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對“一帶一路”建設產生什麼樣的重要影響?

熱點關注

目前,中國已與168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簽署了200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2019年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貨物貿易超過1.3萬億美元,增長6%,佔對外貿易總額比重提升2個百分點,達到29.4%。”


“新冠肺炎”疫情對“一帶一路”建設產生什麼樣的重要影響?

全國人大代表昝林森闡述九項對策建議


科學與大健康融媒體4月2日報道:“‘一帶一路’已經成為相關國家合作共贏、共同發展的重要平臺。目前,中國已與168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簽署了200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2019年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貨物貿易超過1.3萬億美元,增長6%,佔對外貿易總額比重提升2個百分點,達到29.4%。”針對“新冠肺炎”疫情對“一帶一路”建設產生的影響,全國人大代表、民盟陝西省委副主委、陝西省林業局副局長昝林森認為,對外合作領域主要集中在“基建產能輸出+資源輸入”等方面。


“新冠肺炎”疫情對“一帶一路”建設產生什麼樣的重要影響?

疫情期間,昝林森(右二)深入調研

昝林森介紹,在全球經濟不確定因素增多,加之“新冠肺炎”全球蔓延的影響,經濟下行壓力日益增加,給我國經濟發展和對外交往帶來一些挑戰,對高質量推動“一帶一路”產生了嚴重影響。“世界工廠”意外停擺,電子信息、通信設備、汽車、鋼鐵等製造業延遲復工、供應短缺、流通減速帶來的影響正逐步顯現,連鎖反應很快傳導給全球產業鏈。


當前,新冠病毒已蔓延全球,截至3月31日,全球累計確診病例已達70餘萬人,意大利、韓國、日本、美國、俄羅斯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幾乎都在面臨著疫情衝擊,這給“一帶一路”戰略實施帶來了巨大挑戰。


與此同時,疫情對中國的全球產業鏈影響在於破環了產業鏈供需閉環,引發了“斷鏈”隱憂。綜合各方面情況,經分析研判,昝林森認為,疫情對“一帶一路”戰略的影響,主要存在以下五個方面的風險和問題:


一是缺乏供應鏈生態圈。在目前新舊動能轉換的時代潮流下,仍然侷限於傳統產業鏈式思維,亟待過渡到現代的商業生態網式思維,從生產到客戶的需求預測、訂單週期、資料替代、庫存優化、運輸執行等各個環節,未能實現供需有效匹配;


二是缺乏一體化協同平臺。由於還沒有形成高效配置資源的一體化集成創新體系,各種生產要素無法大量集聚和有效集中,區域間產業要素信息不對稱,在縱向產業鏈上優勢不能互補,供應鏈上下游企業難以協同;


三是缺乏行政應急產業。全球產業鏈不僅是國內問題,更具有國際屬性,在應對重大突發公共事件時採取的應急管控,暴露出應急產業發展滯後已成為制約政府應急能力提升的瓶頸,與之相銜接的國際化物聯物流沒有提上行政日程;


四是缺乏區域公共安全事件應急響應協同機制。“一帶一路”發展戰略旨在實現區域發展要素充分流動、提升區域要素利用率,安全穩定的區域環境是區域經濟持續發展的基礎。目前,國家公共安全事件應急響應機制多是基於國家內部,缺少國家與國家間的公共安全事件應急響應協調機制;


五是“一帶一路”戰略下全球產業鏈橫向拓展不足。“一帶一路”戰略實施將使得全球產業鏈進一步拉伸和緊密,然而產業鏈的縱向拉伸也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國家經濟對全球產業鏈的依賴。當突發事件發生後,受其影響較大的產業一般會通過產業鏈快速影響到國家經濟運行。


“新冠肺炎”疫情對“一帶一路”建設產生什麼樣的重要影響?

昝林森帶領同志們深入調研,現場辦公

那麼,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化爆發和蔓延的背景下,如何推動中國經濟的恢復、穩定和健康增長,使之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助推力和穩定器,是當前我國在取得抗疫勝利之際亟待解決的重大戰略決策,也是疫後中國更好的融入國際分工,實現在全球產業鏈分工中的重要戰略舉措。


“‘一帶一路’倡議全球化時代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注入強勁動力,但在推進過程中,警惕與防範突發公共事件的高風險性,已成為當務之急。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公共衛生事件需要全人類的集體智慧和通力協作,才能凸顯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性。”昝林森表示,應對“一帶一路”戰略發展受疫情的影響,我們應從增強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作為總抓手,通過為產業注入互聯網、大數據、AI等新技術來增強“一帶一路”產業鏈韌性及聯繫,在經濟受疫情衝擊的環境下尋求新的經濟增長點,推動人力密集型產業、資本密集型產業向自動化、智能化轉變,提高現代化互聯網管理能力。

為此,他提出如下具體建議:


一、增強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此次疫情衝擊必將再次引起世界各國對推動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認識,中國應利用此次機會,與沿線各國進一步推進經濟、文化、制度、技術等領域合作,尤其是公共應急事件領域協同機制構建,打造“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互容、安全共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進一步築牢“一帶一路”政治、經濟、文化、衛生、生態安全網,營造良好的共容發展環境;


二、建立健全快速反應協調機制。加強政府間政治互信,開展疫情防控和公共衛生領域合作。設立“一帶一路”重大信息交換和共享平臺,共建原產地電子聯網,共享項目信息數據。建立沿線國家海關互助合作、疫情疫病聯防聯控、衛生檢疫和食品安全等合作機制。發揮境外中資企業商(協)會作用,設立海外疫情應對快速反應機制,幫助企業及時應對。協調中介機構提供法律等服務,發揮境外企業和對外投資聯絡服務平臺作用,加強監測預警、風險提示、應對指導和服務保障。建立以互聯網為載體的全球疫情檢測系統,實現風險評估和分類管理,推進全球疫情防控常態化、動態化管理;


