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圈是個什麼圈兒?關於飯圈的一切

1. 這篇文章的內容主要基於筆者調查採訪而來,沒有大數據支撐,因此僅供大家參考瞭解之用。

不可作為嚴肅學術研究的依據

2. 下文多次提到“飯圈女孩”,此說法主要是方便表達,並無忽略“飯圈男孩”之意。請理解。


飯圈,又稱粉圈,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進入主流視野。飯圈女孩投身公益的行為曾經得到主流媒體的讚美,可是也有很多人越來越多地對飯圈的所作所為感到不滿,指責“飯圈思維”、“飯圈惡臭”。相信很多人都和筆者一樣,對飯圈一詞充滿好奇與困惑。


比如說,飯圈是個什麼圈?是一個組織嗎?這個組織裡有上下級嗎?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怎樣的呢?


飯圈中還有一個核心的存在——後援會,動輒又稱“XX明星全球后援會”,也不斷進入人們的視野。每當有明星出現什麼狀況,許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後援會去哪兒了?後援會做什麼了?後援會整改!


對於後援會,也有越來越多的人充滿好奇。比如,後援會是一個什麼樣的組織?這個組織是合法的嗎?這個組織的人員構成如何?核心成員有哪些權力,又如何實施自己的權力?


筆者經過調查,獲得以下信息和諸君分享。


一、飯圈的形成


飯圈的形成並不複雜。有著共同興趣愛好的人自然地走到一起,形成圈子,相對封閉,內部進行一些基於共同興趣的交流,僅此而已。飯圈與“同人圈”、漢服圈、足球圈、養生圈甚至古玩圈一樣,不過是有共同興趣的人的集合,是相對小眾的一些圈層。但是考慮到我國龐大的人口基數,單獨看這個圈層的人數已經相當可觀。


也有人指出某些飯圈是明星經紀公司為套牢自己明星的粉絲組織起來的。但整體上,飯圈的形成存在自發性、自然性的特徵,外力推動作用較小,大部分成員都是自動加入。


飯圈中人主要以微博、QQ群、豆瓣等年輕人聚集的社交平臺為自己的根據地。

【長文預警】飯圈/粉圈是個什麼圈兒?關於飯圈的一切


二、飯圈的特徵


1. 相對封閉。

為了維護圈子的穩定,飯圈形成了以“截圖超話等級、買代言記錄、集資證明、發佈偶像相關的微博數量、微博未關注過多其他明星”等為標準的“入圈規則”。進入圈子之後,很多人會用愛豆頭像、愛豆特徵相關的暱稱等表達自己的“粉籍”。鑑於這一套入圈規則,飯圈是相對封閉的。


“粉籍”又稱“焚寂”,這個說法也是飯圈專屬的。飯圈中人認為,領了粉籍,就有了一些相應的權利和義務。很多人在“帶粉籍”的時候會注意自己的言行規範,避免給“蒸煮”(也就是圈子的核心人物)帶來負面影響。


出於一些原因,飯圈中人還會故意使用一些拼音縮寫來交流,增加圈外人瞭解他們的壁壘。在飯圈女孩看來,這些縮寫多是為了好玩或避諱,無傷大雅。然而隨著這些縮寫越來越多,頻繁出現在各種場合,讓不瞭解飯圈的人不堪其擾。


2. 相對鬆散。

飯圈人員存在相對較大的流動性。追星女孩可以很忠貞,也可以很薄情,隨著娛樂圈明星不斷推陳出新,飯圈女孩隨時可能“脫粉”某一位明星,離開某個粉圈;也有很多女孩隨時被某明星“圈粉”,加入一個新的粉圈。 鑑於“爬牆頭”(喜歡一個明星的同時也喜歡其他明星)行為的存在,粉圈和粉圈之間也有可能存在微弱的交集。


3. 內部分化。

鑑於飯圈人數過多,核心人員的影響力很難覆蓋全部成員,圈子成員的價值觀、興趣也會有所不同。因此,除了原本的核心——明星外,飯圈內部也會逐漸分化,大致以“後援會”、“站姐”、“大粉”為核心再次分成小圈子。小圈子的人興趣愛好、價值觀會更加趨同,大家相互交流信息,彼此有一些約定俗成的權利和義務。


