、鈞、定”五大名窯之首,在中國陶瓷史上素有“汝窯為魁”之稱。汝窯中華傳統制瓷著名工藝之一,中國北宋時期主要代表瓷器。

揭開汝窯神秘的面紗,帶你瞭解真正的汝窯!中國北宋時期主要代表瓷

汝窯瓷釉基本色調是一種淡淡的天青色,俗稱“鴨蛋殼青色”,釉層不厚,隨造型的轉折變化,呈現濃淡深淺的層次變化。釉面開裂紋片,多為錯落有致的極細紋片,俗稱為“蟬翼紋”。瓷器胎均為灰白色,深淺有別,都與燃燒後的香灰相似,故俗稱“香灰胎”這是鑑定汝窯瓷器的要點之一。

揭開汝窯神秘的面紗,帶你瞭解真正的汝窯!中國北宋時期主要代表瓷

後世仿汝窯者始於宣德官窯,署有宣德官窯款,其釉色較宋汝透亮,紋片較宋汝密而規整,且釉面具有宣德特有的橘皮紋。清雍正唐英時再度仿汝窯,多數仿宋汝的天青色,紋片多為蟬翼紋,少有大紋片和無紋片的。唐英時的仿品鑑別時也很容易,因為宋汝為無光釉,清仿品則釉面透亮,所有仿品均隱現一圈藍色。再者雍正仿品不是仿古作偽,僅是仿其釉色,有些造型則屬清代特有,且御窯廠產品多書六字或四字本朝青花篆款,更為鑑定提供了方便。


揭開汝窯神秘的面紗,帶你瞭解真正的汝窯!中國北宋時期主要代表瓷

汝窯以傳承藝術為己任,採用傳統手工製作陶瓷方法,製作一個陶瓷的工序高達十三道,包括淘泥、摞泥、拉坯、印坯、修坯、捺水、畫坯、上釉、燒窯、成瓷、成瓷缺陷的修補,做工精細,設計唯美、承藝汝瓷以“釉色層”領先,器型古樸典雅得當,光潤有度,由於汝瓷釉層厚,常有開片如魚鱗、蟬翼狀,久用之後茶色會著附於裂紋處,形成不規則的變換交錯的花紋,故而手感潤滑如脂,似玉非玉之美。

揭開汝窯神秘的面紗,帶你瞭解真正的汝窯!中國北宋時期主要代表瓷

清代學者梁同書在其《古窯器考》一書中的記載:"汝窯,宋時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建青器窯,屑瑪瑙為釉,如哥而深,微帶黃,有似卵白,真所謂淡青色也。汁水瑩厚如堆脂。……底有芝麻花細小掙釘,土脈質制較官窯尤滋潤。薄者難得。時唐即耀諸州悉有窯,而以汝為冠。"

揭開汝窯神秘的面紗,帶你瞭解真正的汝窯!中國北宋時期主要代表瓷

此件汝窯為清代所仿製,器型為筆添,筆舔,在清朝屬文具小九件之一,還包括有:筆筒、水呈、筆架、墨床、印盒、糨糊盒、鎮紙等。乾隆時期最為盛行,品種最為齊全,以後各朝代雖有但品種已不齊全了。現代市場上看到的清朝文具不少,但要湊齊卻不容易,青花彩多,粉彩的少,價格也不一樣,都是清中期細路份的東西

古代的文房用具分類很細,除了文房四寶外,還有筆筒、水丞、筆架、墨床、印盒、糨糊盒、鎮紙、硯滴、臂擱等,它們各有各的用途,缺一不可,尤其是有身份、地位的文人,對此更是講究。在這些紛繁複雜的文具中,有一件十分特別,它的主要用途,是為蘸墨的毛筆抹勻筆尖,這種器物多長約寸餘,小巧可愛,它們被稱為筆舔。因為一些古人覺得“舔”字不雅,所以筆舔在書中又被寫作“筆覘”“筆掭”或“筆舐”。


揭開汝窯神秘的面紗,帶你瞭解真正的汝窯!中國北宋時期主要代表瓷

古代文人認為,飽蘸墨色的筆毫,一需檢驗濃淡,再需加以理順,用筆舔來“舔”出筆鋒,方能落筆。現存最早的筆舔是南宋哥窯荷葉形筆舔,但筆舔在宋代並不是很流行,甚至未見任何書中記載。到了明代,筆舔的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升,文學家屠隆在其所著《考盤餘事》中收錄文房器具四十餘種,筆舔位列第八。清乾隆年間,筆舔的產量達到巔峰,被列為文具“小九件”之一,其中一些精品還剝離了實用功能,被時人專門用於觀賞。

揭開汝窯神秘的面紗,帶你瞭解真正的汝窯!中國北宋時期主要代表瓷

筆舔主要用於毛筆蘸墨後,在一似小盤的器物上把筆尖上的墨抹勻,這一似小盤的器物,這一似小盤的器物,就是筆舔。這種筆舔器,小的多,大件的少,小的也就寸餘,大的有四五寸長,價值也相差甚遠,小的百餘元就可買到。筆舔在清代雖為實用品,但精品已不再實用,多為收藏品用於觀賞,屬鑑賞品了。筆舔在嘉慶年間與乾隆時期的器形相差不多,基本不是規矩形,而是隨形器,有樹葉形、荷葉形。荷葉形筆舔中間的葉筋常用突起紋飾表示,線條流暢,葉形翻卷,其形似荷葉。乾隆時期獨創的象生瓷、雕瓷等,此時已極為少見了,傳統的釉色和青花彩等,嘉慶時期大多保留著乾隆時期的風格,而這個時期新出的品種有粥罐、面盆、溫盤、溫碗等,數量之多還可供外銷用。仿古瓷尤其是仿宋代五大名窯器,仍有所燒製,但其規模已不如乾隆時期。筆舔雖為小器,卻有大樣。物以稀為貴重。嘉慶時期的紋飾風格,大體繼承了乾隆時期工筆繪畫與寫意繪畫並用的風格,筆法纖細而規整,構圖拘謹,燒造工藝有刻、印、劃、鏤空、貼、塑等。流行的圖案有:蝙蝠、瓜蝶連綿、三果、百子龍燈等有寓意的畫片。在施釉方面,嘉慶前期的釉面與乾隆時期的差不多,釉面光潔細潤,中晚期的施釉就較差了,尤其是小件的器物,施釉較薄,釉面光潤不足,常有波浪紋。胎體方面,嘉慶前期的胎體與乾隆時期相差不多,後期又與道光窯相似,所以行里人稱這一時期的瓷窯為“乾嘉窯”、“嘉道窯”。這一時期與之前代、後代容易混,但還是有自己本朝的特點,只要認真比較就可以分辨清楚。

揭開汝窯神秘的面紗,帶你瞭解真正的汝窯!中國北宋時期主要代表瓷

汝窯筆舔和在市場上非常少見,價值也是較高的,在收藏裡算是小件器,但一樣有升值的空間。需要了解的是,古代的文房用具分類很細,各有各的用途,缺一不可,尤其是有身份、地位的文人,對此更是十分講究,是我們現代人所不及的。現代對文房用具不是很講究,屬於實用品,而沒有其觀賞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