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本好書,讓我們重拾中國人的生活之美

"擁有物質的多寡,決定了生活質量的高低。"

這是如今這個物慾膨脹、競爭激烈的時代,讓我們對生活產生的最大誤解。


想要享受一餐自作的美食,

發現還差一套精美的餐具;

5本好書,讓我們重拾中國人的生活之美

想起在午後陽光下讀本書,

發現自己缺一個帶飄窗的客廳;

5本好書,讓我們重拾中國人的生活之美

想要跟伴侶享受一段二人時光,

卻因為旅行預算爭執不休。

5本好書,讓我們重拾中國人的生活之美

然而,回顧我們的文學作品,就會發現即使在禮教森嚴、物質貧乏的明清時代,真正懂生活的人還是把日子活得有滋有味。

李漁用《閒情偶寄》告訴我們:用自己的方式過一生,就是最大的成功。

5本好書,讓我們重拾中國人的生活之美

這位400年前吃喝玩樂無一不精的文人,懂養生、愛旅行、修園林、搞發明……堪稱東方古典休閒文化集大成者。一本《閒情偶寄》,彙總了他畢生經驗,記下了他對生活的真正理解和毫不妥協。

沈復用《浮生六記》記錄了自己與芸娘二十三年的生活:一對平凡夫婦,將布衣蔬食的生活過得妙趣橫生。

5本好書,讓我們重拾中國人的生活之美

芸娘溫婉秀麗、懂詩書,同時也愛吃臭豆腐;情趣高雅、懂生活,用的餐具是自己做的梅花盒;縱然陷入困窘,依然將日子過得有滋有味,簡樸而精緻。也不怪林語堂要大讚:"我真誠地相信,一個謙卑渺小的生命能快樂地過一輩子,是宇宙間之至美。"

大概做學問到了極致,都會有這樣淡然的心境,能夠看到日常中一點一滴的美,收穫內心的幸福。

飲食

九年義務教育讓汪曾祺、高郵、鹹鴨蛋成為了一串藏在我們記憶深處的關聯詞彙。只要提起汪曾祺,小夥伴們都會高呼:鹹鴨蛋!流油的鹹鴨蛋!

5本好書,讓我們重拾中國人的生活之美

不過,聽說最初汪老對異鄉人稱道高郵鴨蛋是不大高興的:"好像我們那窮地方就只出鴨蛋似的!"

不怪汪曾祺的小傲嬌,提起他安利過的家鄉美食,鹹鴨蛋確實只是九牛一毛。在他的筆下,家鄉的餐桌上有魚有禽,葷素搭配。他用一生的文字告訴我們:無論面對何種境遇,美食是最能治癒我們的方式。

無論是記憶中的故鄉美食,還是各地特色菜餚,比起當下只會抱著大碗光吃不說的美食博主,汪老的文字更能勾起我們味蕾的興奮。隨手翻開一本汪曾祺的文集,都能把我們看得口水直流:

· 內蒙手把肉現殺、現煮、現吃,蘸著鹽水、醬油或韭菜花,一手"把"著一大塊肉,用一柄蒙古刀自己割了吃。

· 北京老豆腐其實並不老,佐料很簡單:芝麻醬、醃韭菜末。愛吃辣的澆一勺青椒糊。坐在街邊攤頭的矮腳長凳上,要一碗老豆腐,就半斤旋烙的大餅,夾一個薄脆,是一頓好飯。

5本好書,讓我們重拾中國人的生活之美

摘自小博集新知文庫丨汪曾祺《人間草木》

這位上世紀的的美食大家的吃喝日常,已經過去五十餘年,可依舊鮮活如初。正如他自己常常喜愛用的一個比喻:菌子已經沒有了,可菌子的氣味還留在空氣裡。

山川

"我要趁著自己腿腳靈便耳聰目明尚能爬高下低跋涉群山遠渡重洋之時,儘量多看看我們所居住的這顆美麗星球。"

懷著這樣的心態,畢淑敏走過歐洲、非洲、美洲、北極、南極……當時,她已年近花甲。

· 她乘坐有"流動的五星級酒店"之稱的"非洲之傲",不但記錄了非洲各地人情風物、旅遊見聞,還對車內車外兩個世界做了細緻的觀察和溝通。

· 她曾經登臨北極點,看著清澈海洋如藍色水晶,北極熊浮動時,優雅如盛開的白蓮花。感慨它們冰天雪地獨來獨往,或許是地球上最孤獨寂寞的動物。

而在此之前,她是一位優秀的醫學工作者,曾經在西藏阿里海拔5000米的苦寒高地,從衛生員到軍醫,一待就是11年。46歲那年又因為愛好,跑去攻讀北師大心理學碩士,成了班上年紀最大的學生。