隨著內部分化,內鬥的情況也時有發生。


【長文預警】飯圈/粉圈是個什麼圈兒?關於飯圈的一切


三、飯圈的人員構成


1. 普通追星族

“混”飯圈的成員多數為追星一族,不可否認追星族的主體是年輕女性,15-25歲為主(未經統計,謹慎引用)。他們的愛單純而熱烈,大批懷著“媽粉”心態的女孩加入到飯圈,用自己的方式幫助“愛豆”,維護“愛豆”利益。


對於這部分粉絲的權利與義務,公眾號“3號廳檢票員工”發表的《飯圈就是場集體PUA》一文中指出:“當你達到上述的准入門檻後,你會獲得了一些權利,比如達到了應援站的抽獎資格,幸運的話還能得到去活動現場親眼見偶像的機會。 跟著權利一起到來的是義務,要完成每日的例行事項,超話簽到、在營銷號下面控評、帶話題輪博、跟著反黑組來舉報不利言論。”


這部分粉絲又基於心態和行為的不同分為眾多種類,如媽媽粉、姐姐粉、事業粉、唯粉、CP粉等。其中,唯粉(只喜歡某一位明星的粉絲)和CP粉(因為喜歡某兩位明星而入圈的粉絲)是彼此矛盾較多的一對,很多飯圈衝突都是因為這兩種粉絲的彼此競爭與敵視而來。


需要注意,並不是某明星的粉絲就一定都會加入飯圈。不混飯圈的粉絲被稱為“散粉”。他們的追星方式往往比較實用主義,因為有固定的職業和比較繁忙的個人生活,通常不會將過多的精力放在追星上。


2. 職黑

隨著飯圈的發展與擴大,逐漸出現了以此為業的部分群體,他們被稱為“職黑”。什麼是職黑?法律文庫發表的《什麼是職業化黑粉及帶來的影響》一文給出了定義:“職業化黑粉就是某些娛樂社交平臺花錢僱傭的員工,他們是不帶感情色彩來面對公司要求抹黑誰,攻擊誰,這只是他的工作,流水線操作,在他們眼裡只有數據的走向和體量多少。為了拿到那份薪酬,沒有任何良知和做人基本道德,目的就為一樣,薪酬。”


職黑的危害是相當大的。半月談發表的《撕與黑:起底“飯圈”職業黑粉產業》一文中指出:“為何粉絲如此愛撕?半月談記者就此採訪了多個明星飯圈、明星經紀公司和社交媒體研究機構,得出的結論是,如果沒有職黑水軍的拉踩與“引戰”,普通粉絲之間的看不順眼頂多是“圈地自萌”,很難撕出陣勢。


據瞭解,職黑水軍“拉踩”“引戰”主要有以下8個套路:壓紅熱搜;購買黑搜索詞條;編造黑搜索詞條,帶姓名“屠”微博廣場;多號聯動洗腦;炮製黑料發帖評論;捕風捉影造謠;在粉絲圈惡意引罵戰;針對部分活躍人士進行網絡暴力。”


職黑是飯圈中的毒瘤,極大地危害著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也極大地汙染了互聯網環境。希望有關部門能夠早日出手整治。


3. 站姐

援引百度百科的說法:“站姐,網絡流行詞,指那些拿著高級相機的偶像粉絲,亦指明星偶像應援站的管理者和經營者。站姐這個詞最先出自韓國飯圈。這些「大炮女神」擁有高級攝影器材,拍照能力不亞於專業記者,而且修圖功力也十分高強,他們拍的偶像照片,除了能造福其他粉絲,也能幫偶像增加人氣,另外,有時也會使用這些照片製成周邊、寫真書,補貼她們的追星支出,也讓其他粉絲收藏。 ”


因為能獲取到第一手的明星“物料”,許多站姐頗受追捧,並且因此收益頗豐。(《站姐的百萬生意》)


許多站姐一開始也是粉絲出身,追隨愛豆久了,做的事情多了,逐漸成為站姐。

【長文預警】飯圈/粉圈是個什麼圈兒?關於飯圈的一切


4. 大粉

在粉絲中擁有較大影響力的粉絲。大多是一些“入坑較早”的“老粉”或者閱歷深一些的社會人士。


具體有多少粉絲可以稱為大粉呢?——標準不詳。


大粉對於自己的粉絲,有比較大的影響力。然而因為大粉的個人素質參差不齊,帶給粉絲的影響往往差異巨大。如果大粉自身情緒不穩定、價值觀較為偏激,給予粉絲的指引往往簡單粗暴,不利於粉絲的個人成長。


