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自閉症日:即使你不完美,也是我們的寶貝。

在這個世界上有一群小孩

他們的眼神遊離不定

他們對外界漠不關心

他們不聾,卻對世界的聲響充耳不聞

他們不盲,卻對周圍的人物視而不見

他們不啞,卻不知該如何開口說話

他們就像是天上的星星

在遙遠而漆黑的夜空閃爍著

他們就是自閉症患兒

他們是“星星的孩子”


世界自閉症日:即使你不完美,也是我們的寶貝。


今天,是第12個“世界提高孤獨症意識日(World Autism Awareness Day)”。聯合國第62/139號決議呼籲,在每年的4月2日這一天,提高世界各國對自閉症患者的關注。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自閉症患者超過1000萬,其中0-14歲兒童患者超過2000萬,並且近年來的患病率有上升趨勢。

這個不理解別人,也很少被別人理解的群體。

今天,我們試著走近他們真實的世界。

世界自閉症日:即使你不完美,也是我們的寶貝。

被魔鬼偷去靈魂的孩子

“自閉症”的醫學名稱是“孤獨症譜系障礙”(Autism Spectrum Disorder),又叫“孤獨症”。孤獨症曾經被錯誤地認為是兒童精神分裂症,但事實上它是一種神經發育性障礙。在美國CDC統計中,它的發病率達到可怕的1/59。

當孩子被診斷為自閉症以後,很多父母會有自責的情緒,總懷疑是不是自己在對孩子的教養方式上犯了什麼錯誤?而事實上,自閉症不同於一般意義上的孤僻、內向,它不是一個心理問題,而是由於大腦異常導致的發育障礙,也就是說,它是一種先天性的生理疾病,與父母的教養方式沒有直接關係。

在1943年以前,人們把自閉症兒童稱作是「被魔鬼偷去靈魂的孩子」。從1943年美國兒童精神科醫生Leo Kanner最早提出「孤獨症」這個概念開始,人類一直找不到導致它的病因和有效的治療方法。

在現代醫學快速發展的當下,“自閉症”對於我們仍然是一個巨大的謎團。

世界自閉症日:即使你不完美,也是我們的寶貝。

被浪漫誤解的孩子

對於自閉患兒,普通人總是存在諸多“浪漫的誤解”:

在公益活動裡,自閉症的小孩可以畫出那些技藝不俗的畫作;

《雨人》裡的Dustin Hoffman、《生活大爆炸》裡的謝爾頓,他們要麼智商超群,要麼只是遵循一種比較古怪的行為模式——這種社交方式在當下甚至還顯得有點可愛。

世界自閉症日:即使你不完美,也是我們的寶貝。

(Dustin Hoffman在《雨人》中飾演的孤獨症患者,對數字具有超強記憶力)

在很多人的認知裡,自閉症患者總是以一種天賦異稟的形象出現。

“Dustin Hoffman對此(大眾對自閉症的認知)沒有任何幫助”,哈佛公共管理碩士、自閉症行業從業者Jonathan Levy說,“在我職業生涯的大部分時間裡,我不得不向人們解釋,大多數自閉症患者根本不像Hoffman所表演的那樣”。

我們能見到的、常出現於影視作品中的自閉症患者,往往是高功能的,或可被歸類於艾斯伯格綜合徵(Asperger Syndrome)及學者症候群(Savant syndrome)。事實上,後兩類佔據自閉症的比例不超過15%

誤解不甚枚舉。

比如,“自閉“的這個叫法,似乎讓人與“自我封閉”聯想起來,將一些普通人的認知帶入誤區。事實上,與其他精神障礙患者相比,自閉症兒童的自殘(撞擊頭部、咬手腕)、攻擊行為,甚至更為常見

“自閉症”也並不等同於“智力障礙”。雖然在臨床上,智力障礙常常與自閉症伴隨出現。

美國精神學會指出,“對於自閉症患者,即使是智力水平較高的個體,也有參差不齊的能力概貌。智力和適應性功能之間的差異常常是巨大的”。你所能看到的、自閉症患者怪異的步態、姿勢,往往是運動缺陷的結果。他們雖不擅長精細動作,但通常擁有相對更強的視覺記憶。

