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的降低沖泡水溫,讓綠茶保鮮與呈現美感

沖泡綠茶時為了巧妙的降低水溫,達到保鮮與美感呈現的目的,根據茶葉的造型通常可以採取三種不同的沖泡方式。


巧妙的降低沖泡水溫,讓綠茶保鮮與呈現美感

綠茶的三種投茶方式

一、下投法

先投茶,沿杯壁沖水,有利於茶葉的翻滾。

作用:藉助水對茶的衝擊,使水浸出率和速度加快。

效果:茶葉舒展較快,茶汁容易浸出,茶香透發完全,而且整個杯的濃度均勻,在水的衝擊下,芽葉飛舞,具有欣賞美感。容易產生的缺點是茶湯稍濁,滋味相對較濃。形狀較為鬆散的綠茶六安瓜片等外形開闊或有魚葉的黃山毛峰,適宜選用中投法或下投法。


二、中投法

注水三分之一,投茶,然後再注水至清七分滿,由於中投法經過了溫潤,使得茶中的水浸出物浸出速度快,而且不會太燙,很適合在茶話會這樣人數較多的場合使用。

作用:可降低水溫,也可使茶葉達到初步舒展的效果。

效果:茶香散發在較短的時間內水浸出率較高,適合下頭髮的茶大多也適合中投法。


三、上投法

先注水至七分滿,然後再投入茶葉。

作用:可降低水溫,減少水對茶的衝擊力。

效果:可展示茶葉沉落時的美姿美態,適合茶條緊結、重實、易下沉的細嫩綠茶。茶湯相對清亮,但滋味相對較淡,適用於外形緊結,原料細嫩的高檔名優綠茶,如洞庭碧螺春,古丈毛尖,白雲銀毫、玲瓏茶等。


巧妙的降低沖泡水溫,讓綠茶保鮮與呈現美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