因為大粉可能的危險性(比如帶領粉絲做出過激行為),飯圈常有“XXXX無大粉”的說法,提醒粉絲緊跟“蒸煮”,不要盲從大粉。


5. 後援會


後援會是粉絲自發組成的以為明星提供後方援助為目標的組織。後援會通常由部分興趣較大、熱情較高的粉絲髮起,參照職場的人才選拔形式,通過公開招募、面試、競選等形式進行人員的擴充。通常分為會長/副會長/官群管理員、宣傳組、視頻組和技術組等部門。宣傳組又分為資源組、數據組、反黑組等。(《頂流背後的飯圈江湖》)


後援會的工作人員通常是沒有實際報酬的,多是利用自己的業餘時間,“用愛發電”。


後援會主要的工作是在明星有公開活動時組織“應援”,通過燈牌等給明星“排面”。平時主要是“做數據”,通過打榜、控評、反黑等手段幫助明星維持良好的公眾形象,增加“路人緣”。


不同明星後援會的組織能力及影響力是不同的。後援會無形中被作為粉絲代表,後援會官博等還會被當做粉絲的官方發聲渠道,他們的作為很多時候會被當做全體粉絲的作為。


後援會跟明星是否有直接的聯繫?不詳。根據部分媒體報道,為了更好地協助明星發展,部分明星團隊會有專門的“粉絲運營”人員,負責與後援會或者大粉進行一些對接。


明星是否可以解散後援會?——不詳。據說曾經有明星選擇解散了自己的後援會。


明星是否都需要後援會?這一點要具體分析:


  • 通常來說,如果明星本人定位為演員,那麼演員是不需要粉絲的,因為是用作品說話。
  • 對於一些選秀出來的愛豆,他們一開始就是靠粉絲選出來的,因此極度依賴粉絲及後援會。
  • 如果是處在從愛豆到演員的轉型期的明星呢?這種情況就更復雜了,筆者認為最好的方式是後援會跟著明星一起成長。


6. 明星及其團隊

為何“明星”本人的身影到現在才出現呢?筆者認為,明星雖然是飯圈形成的原因,但是飯圈自身的運作細節和明星本人的意願其實關係不大。


很多網友指出,飯圈和明星的關係是很複雜的。一般來說明星是不被允許“私聯”粉絲的,但是也不排除有些明星團隊為了更好地控制粉絲,可能會和飯圈中的“站姐”、後援會達成一些合作(即上文的“粉絲運營”)。


對於一些成長期、轉型期的明星,與後援會建立溝通、甚至對後援會進行恰當的掌控是有必要的,不然可能遭到不好的影響。愛護明星的後援會也需要時刻銘記自己的初心,謹言慎行,為明星的成長助力。


【長文預警】飯圈/粉圈是個什麼圈兒?關於飯圈的一切

“瘋狂”的飯圈女孩


四、飯圈的利弊


飯圈匯聚了大批有著共同的興趣愛好、相似的價值取向的人,這種力量被團結起來的時候,是非常驚人的。如果這股力量被用在正確的方向,那麼可以產生極高的社會效益;但是如果這股力量被不良用心者利用,也可能產生很大的破壞後果。


比如,很多飯圈組織各種形式的公益活動,產生了良好的效果,甚至得到了官媒的點贊。比如,光明網:《農產品滯銷互聯網助力 青年一代加入脫貧攻堅收官戰》一文中指出:


“脫貧攻堅需社會各界形成合力,令人欣喜的是,此次農產品助銷,青年一代以其自有的方式,同樣投身於脫貧攻堅戰役之中。一個個因演員和歌手組建的粉絲團體,成為愛心助農的主力軍,而相關的微信群、QQ群、豆瓣小組則成為公益助農的辦公現場。


人民日報點贊飯圈女孩出征,新華社客戶端稱讚青年明星作出正能量表率。據瞭解,疫情發生後,易烊千璽、王源、朱一龍、吳亦凡、肖戰、張雨綺、歐陽娜娜等青年明星都以不同方式,捐款捐物抗擊疫情。其中,王源的粉絲團體已為武漢募捐了30餘萬份口罩。”