對於不同的患病個體,雖然存在“高功能”、“低功能”等不同程度的診斷結果,但對於這部分群體,專家的建議依然是:“需要支持”、“需要多的支持”、“需要非常多的支持”

不被瞭解和理解的孩子


世界自閉症日:即使你不完美,也是我們的寶貝。

(《海洋天堂》電影截圖)

2001年,中國大陸上映一部名為《海洋天堂》的電影。演員文章扮演一名21歲的自閉症患者“大福”。

在片子裡,大福處於生活半自理狀態,永遠無意義地擺動著一隻手。走路時,他必須遵循直角直線,日常回避與別人對視的目光。他還喜歡盯著轉動的電風扇看。他無法理解基本的語義和感情,但似乎又對親近的人存在依戀感。經過父親的基本訓練,大福也能對某些指令做出“令人期待”的反應。

業內人士認為,這是至今對自閉症患者狀態描畫最為真實的一部電影。事實上,“大福”存在現實中的人物原型——我國第一家孤獨症患者康復機構“星星雨”創始人田惠平的兒子楊弢。

在中國的自閉症小孩裡,他可能是最出名的一個。一部分是因為電影和他的母親,一部分是因為他本身的康復狀態——22歲的楊弢,已經可以在北京一家成人培智單位上班,掙錢養活自己。

這對大部分自閉症家庭來說是奢望。在上海市的記錄中,自閉症患者成功全職就業的僅1人——自6年前一位自閉症患者在上圖成為圖書管理員以來,迄今未見第2例。

不被公眾所瞭解的,是那些鏡頭背面的大多數。

因為缺乏瞭解,孤獨症常被視為一種奇怪而陌生的疾病。很多小城市的孩子患了孤獨症,都沒有幼兒園能夠接納,也沒有醫院可以做康復治療。家長承受著巨大的精神壓力,這些孩子們沒有正常的生活和家庭環境,沒有機會接觸同齡小朋友,總受到來自各方的冷嘲熱諷,甚至被同齡人罵成「神經病」

美國疾病控制預防中心統計表明,近40年來,還沒有哪一種疾病的發病率,像自閉症這樣一路迅速攀升。從上世紀七十年代的1/2500,到九十年代中的1/500,到2002年的1/110。而到了2014年,這個比例就飛速上漲到1/68!2014年中國教育學會發布的《中國自閉症兒童發展狀況》稱,我國自閉症患者可能超1000萬。也就是說,在你我身邊可能都有孤獨症孩童,但我們學會如何與他們相處了嗎?

世界自閉症日:即使你不完美,也是我們的寶貝。

如果我不完美,我還是不是你的寶貝

“那一個晚上,我躺在床上,沒有眼淚。我常常對別人說,我是死過一次的人。上帝給我一個任務,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

——自閉症患兒家長、康復干預機構“星寶上學”創始人 陳婕

“我最大的願望是,我老了他可以獨立生活”

——一位五歲自閉症患者的媽媽

”如果我的孩子可以像正常人一樣,我願意用我的生命跟他交換。“

——一個自閉症患者的父親

曾有新聞爆出一個來自的湖北的爸爸親手勒死了5歲的自閉症兒子,在感嘆這樣的悲劇之餘,我們更多的是看到了一個自閉症家庭的負重前行。

鄭大五附院兒童康復醫學部主任李恩耀從事兒童康復工作20餘年來,見過各種各樣的自閉症患兒家長,很多家長都難以接受這個事實,消極、沮喪、絕望,甚至有人生出輕生的念頭。但他說,其中也不乏樂觀向上的患兒家長,更多的家長是選擇了堅持治療、守護孩子。

一個自閉症患者帶來的是一個家庭的不幸,那些自閉症兒童背後堅持的父母,比我們想象得還要不容易。

他們傾其所有,也再也換不來一個正常的孩子。

直到他們老去,也依舊無法放開抓住孩子的手。

孩子,即使你不完美,也是我們的寶貝。

部分圖文源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