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不自信的所有人:你世界的中心一定要是你自己

夢是什麼?夢就是論在多黑暗的道路上行走,前方始終有那麼一盞燈為你驅散黑暗。雖然,有時候它不怎麼好用,閃閃爍爍的。

在青春的尾巴讀到了一本關於青春的書,《青春的夢,在青春做完》。又恰逢前兩天高考,勾起了很多原本以為已經淡忘的畫面。那些為了高考埋頭苦學的日日夜夜,那些青澀又可愛的同學,那個被嫌棄了整個青春期的袖珍校園,那條走了12年的上學路。

寫給不自信的所有人:你世界的中心一定要是你自己

但與其說苑子文、苑自豪這對雙胞胎是通過新書回憶青春,不如說他們是在刻畫記憶中出現的每一個角色: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朋友、室友……以及最重要的——自己。或許,這些相處的點點滴滴,構成了每一個人的青春。

毫無疑問,父母是除了自己、除了彼此之外最重要的角色,而相較於爸爸嚴肅而又內斂的形象,媽媽的深情細膩在序言中就得到了充分的展現。長達15頁的序言,比兄弟倆正文中的許多文章都要長上不少,讓甫一翻開新書的我瞬間淚目。

序言有一個標題:《陪他們一直走下去》,這大概是所有母親最深切的心願吧。

媽媽提到了哥哥幼時對父母“偏心”的執拗,提到了哥哥六歲時候的手術,提到了青春期的彷徨與純真,提到了高考查詢分數的一幕,提到了忙碌而新鮮的大學生活……兄弟倆成長的每一個瞬間都讓人揪心,而這些瞬間在媽媽的筆下充滿母親獨有的心疼與驕傲。

寫給不自信的所有人:你世界的中心一定要是你自己

整本書是通過雙視角的敘述方式,用哥哥篇、弟弟篇分別敘述了兩人成長過程中的點點滴滴,敘述了哥哥眼中驕傲而灑脫的弟弟,弟弟眼中有擔當有堅韌的哥哥。兩個人的文章充分體現了那句“你要看到別人的光芒,也要信仰自己的力量”。

也許很多讀者從這本書中看到的是兩個人如何經歷從小到大的成長、學習,如何熬過千軍萬馬奔赴高考的日日夜夜,如何萬丈光芒、跌落谷底、奮起反超的故事。

而我好奇的則是,兩個從小在完全相同的環境下一起成長的兄弟,對彼此的理解,對同樣的成長經歷、家人、朋友、同學的理解,對這個世界的理解。

寫給不自信的所有人:你世界的中心一定要是你自己

看過之後,會有一種釋然,原來真實的世界並不是我們想象中的那樣,很多心中的執念都只因視角的不同而產生。

例如,在兩人對高中三年的努力與彷徨的描寫中,哥哥與弟弟視角的轉換,讓我無數次看到了故事的反轉:

生活在弟弟光芒下的哥哥,總有些莫名自卑,或說謙虛,而他在弟弟的口中明明無比優秀,從來都是那個把所有擔子扛在肩上,帶著弟弟前行的勇者。哥哥只說弟弟高中總是年級第一,學習輕鬆,得到了唯一一個北大夏令營的機會,然而卻不說自己明明早就獲得了20分的加分。

永遠用歡笑隱藏內心的不安的弟弟,在哥哥眼中卻是個令人放鬆的存在,他所有的跳脫,所有的話癆,所有的惡作劇,都是哥哥最暖心的力量。弟弟總說自己任性,“欺負”哥哥,可是在哥哥眼中,弟弟永遠是自己的驕傲。自己永遠逃不脫保護他的使命感。

而在兩人對兒時的回憶中,才上初中的弟弟跟哥哥說過一句話,合上書在我腦海中依然久久不去:哥,你世界的中心一定要是你自己。這個瞬間,讓我發現原來弟弟已經活得如此明瞭,看透了哥哥內心深處的困惑。

雖然兩人是兄弟,然而他們畢竟是不同的個體,內心總有自己的想法,逐漸長成自己的個性。而這些通通體現在了他們的文字中。

寫給不自信的所有人:你世界的中心一定要是你自己

乍看上去,每一篇文字都讓人覺得哥哥更溫情,弟弟更獨立;但細細讀到最後,很難說不是哥哥在沉默中堅韌,弟弟在歡笑後脆弱。就像弟弟說的“長久以來保持的優越感,讓我在受挫後愈加逃避和自卑,亦成為年少記憶裡難以抑制的疼痛。”

他們就是這樣矛盾又和諧。很神奇是吧,這個世界上有一個人的生命永遠和你糾結在一起,我們無從體會,深受感動。

寫給不自信的所有人:你世界的中心一定要是你自己

還記得哥哥說他從小到大最討厭的一件事,就是被比較,然而這本書最重卻選擇了這種平行視角的對比排版,怎能說不是哥哥最終放開了內心的枷鎖。

他的釋然也給我帶來了釋然:在我們無從知曉的某個角落,一定有人眼中的你無比優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