很多“飯圈女孩”在參與飯圈的過程中,找到了歸屬感和認同感。在參與反黑、控評等活動中,瞭解了平臺的使用規則;在和其他粉絲及大粉的交流過程中,增長了見識;如果參與活動組織,還能提高一些能力,諸如溝通能力、協調能力等,類似於學校的學生社團、學生會,這個方面是有積極意義的。


但是,飯圈也存在一些不良的現象,比如“職黑”、“脂粉”(職粉,混入粉圈以達到某些目的的人),這些人的存在導致飯圈長期存在一些鬥爭,有些女孩會因此受到傷害。


另外,如果有些“大粉”、“脂粉”、“站姐”三觀不正,對於一些未成年的“飯圈女孩”,很可能會帶來誤導與傷害。


近年來,隨著飯圈的擴大,飯圈的做法逐漸蔓延到社會其他圈層,導致了很多傳統領域的“飯圈化”。這種過度娛樂化的傾向引起一些人士的不滿,逐漸產生了一些摩擦。飯圈女孩的瘋狂,常常為外界所不解,甚至產生了“汙名化”整個飯圈的現象。這些問題如果不能妥善解決,可能對整個社會的和諧產生危害。

比如,飯圈與相聲圈結合,產生了特色的“德雲女孩”,許多女孩像追星一樣追捧相聲演員,甚至嗑起了相聲演員的“CP”。這對相聲這門古老的藝術來說,實在不知是幸與不幸。這種“娛樂化”一切的做法,一旦到了某些嚴肅領域,也會引起人們的反感。

【長文預警】飯圈/粉圈是個什麼圈兒?關於飯圈的一切

飯圈與相聲圈結合,產生了特色的“德雲女孩”


五、“飯圈思維”


在飯圈的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一些飯圈專屬的做法,如打榜、控評、反黑等,這些做法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與爭議,人們逐漸對這些做法背後反映出的思維模式稱為“飯圈思維”。


飯圈思維是建立在“偶像大過天;一切以偶像的利益為上”這樣的觀念上的思維,有盲目、閉塞、狹隘等特徵。飯圈思維對個人的影響,主要是在“混飯圈”的過程中不知不覺浸染。長此以往,對個人的發展、社會的進步都會造成極大的危害。


網友“唐澤雪穗”在“飯圈有哪些圈外人無法理解的規矩和行為?”中,曾經對飯圈的一些問題進行了生動的闡述:


“用飯圈思維看待社會新聞。這一點也是最讓人無語的一點。愛豆身上出了什麼醜聞,那一定不是ta不潔身自好,一定ta太紅是擋著別人的道了,對家潑的髒水。愛豆出軌吸毒詐捐嫖娼都是對的,但你曝光ta就是不對的。愛豆上了個什麼什麼節目如果收視爆了那一定是愛豆的功勞,如果撲了那一定是合作伙伴拖的後腿。事實上出軌違反道德規範,詐捐觸犯法律,娛樂圈的事一切涉及到道德和法律那就是社會事件,無關飯圈文化。無論什麼事情用飯圈思維想問題最後的結果只能是把自己洗腦洗成zz。”


【長文預警】飯圈/粉圈是個什麼圈兒?關於飯圈的一切

“指點江山”的飯圈女孩


六、飯圈存在種種問題的原因


1.飯圈職黑、營銷號的挑撥和誘導。

結合上文,某些飯圈職黑近年來非常活躍,不斷在各飯圈挑起事端。另有大量基於吸引眼球、賺取利潤為目的的營銷號,在微博等飯圈女孩活躍的平臺不斷製造爭議性話題,誘導粉絲參與,挑起事端。這個人民日報等已經發文批判,希望政府相關部門能夠儘快出手整治。(參見半月談:撕與黑:起底“飯圈”職業黑粉產業)


