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市“交通秩序大整治”15條新舉措


廊坊市“交通秩序大整治”15條新舉措


廊坊市“交通秩序大整治”15條新舉措


按照市文明城市創建工作指揮部相關部署,市公安交警部門推出“交通秩序大整治”15條新舉措。


一、加強城市文明交通宣傳教育。

聯合市文明辦、市教育、交通運輸、城市綜合執法、廣播電視等相關部門,開展交通安全宣傳進校園活動;在公交站、火車站等公共場所,開展文明交通宣傳活動,推介“廊坊交警”“交管12123”等微信公眾號、微博二維碼和網絡平臺,積極營造文明交通宣傳輿論氛圍;在餐飲場所進行杜絕酒駕提示宣傳;督促、指導網約車、代駕車、“快遞小哥”等從業人員安全行車文明交通教育;加強市區停車治理。


二、推行從嚴執法新模式。

採取集中統一行動日,各縣(市)交警大隊、直屬大隊異地用警、交叉執法等形式,始終保持嚴查嚴處酒駕、醉駕、毒駕、亂停車、亂變道、亂用燈光、套牌、假牌、闖禁行、闖紅燈等嚴重交通安全違法行為。


三、曝光行人、非機動車交通違法行為。

通過利用民警現場查處取證,通過道路LED屏、廊坊交警官方“雙微”、廣播電視臺、廊坊零距離等媒體予以曝光。對行人、非機動車闖紅燈、逆行、不按道行駛等不守法、不文明過路口行為依法處罰。


四、整治快遞、外賣從業車輛通行秩序。

聯合有關部門清理整頓快遞、外賣行業個別從業人員不守法、不文明交通行為,對橫穿、逆行、不戴安全頭盔、違反禁令標誌、不遵守交通信號等違法行為依法處罰,對拒不繳納罰款的予以扣留車輛,有效預防交通事故,規範通行秩序。


五、加大電子警察抓拍曝光力度。

對機動車不禮讓斑馬線行人、機動車違法停車、違規佔用公交車道、駕駛機動車接打電話、不繫安全帶等交通違法行為,進行重點治理,依法處罰。


六、對道路兩側亂停亂放的機動車、非機動車加強治理,對“殭屍車”集中清理。

通過交警現場執法、綜合執法局聯合執法、移動抓拍車巡邏等方式進行嚴格處罰,拒不駛離的及時拖移車輛。


七、開展堵點亂點整治工程。

對醫院、學校、大型商超、農貿市場等人流、車流集中區域,精準施策、加強巡邏執勤警力,緩解交通擁堵。


八、優化交通組織。

通過視頻卡口等系統,進行大數據分析,實現信號燈精準配時;科學設置路口禁左;對有條件的次幹道、支小路實行單向行駛,實現區域微循環;完善機非隔離設施,減少混行亂行。


九、深化車駕管系統“放管服”改革。

實行網上車管所、靜態車管所、動態車管所“三位一體”服務模式,繼續深化車駕管業務辦理權限下放;引導車駕管業務網上辦、自助辦;對駕駛證記滿分教育和未審驗教育實行網格學習培訓,有效解決預約培訓排隊問題;加強與郵政、保險、銀行、4S店、二手車市場、報廢車回收企業、安檢機構等部門深度合作,不斷拓展車駕管業務辦理網點;對客貨運企業等車駕管業務集中的單位、區域,車管所派出流動服務車上門服務,實現車駕管業務網上辦、掌上辦、自助辦、就近辦、流動辦,積極引導辦事群眾使用“交管12123”APP辦理相關業務。


十、擦亮服務窗口。

對全市交管部門服務窗口崗位,統一規範業務範圍、辦理流程、服務承諾、投訴渠道和工作紀律,並通過官方微博、微信、觸摸式自助諮詢系統等多種形式,全部公示到位,接受群眾監督。


十一、建立交通事故處理警保聯動機制。

聯合保險公司安排查勘員參與交通事故快處快賠,接到事故報警,獲取事故信息後,及時聯繫保險公司查勘員趕赴現場,進行查勘等工作,警保部門聯動對事故車輛提供報警、取證、調解及後續索賠告知指引等服務,提高交通事故快處、快撤、快賠效率。


十二、開展文明交通最美廊坊人等系列評選活動。

對在文明交通創建、鞏固、提升過程中,做出突出成績的,市公安交警部門將聯合市文明辦給予表彰獎勵。


十三、警種部門聯合作戰實現精準打擊。

市交警、巡警、治安、刑警等部門,通過路口執勤、加強巡邏、現場查處等方式及時糾正勸阻交通違法行為。

對阻礙民警、輔警執行公務的,依照《治安管理法》的有關規定,給予拘留和罰款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十四、對非機動車、行人的交通違法行為從嚴管理。

非機動車、行人闖紅燈、越線停車、逆行、違法載人、穿越護欄等違法行為按上限處罰。

對“快遞小哥”車輛、電動三輪車交通違法行為,嚴格管理,拒絕接受處罰的,一律扣留車輛。


十五、實行抄告備案制度,落實誠信制度。

對嚴重交通違法行為,錄入市政府誠信系統。

按照公安部有關規定,對嚴重交通違法行為進行公開公示。

對共產黨員、公職人員嚴重交通違法行為抄告通報同級紀檢監察機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