5本好書,讓我們重拾中國人的生活之美

小博集新知文庫丨畢淑敏《離太陽最近的樹》

她用自己的經歷告訴我們:人生是一場不斷行走的旅程,你想要的都在前方。

心境

一位少年,8歲立志成為作家,17歲開始發表作品,而到30歲時,已囊括了當時臺灣所有的文學大獎。星雲大師曾讚歎他"文如流水,語似冬陽";南懷瑾曾笑言"我的下冊,就交給他寫了"。

他就是林清玄,年少成名,青年曆經世事多變,中年清修得道,老年覺悟萬物。

5本好書,讓我們重拾中國人的生活之美

他的作品總是從容又淡雅。

因為他曾說過,似乎在現在社會每個人都有抑鬱症,只是程度不一樣。人生就像一條"多惱河",人們原本是為了去河邊散步,可總有一個無形的煩惱推著人往下跳。

所以,他大概是希望可以

通過安寧平靜的文字,給焦躁的現代人重新拾回人生的美。

而他淡雅的文字的確賣得出奇的好,或許就是因為社會太浮躁,才有太多的人內心愈加渴望迴歸如他一般的純淨、從容、達觀和情趣。

· 他寫一碗小鎮餛飩,在冬夜隨著木魚聲從滿天的雨絲裡穿揚開來,寧靜、安心。一位老人,一襲布衣,一隻木魚,歲月在他那裡彷彿就是一串雲淡風清的聲音。

· 他寫竹林,同樣選中了漫天風雨的時刻,彷彿只有在這樣的天氣,我們才能認真傾聽內心的聲音。

· 他說:"凡是自然的聲音沒有不令我們讚歎的,每年到冬春之交,我在寂靜的夜裡聽到遠處的春雷乍響,心裡總有一種喜悅的顫動。"

5本好書,讓我們重拾中國人的生活之美

摘自小博集新知文庫丨林清玄《和時間賽跑》

文化

上世紀30年代,一位學貫中西的大師在美國出版了一部介紹中國傳統文化的作品,次年便居美國暢銷書排行榜榜首,並持續52周。

他就是林語堂,這部作品便是《生活的藝術》。

在書中,林語堂用英語給外國人講中國人的個性與集權、邏輯與常識、成功與休閒,講到了中國人的吃飯穿衣、花鳥樹木、住房裝修,講到了我們的茶藝、酒令,講古人如何談天說地、討論現實與夢想——實實在在的中國生活本身。

5本好書,讓我們重拾中國人的生活之美

終其一生,林語堂都在探尋中華文化的重生之道,他用英文"重寫"中國傳奇和志怪小說、轉述中國文藝思想、重釋中國哲理智慧。紐約《先驅論壇報》就曾評論稱讚林語堂:"用西方人聽得懂的方式把東方介紹給西方,一字千金。"

他的文字不僅讓世界讀懂了中國,也讓我們對自己的文化有了更深的體會:

· 他說孔子是幽默的,然而平常讀者很難注意到。"最好的,我想是見於孔子家語一段。子貢問死者有知乎。孔子說:'等你死了,就知道。'這句話,比答子路"未知生,焉知死",更屬於機警一類。"

· 他說老子刁慈的"老猾"哲學卻產生了和平、容忍、簡樸和知足的崇高理想,這看來似乎是矛盾的……中國和平主義的根源,就是能忍受暫時的失敗,靜待時機,相信在天地萬物的體系中,在大自然動力和反動力的規律運行之下,沒有一個人能永遠佔著便宜,也沒有一個人永遠做"傻子"。

5本好書,讓我們重拾中國人的生活之美

摘自小博集新知文庫丨林語堂《動人的北平》

治學處世

季羨林,我們贊他為一代國學大師,在語言學、文化學、歷史學、佛教學、印度學和比較文學等諸多領域皆創下卓越成就。

5本好書,讓我們重拾中國人的生活之美

他精通英文、德文、梵文、巴利文,能閱俄文、法文,尤精於吐火羅文,是世界上僅有的精於此語言的幾位學者之一。

在他的隨筆中,也經常談到治學、作文:

· 他最愛的書有《史記》、《世說新語》、陶淵明的詩、李白的詩、杜甫的詩、南唐後主李煜的詞、蘇軾的詩文詞、納蘭性德的詞、吳敬梓的《儒林外史》、《紅樓夢》。

· 他說古代大家寫文章,都不掉以輕心,而是簡練揣摩、慘淡經營、句斟字酌、瞻前顧後,然後成篇,成為一件完美的藝術品。

5本好書,讓我們重拾中國人的生活之美

摘自小博集新知文庫丨季羨林《做人與處世》

後人評論他品德高尚、治學嚴謹,溢美之詞不斷,而他自己則想得更簡單簡單:做一個樸實而又謙和的人比什麼都好。

美食、美景、生活、為人處世、傳統文化

"小博集新知文庫"彙集了這5位作家

最有特色的經典名篇

從不同的角度

帶我們找到讓自己內心幸福的瞬間

5本好書,讓我們重拾中國人的生活之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