2.粉絲本身的不理性不成熟。

追星行為主要發生在青少年身上。根據埃裡克森人生髮展八階段理論,青春期(12~18歲)的孩子主要的發展矛盾是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亂的衝突,而成年早期(18~25歲)的人主要的發展關鍵是親密對孤獨的衝突。這兩個階段的人前者主要在發展自己的“identity”,即自我認同。他們需要在偶像身上尋找寄託。後者則處在對親密關係的渴望之中,追星成為一種寄託這種渴望的途徑。因此,追星族大多數確實是小學到大學年齡段的學生,這部分人的三觀還不成熟,追星過程中容易衝動走極端。


如何引導粉絲理性追星,需要家長和老師點點滴滴天長日久的教育和引導,也需要全社會的共同關注。


3. 部分網絡平臺的推波助瀾。

部分網絡平臺出於追求流量等目的,無視自身社會責任,通過一些方式放大飯圈的鬥爭,使得飯圈鬥爭不斷惡化。追星群體活躍的幾大社交平臺均有不同表現,此處不再贅述。


希望各大平臺重視自身的社會責任,引導飯圈文化往良性發展。也希望國家相關部門加強對平臺的監管,防止因為平臺的失範造成網絡環境的惡化,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


【長文預警】飯圈/粉圈是個什麼圈兒?關於飯圈的一切


七、飯圈的啟發


存在即合理。飯圈的形成是自然的過程,也有很多積極的價值,因此筆者不贊成將飯圈妖魔化的做法。


飯圈的形成是非常值得研究的社會現象,反映了許多關於青年一代的特徵。比如,年輕人做事更多是興趣驅動而不是利益驅動,這一點已經引起很多職場人士的關注,對於如何管理年輕員工,有很大的借鑑意義。


澎湃研究所發表的《被中年人忽視的"飯圈", 正醞釀一場摧枯拉朽的代際革命 》一文就指出:“飯圈中人很少談理想信念,但他們都具有高度行為能力。飯圈中人突破了傳統偶像-粉絲關係,具有交互性,偶像與粉絲是相互塑造的。不僅如此,飯圈中人有自己的亞文化世界,他們抱團取暖、相互慰藉,具有高度的群體認同,並通過敵我方式鞏固認同,塑造共同體社會價值。這背後,是

新一代年輕人以“嗨”為驅動力,在社會中扮演“探索者”而非“登山者”的角色,他們對社會組織方式的理解與傳統截然不同。作者據此預言,一場重構中國社會組織方式、人際模式甚至思考人生方式的代際變革即將到來。


另外,飯圈後援會中的“選舉”等操作,也非常值得研究。

【長文預警】飯圈/粉圈是個什麼圈兒?關於飯圈的一切

飯圈女孩的愛國表達:守護最好的“阿中哥哥”


綜上,飯圈是一個圍繞明星組成的有著共同愛好的人組成的圈子。這個圈子具有相對封閉、相對鬆散、內部分化等特徵。飯圈主要由普通追星族、站姐、職黑、大粉、後援會等組成。飯圈高度的凝聚力是有其積極意義的,但也需要注意不要被居心不良的人利用。“飯圈思維”存在比較大的危害,需要各位飯圈女孩提起警惕。加入飯圈前,想好自己想要獲得什麼,不要失了初心。


對於飯圈存在的價值和風險,需要全社會給予更多的關注和分析。


隨著飯圈一次次出圈,打量的目光和相應的研究會越來越多,可以預見會有更多的學者加入對飯圈的研究中來。學者、媒體的研究能夠從更高的高度指出飯圈存在的問題,指出飯圈的發展方向,這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時,國家相關部門的法律法規也要不斷完善,對於飯圈中出現的違法行為要及時進行處理,維護社會的和諧穩定與法律的尊嚴。




關於飯圈

被中年人忽視的"飯圈", 正醞釀一場摧枯拉朽的代際革命

頂流背後的飯圈江湖

飯圈就是場集體PUA


關於職黑/披皮黑

中國足球報道:武磊確診牽扯出肖戰?足球圈VS飯圈背後藏了什麼

半月談:撕與黑:起底“飯圈”職業黑粉產業

什麼是職業化黑粉及帶來的影響


關於站姐

站姐的百萬生意


其他:

85後和90後:中國最後的底層人士


粉絲混飯圈會有什麼樣的經歷和體驗? - 路沁遙的回答 - 知乎


如何看待我國的飯圈文化? - 娛樂資本論的回答 - 知乎


飯圈有哪些圈外人無法理解的規矩和行為?


飯圈為什麼這麼複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