三、共建良好的“一帶一路”生態圈環境。首先,堅持業務佈局國際化,將周邊及中東歐地區作為合作重心,推動“一帶一路”建設空間再聚焦;其次,加大對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投資合作,加大中蒙俄經濟帶、新亞歐陸橋經濟帶、中國南亞西亞經濟帶的戰略設計,從能源到整體,擴大合作規模,從局部到大局,完善合作機制;第三,深化在上海合作組織框架內合作,共同維護地區安全,實現共同發展;第四,與沿線各國就共建良好的“一帶一路”生態圈環境進一步完善協同機制,以應對政治、經濟、文化、安全衝突,以更加開放的態度、更加安全的環境吸引沿線國家合作;


四、助力打造“一帶一路”產業、企業、項目線上操作系統。構建新型產業分工體系,依託經貿合作區、跨境產業集聚區、自由貿易區等,加快推動我國產業轉移、國際產能合作,促使“一帶一路”更多國家融入全球供應鏈網絡體系,進一步培育核心競爭力,實現生產效率大幅提升。對於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通過各種通訊傳輸媒體,遠程進行溝通交流、資料共享,幫助企業及個人快速步入正常工作軌道。這種線下運營線上化不僅僅是針對疫情特殊時期,在平時開展正常工作時,對企業運營也能起到節約成本、提高效益的作用。對此,“一帶一路”沿線政府應結合產業、企業、項目特點助力經營主體打造線上運營系統。同時,政府、經營主體應當同時做好法律、經營主體線上管理準則制定工作,協力提供安全、穩定的線上運營系統;


五、提高物流保障能力。加強同其他參與國在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合作,通過修建和升級高速公路、鐵路、機場、大橋、油氣管道、網絡將歐亞大陸聯通。依託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確保“一帶一路”新興投資熱點區域、經濟增長區域的重要樞紐節點順暢接入網絡。打造國際物流合作平臺,鼓勵我國物流企業與產能合作同步“走出去”,以產能合作帶動的物流需求為基礎,打通連接國內、輻射國際的服務渠道,夯實“一帶一路”建設的國際物流保障基礎,更好地保障國內經濟金融安全;


六、加大海外倉建設。將國際供應鏈的“點、線、網”串聯打通,縮短與全球商品的距離,實現海外倉全球佈局。通過跨境電商海外倉進行供應鏈前置,出口企業將貨物批量發送至國外倉庫,實現該國本地銷售、本地配送,幫助商家全球備貨。將全球海外倉信息鏈通,賦予海外倉數據分析與挖掘、精準預測市場需求、分配最優運輸線路等功能,提升海外倉備貨、運貨的效率,形成輻射全球的倉儲採購網絡;


七、構建產業鏈信息共享機制及平臺。利用中國已經運營成熟物聯網技術,鼓勵沿線國家企業接入信息平臺,搭建全球產業鏈信息共享平臺,在平等互利和共贏的原則,構建物流信息鏈共享機制,為國際物流貿易流通搭建信息基礎。這次疫情防控,我國採用了海量大數據支持,精確掌握了人員流動信息,為世界抗疫戰提供了寶貴經驗。在應對疫情對“一帶一路”政治、經濟影響下,中國及沿線各國應推進和發揮大數據在社會治理、經濟發展中的應用價值,以疫情防控為契機建立新的大數據服務體系,建立以互聯網和信息技術為中心,以用戶數據源為基礎的真正的大數據系統,把政府的信息平臺和數據平臺融合,從只針對政府的服務,轉向針對全社會的服務,以應對可能出現的各種突發性危機;


八、推動“一帶一路”產業升級。依託產業鏈、價值鏈、創新鏈、人才鏈“四鏈協同升級”推動中國及沿線國家三次產業升級。人力密集型產業、資本密集型產業受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較大,製造業、港口運輸業等產業應向自動化、智能化轉變,進一步推進無人機械、智能機器等自主設備帶來的人機協同變革。依託“一帶一路”構建多時空、多領域的開放、合作平臺,積極推進中國與沿線國家在三次產業中的合作領域,加速中國及沿線國家產業鏈橫向拓展,儘快形成一個領域多條產業鏈的新格局;


九、大力推進“一帶一路”醫療產業發展。動態調整庫存應對供應鏈壓力,企業在應對疫情等突發情況時,除了要保障生產力,還需儲備一定的應急庫存,協同產業鏈上下游充分了解市場變化以動態庫存應對供應鏈壓力。靈活採用線上平臺及工具開展患者及客戶服務,收縮非核心業務,停止擴大生產和投資,主動降低債務槓桿,積極整合資源開展外部合作。中國醫療產業應著力增強我國醫藥產品在國際產業鏈的競爭優勢,推動醫藥企業向自動化、智慧化研發生產模式以及線上線下結合的數據化銷售推廣模式轉型。


“新冠肺炎”疫情對“一帶一路”建設產生什麼樣的重要影響?

昝林森(左一)深入基層勞動,指導復工工作

“總之,此次疫情對中國的全球產業鏈形成重大考驗,我們也須藉此補足短板,一方面將促進中國在國際供應鏈的頂層制度建設和支撐體系建設上更加完善,強化國際供應鏈的應急體系建設;另一方面也讓中國更堅定地走中國特色的國際供應鏈體系建設,推進形成‘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現代供應鏈。患難可以與共,發展必須同行。這是中國與世界面對風險挑戰的應有態度,也是人類共建‘一帶一路’的大勢所趨。我們堅信,團結的人類一定能夠戰勝一切病毒之患,疫情之後的‘一帶一路’未來更加輝煌。”展望未來,昝林森代表信心滿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